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遷都北京,是戰略失誤還是深謀遠慮?這幾點不可忽略

明朝是我國曆史上相當具有研究價值的一個朝代,無論其取代元朝統一了中華大地,還是朱棣奪取政權遷都北京,都對當時的整個社會有著極大的影響。但是,對於明成祖朱棣的遷都,後世卻眾說紛紜。

朱棣遷都北京,是戰略失誤還是深謀遠慮?這幾點不可忽略

有些學者認為,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後,使首都北京長時間暴露在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的巨大威脅之下,從明英宗時差點讓北京失守的土木堡之戰,到後期後金揮兵直入,兵臨北京城下,到最後李自成輕易攻入北京,瓦解了兩百多年來的明朝政權,讓清朝輕而易舉地統一了整個中國。這一系列史實都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是因為朱棣將整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從南京遷到了北京,才會在後期造成北京失守,南方不攻自破的結局。

朱棣遷都北京,是戰略失誤還是深謀遠慮?這幾點不可忽略


但其實,這種說法明顯是有失公允的,對於明成祖遷都北京這件事情的正確與否,我們不能只片面的看到明朝中後期的諸多紛戰,更應從歷史的角度來系統考量。

一、地理位置

翻開歷史的書籍,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發現,任何定都在南京的政權,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外,沒有一個政權統一了全國,就連曾經在這裡統一全國的朱元璋也時刻有著遷都的打算。從這幾點我們可以看出,南京可以作為都城,但僅僅是地方割據政權的都城,而作為整個統一國家的首都的話,南京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其位置上來說,對北方缺乏有效的威懾力。而北京在地理位置上則能夠扼守整個華北地區,有效地對整個中原地區進行統治,方便一個統一國家的集中管理。

朱棣遷都北京,是戰略失誤還是深謀遠慮?這幾點不可忽略


二、綜合考量

如果說長江以南的臨安、南京在歷史上沒有建立完整政權的歷史,不足以統轄整個中國的話,那麼長江以北其實還是有不少適合定都的地方的,例如西安、開封、洛陽、北京等,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到去世還在糾結的地方。首先,西安是中國古代各王朝定都時間最久的城市,地處關中地區,其地理位置十分有利於依託西高東低的地勢向整個中原進軍,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秦,就是這樣統一全國的。但是經過我國曆史上的一個特殊的動亂時期,魏晉南北朝之後,西安的戰略地位在全國來說不斷下降,雖說初唐時期先又迎來了新的輝煌,但當時的人們可能還不知道,這是西安的最後一個輝煌時期了。安史之亂之後,關中地區的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一方面由於糧食等方面的供給十分不足,另一方面由於南方經濟的衝擊,使西安的優勢越來越少,最後結束了其多年來的輝煌。

然後是洛陽,洛陽地處中原地區,最早曾是漢朝的陪都,歷史地位同樣十分重要,並且由於唐朝時期西安的衰落,武則天將原本處於東都地位的洛陽進行大規模改造,並命名為“神都”,使洛陽的地位達到了空前的高潮。但同樣,隨著南方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戰爭形態從原本的東西戰爭轉變為南北戰爭,洛陽作為東西戰爭的重要地位也被逐漸弱化,並漸漸退出歷史舞臺。最後是開封,其實開封並不是一個擁有天險的城市,但它卻是五代時期最熱門的城市,這是為何?原來五代時期,政權割據,誰佔領了代表中原的開封,就有了進一步統一天下的資本,因此開封作為都城在北宋時期到達了巔峰,但是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開封這種沒有絲毫天險屏障的都城在遊牧民族的攻擊下顯得十分脆弱,這也是南宋政權寧願放棄中原,放棄開封,退守長江的原因之一。

朱棣遷都北京,是戰略失誤還是深謀遠慮?這幾點不可忽略


三、戰略地位

從五代十國到元朝時期,我國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衝突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都城的戰略地位顯得尤為重要。在經歷了將近二十多年的準備之後,明成祖朱棣亦然決定將都城遷到北京,這顯然是看好了北京的戰略地位。因為建都北京的話,有北京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軍事要在扼守在華北地區,其意義十分重大,甚至只要燕山不被攻破,那麼便可以使整個中原地區都不用再遭受遊牧民族的威脅。

朱棣遷都北京,是戰略失誤還是深謀遠慮?這幾點不可忽略


在小編看來,朱棣定都北京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以北京為都城,守護了後方的農耕地區多達二百多年的和平時光。雖然最後發生了土木堡之變、清軍入關等事件,但不能因為子孫後代的無能就否定先人的整個決策部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