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好習慣要從小培養,孩子上一年級了,算晚嗎,有哪些是要培養的?

誰的大碗麵


孩子上一年級了,需要培養這些習慣。

播種什麼樣的習慣,便收穫什麼樣的習慣,好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

第一、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應該是最早和最好培養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以下:

1.早睡早起

2.飯前便後勤洗手

3.自己穿衣服

4.整理自己的衣服

5.自己吃飯

其實這四件事是最好培養也是最不好培養的。現在家庭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就算爸爸媽媽嚴格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會寵著愛著。什麼事請都幫著孩子做。所以家長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讓孩子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學習不專注,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一般是拖拖拉拉,半天都寫不好作業。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按時按點完成課後作業

2.寫作業的時候不能東張西望

3.給孩子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表,才開始父母監督完成,後期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4.少看電子產品,適當看紙質檔的書籍,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5.不懂就問的習慣。

6.主動整理書包和文具的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為了集中孩子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有益於孩子愛上學習。

第三、良好的道德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要學會分享、誠實守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寬容、禮貌待人等習慣。這個時候的孩子最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喜歡一個人玩兒。

培養孩子寬容、誠實、大方等好習慣,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受歡迎,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陪孩子成長,父母要多一些耐心。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討論分享,喜歡就關注 )


小緣語文


都說好習慣要從小培養,一年級了,算晚嗎,有哪些是要培養的?

首先培養孩子什麼時候都不晚,話說是越早越好,可是需要一個認真的開始。

一年級呀正好到了我們說的社交敏感期,剛剛到了他們從感知階段慢慢變化到認知階段來,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思開始萌芽了,我們要懂的孩子這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的要和孩子相處融洽,就是通過不斷的互動,使得孩子慢慢接受規範化的習性。那麼在這個階段裡面,咱們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的的情感、語氣、肢體動作,都會起到非常關鍵作用。

懂的這些後來培養孩子的這幾個好的行為習慣:

一 自主生活習慣 主要在於獨立完成吃飯、穿衣、個人衛生、力所能及的的家務。

二 自主學習習慣 主要在於學校功課和閱讀、朗讀、家長輔助完成作業,(僅限於講解不認識的字或字面意思,二年級一定會使用工具書)

三 道德品行習慣 主要在於誠實守信、樂於助人、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接受挫折並能夠改變。

四 自主規劃時間,可以自行對時間管理,提高作業效率,有時間接觸興趣愛好。

最後呢我們作為家長,在孩子任何年齡段,一定要記得在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做到一個平等的姿態來跟孩子進行溝通,忘記咱們的家長身份,不要老是那麼高高在上,孩子認可家長了,自然習慣就好了 ,對於咱們家長來說就一個目標, 那就是讓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成長快樂。






楊琴二娃媽媽


有一點晚,但還有機會。孩子上了一年級,這個時候一定要培養孩子尊師愛學,與同學們互助友愛的好習慣,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向優秀的同學多學習,也要以自己好的言行影響孩子,儘早為孩子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人生價值觀,為孩子未來成才打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