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不要学“夫妻互撕”——良好的沟通,从理解和尊重开始

近期有一个热点事件:前“当当”创始人李国庆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谈到妻子俞渝如何将他排挤出他一手创办的企业时,怒摔水杯,并声称“绝不原谅老婆”。

事件发酵成了两口子当着全世界吵架,李国庆妻子俞瑜在微博披露他生活中的种种丑陋,而李国庆又还之以“礼”,指责妻子的种种不是。

他们互相用最不堪的语言进行攻击,互相揭露隐私,将相互的丑恶公之于众,让我们看到一场淋漓尽致的人性丑陋的表演。

通过他们这几天的表演,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他们的矛盾其实早就白热化了,私底下已经开始离婚、财产分割等纠纷,李国庆的摔杯只是将矛盾从地下转为公开的导火索。

无疑一切都是为了利益。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除了格调低一点,原本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为了利益互撕得如此难看,让看客们都汗颜了。

这两个人,从成功学的角度,都算得上人中精英,学识不浅,事业兴旺,金钱不缺。可是,这场在全世界面前的吵架,让他们颜面尽失。

人际交往不要学“夫妻互撕”——良好的沟通,从理解和尊重开始

“人并非总是理性的,而是充满了情绪、偏见、傲慢和虚荣”,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从人性的角度,人类更多是情绪的动物,而情绪并非总是积极乐观的。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意时难免悲观、失意,此时就容易滋生不良情绪,容易产生愤怒,如果不加理性的控制,就会演变为攻击。

李国庆在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中,最先当众指责妻子的不是,随后是妻子俞渝的揭露,他们的互怼,仿佛捅了蚂窝蜂,两人都被蜂子蛰得遍体鳞伤。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揭人老底,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是人性的弱点。指责别人,就像捅蚂窝蜂一样,结果注定会是两败俱伤。

夫妻关系如此,人际交往也一样。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有这些弱点,只是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比如与人打交道,稍有不如意,你很可能就会发火,就会指责别人;

当别人没有听懂你的话时,你可能就会表现得不耐烦;

别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呢,你也不愿耐心倾听;

与人交谈时,更多的时候都在谈论自己,并且总是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揭人伤疤。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和有各种情绪的人打交道,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一个人?怎样处理好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怎样才能让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01

喜欢钓鱼的人,知道鱼儿喜欢吃虫子或蚯蚓,所以他会用这些东西做诱饵,而不是用自己喜欢吃的火腿肠或面包。

这是因为他懂得鱼儿的需求,适应它的需要。如果硬是要将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鱼不喜欢的东西拿去钓鱼,他将一无所获。

对待鱼儿我们可以做到“善解鱼意”,而我们对待彼此需要包容关爱的家人朋友,对待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同学、同事、合作伙伴,也会用心去理解吗?

人际交往不要学“夫妻互撕”——良好的沟通,从理解和尊重开始

某大学退休老教授合唱团新来的团长,是一个刚退休不久、相对“年轻”的人,他一来就推出新的办团方针,其中有一条:让团员们在“课堂派”去签到,并在里面给老师回课。

“课堂派”是现在大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网络作业批改、考勤APP,本来是一种便捷、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但却遭到团员们的抵触,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这些退休教授,大多数都是70岁以上的人,眼睛多半已老花,也不喜欢看手机,刷微信。显然,这个办法的推行最终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不言自明:新来的团长刚退休,还算“年轻”,对老年人的生活没有真正的体会,所以对他们缺乏了解。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有一句名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就当是自己的问题一样。”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时候很难形成一致意见,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这种情况更甚。

比如与朋友结伴旅游,对下一个目的地、入住宾馆、就餐时间地点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大家都按自己的喜好发表观点,没有耐心互相倾听,谁都不愿意让步,这样旅行很难成行,或者半途而废,大家都不开心。

要想取得一致,就需要大家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从大局出发,从别人的立场出发,尊重的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最终统一意见,让旅行变得圆满而愉快。

02

为了尊重他人、顾全别人的自尊,是不是就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能管了呢?比如家中的孩子,作为家长肯定要从小对他的行为进行规范,要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那我们应该怎么和他沟通呢?

同事水冰五岁的儿子吃饭挑食,身体比较瘦弱,水冰和丈夫采取了许多方法,讲了许多道理,仍然不见效,两口子十分头疼。

有一天,儿子在小区骑自行车玩,水冰的丈夫下班回来,看到有一个长得比儿子壮的小孩,在争抢儿子的自行车,丈夫当然帮儿子把自行车夺了回来。

原来儿子每天都会遇到这个小孩来抢他的自行车,自己骑够了,才还给他。儿子虽然很气愤,但无奈自己个头没别人大,抢不赢,只好白白被欺负。

丈夫知道了这个情况,正好趁着吃饭时对儿子说:“你如果好好吃饭,不挑食,把身体养得壮壮的,谁还敢来欺负你呀?”

