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电商,打造上海在线新经济的精彩

海派电商,打造上海在线新经济的精彩

紧锣密鼓,马不停蹄。

4月23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赴企业调研在线新经济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参会的企业包括东方财富、饿了么、拼多多、小红书、B站、喜马拉雅、盛趣信息技术、阅文集团、卫宁健康。

其实,3月9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刚走访了喜马拉雅、B站、饿了么、小红书。3月11日,趣头条、盒马鲜生的负责人也出现在市级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可以说,上海市领导和上海互联网标杆企业的负责人一见再见,这既是在检阅上海的互联网方阵,也是对发展在线新经济、对通过海派新零售提振消费的期待。

4月13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在线新经济23条”),提出4个“100+”目标,这成为上海全面发力在线新经济的集结号。4月23日,上海又发布了《关于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宣布举办“五五购物节”,也亮出打造“上海云购物”的决心。未来的上海,将在云端飞翔,拥抱无人工厂、远程办公、在线金融、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等领域的未来机会。

在大疫的特殊环境下,上海在线新经济实现“逆风成长”。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商品类网络购物交易额逆势增长19.1%。哔哩哔哩营收预计增长118%,喜马拉雅增长32%。特别是在生鲜领域,盒马鲜生在全国200多家会员店迎来线上线下双增长,线上流量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线上订单比重自50%增至80%,甚至半夜调闹钟“抢菜”一度成为很多市民的功课。拼多多自3月15日以来,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数已经稳定在5000万件以上,较去年同期增长60%。在淘宝直播上,上海也成为“品牌直播第一城”。

饿了么、盒马、拼多多等海派电商的崛起,让上海在互联网竞争的下半场跑出了好成绩,也终结了之前所谓“上海没有互联网基因”的说法。拿上海本土生长的盒马鲜生来说,2016年,它刚在上海浦东地金桥国际广场开出第一家门店,在短短4年时间里,它在生鲜电商的蓝海里开疆拓土,成长为新零售的标杆企业。今年4月17日,盒马百亿产业基地及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浦东航头,预计两年之后投产使用,年营收将超100亿元,盒马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上海了。这是属于互联网的神话,也是属于上海的奇迹。

生活服务类电商、在线文娱等在线新经济企业,能在上海迅速成长、发达,成为“上海牌”的代表,得益于上海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也离不开上海的互联网基因:上海品牌为它们品牌加分,上海丰富的零售应用场景成为商业模式的孵化器,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的“店小二”精神助推着海派电商的快速崛起。

疫情是危也是机,灵活转型,顺势而为,充分依托上海的市场优势、场景优势、资源优势,找准各类消费群体的兴奋点,云逛街、云购物、数字赋能、“品牌直播第一城”全面发力,就能赢得属于上海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