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看人物,由人物理解歷史,由歷史指導人生。

從歷史看人物,由人物理解歷史,再由歷史指導人生。

傳統史學注重人物的褒貶,下沉到民間變成“臉譜化”——非黑即白,非善即惡,非忠即奸。這就是互聯網上為什麼總是出現道德綁架、道德脅迫、道德教條的根本原因所在。同時,也是為什麼中國出不了喬布斯的原因之一。喬布斯年輕時犯的錯誤,在中國會被萬眾所唾罵。

為什麼村民圍攻“大衣哥”朱之文?這其中也有道德綁架的成分。你比我們有錢,你就應該借錢給我們,你不給我們是“不道德”的;我們不還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比你窮!所以,一個有善心的人在村裡被孤立,也就不足為奇。

從歷史看人物,由人物理解歷史,由歷史指導人生。

近代史學把“人”還原成“人”,不在刻板與教條;著重從人物的心裡分析性格,再理解行為;反過來再瞭解性格……循環往復……

因此,“私密文件”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日記、書信、談話記錄、親戚朋友的記載,尤其是書信。

作為非專業人士,無法看懂專業論文,要靠歷史人物傳記作為理解歷史的角度。即普通人對於歷史的理解要從傳記中得來。

有價值的人物傳記所採取的研究素材是當事人的“私密文件”。曾國藩離我們最近,還沒有被“神話”,他還是個“人”,至少在精英階層如此。他留下大量的日記、書信、詩文、奏摺等供我們研究。相對來講,最真實、最具有可學性。

從識人的角度來論述,過去我們還有個誤區:喜歡從體貌特徵上去鑑別人才。比如:夏禹重瞳——實際是白內障;劉邦隆準龍顏——鼻子高,但是中國人再高也高不到哪去,很難高過西方人;孔子頭上扁下去,中間凸一塊——很可能是難產的結果……

從歷史看人物,由人物理解歷史,由歷史指導人生。

古代絕大多數人是不讀書的(因為貧窮),即使到了2020年,很多人的見識頂點一直停留在高中課本,並且還沒學明白,包括一些所謂的頂著“博士帽”的人(更“可愛”的是很多人的知識面是來自於電視劇,在他們眼裡不讀書、不學習才是正確的獲救之道。敲黑板:“讀什麼書,如何讀”更重要,課程中詳細講解。)。因此,他們無法鑑別,只能盲從與跟風。這也就是為什麼社會上老是出現“一窩蜂上,一窩蜂下”的根本原因所在,不讀正確的書,判斷能力差。

之所以說某人“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大富大貴”(私底下聊天是為了調侃,不可當真),那是為了塑造神秘感,即“品牌”包裝。並不是他的“大富大貴”是由體貌特徵所帶來的,非正相關關係。如果是從體貌特徵去鑑別人的話,我們怎麼看馬雲,也無法斷定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那是古代統治者利用老百姓不喜歡讀書、迷信的心裡,塑造神話,獲得認同,贏得忠誠,增強凝聚力而採取的一種管理手段而已。當然,這是從管理學的角度,得出正面積極的結論,其他角度存而不論。

從歷史看人物,由人物理解歷史,由歷史指導人生。

因此,由於曾國藩有大量的書信等流傳於世,對於他的研究,既不是根據其體貌特徵等來判斷,也不是根據官書或收集民間拼湊起來的資料來評定。

所以,對於曾國藩的研究與學習更貼近於真實——是個活潑潑的“人”;只有真實,才更具有操作性。

曾國藩強調:觀人當就行事上勘察,不在虛聲與言論;當以精己識為先,訪人言為後。——同治元年四月初十日曾國藩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