人际交往不要学“夫妻互撕”——良好的沟通,从理解和尊重开始

儿子听了这话,立即保证以后不再挑食,并开始尝试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一心想尽快把身体长结实,好好教训欺负他的“坏小子”。

丈夫懂得儿子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自尊心和怒火的发泄。经常受“坏小子”欺负,让他一心想复仇,听说不挑食可以让身体长得很壮,一下子就来劲了,马上就付诸行动。

这就是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后,找到的方法:说孩子想听的,找到他的兴趣点,理解他的需求,并告知他如何才能做到。

比如发现孩子吸烟,先不要急于说教,也不要指责。你知道孩子非常喜欢踢足球,最大的愿望就是进校足球队,你可以告诉他:吸烟你就进不了校足球队。

这是孩子的痛点。你找到了他的痛点,也就是找到了他的需求,这比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和一通愤怒的指责,效果会更好。

03

不喜欢接受指责,反而都喜欢批评别人,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最大的弱点。

美国前总统林肯被美国人称为“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完美无缺的领袖。”可是。他年轻的时候却是一个喜欢指责别人,甚至写信挖苦、讽刺别人的“刺头”。

有一次,林肯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一名政客进行冷嘲热讽,让这名政客丢尽了颜面,他恼羞成怒,提出和林肯决斗。

因为那时候的决斗多半都有人非死即伤,林肯虽然不怕死,但他很反感决斗这种方式,又不得不去迎战,以保全颜面。幸亏后来决斗被人阻止,避免了无谓的伤亡。

人际交往不要学“夫妻互撕”——良好的沟通,从理解和尊重开始

这件事让林肯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他懂得了“任何刻薄的指责和批评都毫无意义”,只能招致仇恨。

从此,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再指责、讽刺他人,“不去非议他人,他人也不会非议你”成了他的座右铭。

研究生毕业的郑冲,自持清高,总是喜欢居高临下,批评别人,动不动就与人争辩,直到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方觉痛快,而且还喜欢炫耀自己的聪明,拿别人的痛处来开玩笑。

他的一位同事婚姻出了点问题,有一天这位同事穿一件绿色羽绒服,郑冲在电梯里当着众多的人问:“你这件衣服的帽子呢?”引起众人哄笑,郑冲十分得意。

这位同事愤怒地将手提电脑砸在他的头上,将他的额头砸破了两寸多长的血口,缝了十几针。

揭人伤疤,是对人最大的不尊重,就像一根导火线,它会引爆自尊的火药库,并激起他人的反抗。

所以,不要对别人进行刻薄的批评,要努力去理解别人,因为理解会赢得宽容与善意。

04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心理和人际交往学家戴尔·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总结了人际交往的3大基本技巧,和受人欢迎的6条法则。

它们的核心内容就是:时时刻刻以别人为中心,更多地关心别人的利益,而不是自己。对别人表示关切并保持热情,赞美别人而不是批评指责,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

这些基本技巧和法则,都是建立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的,看起来简单,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而且有些人也不屑于去做。其实在一些小事情上,如果多用点心思,是很容易抓住人心的。

有时候不经意间就得罪了别人,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记不住别人的名字,是我们常有的毛病。

人际交往不要学“夫妻互撕”——良好的沟通,从理解和尊重开始

倍受欢迎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这样做的:他会在与别人谈话时,反复提及对方的名字,并在心中将对方的面相、气质、声音与姓名对应起来。

所以,只要见过一面,他就能记住那个人的名字,他甚至能喊出白宫中包括清洁工、厨师在内的所有人的姓名。

他深知姓名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而且,在政治和商业交往中,记住别人的名字尤其显得重要。

“记住选民的名字,如果做不到,那你也将很快被选民遗忘。”这是罗斯福总统的经验之谈。

他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他最终也赢得了选票,赢得了选民的拥戴。他连任了4届美国总统,成为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曾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

有一句话叫做“如欲采蜜,勿蹴蜂房”,意思不难理解:如果要采蜂蜜,就不要去踢蜂房;反之,善待蜂巢,它将回报你甘甜的蜂蜜。

人际交往不要学“夫妻互撕”——良好的沟通,从理解和尊重开始

对待人也是一样,不能随意去触碰别人的自尊,只有善待别人,给别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才能收获真情和回报,才能获得良好的人缘。

作者:荷声,依托读书和写字,走上人生新里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