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人物】莘县籍著名才子!谜一样的崔万秋!

老乡们点右上角关注 聊城村村通,感谢!

民国时期的观城县曾流传着广为人知的“观城三秋”,即崔万秋(今古云镇崔庄)、弓海秋(今古云镇弓庄村人)和夏建秋(今大张家镇夏沟村人),而崔万秋被列为“三秋”之首,其传奇的一生众说纷纭。今天选取的这篇文章亦是一家之言——


崔万秋不是文化特务

毛德传


  崔万秋(1904~1990)是山东观城(今属莘县,大美莘县注)人,在聊城、济南读中学。1924年夏,崔高中毕业,决心东渡留学日本。

【莘县人物】莘县籍著名才子!谜一样的崔万秋!

  离国前,崔万秋特赴中西文化集萃处上海,欲呼吸欧美风云,结识贤才英俊。抵大上海后,先拜访中学时期经常通信的戏剧家田汉和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学生杂志》的杨贤江。田汉是创造社成员、左翼健将。杨贤江是早期共产党人,马列宣传家。田汉邀崔寓其家中,并由田汉介绍,崔认识了张闻天和左舜生、陈启天诸人。九月初,崔万秋自青岛乘轮船抵日本,进东京帝国大学,以后,又入广岛大学研修。

  崔在日本和田汉、杨贤江及新交左、陈不断通信交流,也将创作《自由神》等及译述寄回国内在《真善美》等多家报刊发表。杨贤江常将中共所办《向导》、《中国青年》邮送崔万秋,左、陈也将所创办的《醒狮》赠崔。共产主义与国家主义思想尖锐斗争,崔万秋思想未认同马列而倾向国家主义,和《醒狮》主编曾琦建立友谊。由左舜生陈启天介绍,崔加入了中国青年党。

  崔万秋在扶桑十载,足迹遍日本列岛,结识日本文艺界及广泛阶层人士。他对明治维新打破德川幕府闭关锁国,汲取欧美先进科技文化政治理念,发展工商业求民富国强研究很深。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对华野心更至为警惕。

  1933年,崔万秋离日回国即到上海。应邀在曾虚白(《孽海花》作者东亚病夫即曾朴之子)主持的《大晚报》任副刊部主任,主编该报文艺副刊《火炬》及影剧副刊《剪影》,活跃于大上海文艺影剧圈,尤和田汉、洪深交往密切。崔又撰小说《群莺乱飞》于该报连载。

1937年卢沟桥、八一三炮声震天,崔万秋毅然告别上海租界优裕生活,奔大后方投身抗日救亡。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博士延揽崔在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处长董兼;后曾虚白)任第三科即对敌宣传科科长。崔万秋深悉日本情形,通过对扶桑文艺历史的研究,对日本社会及大和民族特性,了解很深,对日宣传心战有针对性活泼有力。崔万秋收集日本的广播编发内参,送蒋介石及各院部会及军委会首长参阅。他所主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声(THE VOICE OF CHINA)》对日广播,获内外好评。

  在主持对敌宣传科同时,崔在重庆还兼任成舍我主办的《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主编,还以台儿庄会战和保卫大武汉为背景,创作了小说《第二年代》。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及二战胜利结束。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奉命主持京沪受降,负责解除日军武装及遣返日俘和日本侨民。汤邀崔万秋飞上海,委为少将高级参议,襄助受降。崔主要负责督导接收日本在沪的文化事业机构,创办日文《改造日报》对日俘日侨进行教育宣抚,直到日俘官兵和男女老少日侨遣返完成。

1948年,崔万秋和左舜生在上海创办了《中华日报》,崔任副社长兼总编辑。崔所著长篇小说《重庆睡美人》在该报连载,轰动一时。同时,崔兼任成舍我创办的上海《立报》的副刊主编。

  同年,蒋介石“开国大行宪”青年党陈启天入阁任经济部部长。崔万秋受推荐赴日本,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团长朱世明将军)商务代表。

  时值日本战败后经济凋敝,中国对日贸易,日方缺付汇能力,商贸进出口多采易货方式,华商经营困难。崔万秋是日本通,多方奔走协调排难,予在日公私华商极大帮助;日方也表示满意。

1952年4月,日蒋和约签订,于东京和台北互设大使馆,驻日代表团撤销。崔的老长官董显光博士出任“驻日本大使”,对崔器重,委崔万秋“政务参事”。崔万秋任此职十二年,1964年始离东京返台湾。计自1948年起,在扶桑又历十六载春秋岁月。

  崔万秋熟习孔孟,又出身日本名牌大学,日文造诣为一般日本人远不及,学识渊博,文笔流畅。先后在上海沪江、复旦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任教授。著有《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史》、《通鉴研究》、《东京见闻录》等,翻译出版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武者小路实笃,井上靖、林芙美子的戏剧、小说颇多。

  崔万秋1964年到台湾后,供职“外交部”,外放过驻巴西“公使”。1971年自公职退休,移居美国。1990年7月病逝于旧金山。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人们很少知道崔万秋的名字。突然,在1976年10月后,神州城乡皆知“文化大特务崔万秋”。北京一文件称,抗战前江青(蓝苹)、张春桥在上海受文化大特务崔领导作恶。

  实际上,抗战前在上海租界,崔已是社会名流,张春桥只是小文人,崔张并不熟识。1936年3月15日,《大晚报》副刊《火炬》发表张春桥(笔名狄克)文《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只是崔主编所编发千百篇文稿之一。那时,对鲁迅先生尚未神化,将鲁迅作为文艺思想战线尊神。鲁迅的文章,篇篇是真理。鲁迅的话一句顶几百句。文革十年中,所有报纸杂志文章,批判斗争大会发言,不厌其烦引用鲁迅语录仅次于毛泽东语录。荒唐的推断,谁批评过鲁迅必然是反革命,而被鲁迅点过名的如夏衍、阳翰笙等当然是反革命,为鲁迅在文中指为“昏蛋”,“以文坛皇帝自居”的徐懋庸,鲁迅斥为“洋场恶少”的施蛰存,解放后都受尽苦难。

  崔万秋只是认为狄克文可以发表见报,并签发二元几角稿费而已。而鲁迅于次月即4月16日发表《三月的租界》予狄克(张春桥)驳辩斥责。这在今天学术探讨,任何一名大中学生都会认定正常不过。

  崔万秋和江青(当时艺名蓝苹)倒是交往颇多。最早是田汉两兄弟介绍相识,称李云鹤是山东姑娘初到上海滩,崔大哥多多关照。崔见蓝苹话剧、电影、京戏皆能,又是山东同乡,也乐于提携后进。圈内人有时约蓝苹会晤或对她发动爱情攻势,在霞飞路、爱文义路喝咖啡及进舞厅,崔有时也应邀参与。崔自己写评论为江青捧场,又编发用粉丝赞誉吹捧蓝苹文稿、照片发表。抗日战起,蓝苹到延安,崔奔大后方,两人再未见过面。

  称崔万秋是文化大特务,系不实之词。崔既未参加戴笠的军统,也与二陈的中统不相干。崔连国民党党员都不是。

  当大陆揭批“四人帮”时,崔的友人纷纷劝促崔向北京澄清,崔说随它去吧。后来,崔万秋写了一本《蓝苹小姐》,在香港和美国出版畅销,倒发了一笔小财。

来 源:大美莘县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关注,以示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