一個交易者從長期虧損,到後來學會了在市場裡賺錢,並且能夠做到知行合一,長期實現盈利,發生了哪些變化?

Dominattions


知行合一,這個詞用的很好。

第一:能從長期虧損到長期盈利,那麼首先見識就達到了,水平有了量到質的跨越提升,能夠從眾多的股票中選擇出優質的股票並進行長期投資盈利證明了這點。

第二:由患得患失到內心堅毅果敢,能夠知行合一就說明了這一點,只有在眾人恐慌的時候,我獨自清醒,內心堅定才能在股市上長期盈利,哪怕有賬面上的虧損但是因為堅信自己的判斷也會堅持下去,哪怕是有了一定的盈利,但是堅信股票還會漲,也不會隨意拋出優質股票。

第三:出現特殊狀況的時候,由心浮氣躁到嚴格的情緒管控,當出現股票連續下跌的時候,能冷靜的思考,不受股票數據的干擾,冷靜分析,判斷形勢,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決策,才會盈利。


家家星龍龍


一個人如果學習新的投資方法且成功做到知行合一,至少要經過以下三個大的階段:

1.真正瞭解自己。這是第一關,而且對很多人來說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相當難突破,因為人對自己的評價常常是不客觀的,而如果不能用客觀的尺度去評價自己就無法真實瞭解自己的需求、風險承受能力和適合的投資路線,盲目抄作業套用網紅投資方法很難說會有多大成效,這也是很多小白非常勤奮看投教自媒體學習卻仍然不得其法的原因,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尺碼怎麼會買到合適的衣服?

2.系統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框架,包括搞清楚自己的能力上限、投入研究的時間、長期堅持的可能性、個性特色等,綜合這些理出適合自己的投資路線然後選擇這條路線上需要配置的投資品種。比如說無法投入時間集中精力持續學習金融知識,就不適合去走高風險炒股路線,期貨更是別亂碰,可以選擇研究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等適合小白或太忙的人的品種,相對炒股而言,學習選基金或選基金經理還是簡單多了。

3.做到以上兩步基本上離知行合一已經很近了,接下來就要做到堅定信心、抵禦誘惑,對於不適合自己成長路線以及自己現下風險承受能力以外的投資品種堅決說不,而且還要學習如何劃清品種之間的區別,就比如有些小白投資者說自己搞不懂股市,選擇買股票基金,卻還是把基金當股票炒,這樣的學習路線仍然是在消耗自己的時間成本,而且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虧損。

最後送上一條算是心理建議:無論選擇什麼樣的投資學習路線,一定要學會客觀、冷靜、通透地去理解和學習,對於短期不利不能抱有負面心態,怨市場怨制度怨機構,我們無論是投資者也好、金融機構也好、監管機構也好,大家都在同一個市場裡運行,沒有人真的希望把市場做垮,如果心中充滿戾氣,總是把錯誤歸於他人,就失去了一次次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沒有人能在敵人仇人手裡掙錢,我們只有把市場當朋友,才能放下成見沉進去感受它的節奏,才有可能掙到錢。


看我理財


首先如果你要做到持續盈利,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瞭解自己,真正的瞭解自己,無論是性格上,生活上,還是交易的過程中,你必須足夠了解自己並且進行改變,這樣你才有機會戰勝自己,持續盈利。

二,足夠強大的心理,因為炒股是一個長期而且會帶來很強心理壓力的一種工作,在交易的過程中,你會面對漲停,跌停,被ST,甚至退市等等交易狀況,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心臟,好的心態,漲跌不驚,這樣你才能更好的控制盈利和虧損。

三,足夠完善的交易體系,並且做到知行合一,你買入和賣出都要有自己的理由,散戶常犯的毛病是先買入,然後找邏輯,實際交易過程中,你應該先找到買入的理由,然後再買入並持有,制定賣出的價格計劃,並且執行計劃,大部分人買股票都會有盈利的過程,但是卻虧損在一兩次沒有執行力的決策上。

綜上所述,如果在任何一個行業你能做到優秀的話,你需要付出的努力都是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