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毒的蛇是哪种蛇?有何依据?

刘小天XT


内陆太攀蛇,以前叫做内陆盾尖吻蛇,学名细鳞太攀蛇,它还有沙漠猛蛇、内陆泰攀蛇、内陆泰潘蛇、凶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别名。 内陆太攀蛇的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合6.5英尺),内陆太攀蛇的头部扁平,略尖,眼睛相对较大。内陆太攀蛇有灰色到黄褐色的鳞片,这些鳞片有时会镶有细黑边。躯干部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白色,而头部则为黑色或有黑色斑纹,毒牙长7.0—13.0毫米。

内陆太攀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往往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二三下。当它采取防御姿势时,身体会抬离地面。这种蛇与其他蛇不同,一般的蛇攻击时都会咬着猎物不放,而将毒液注入,但太攀蛇只要咬一口就能将毒液注入,所以太攀蛇会先咬一口,就会立即后退看看情况如何,等到猎物倒下太攀蛇就会上前将其吃掉。研究学者说它是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是因为曾经有人类被这种蛇咬了之后,那人说被咬了一口,但实际观察时,看见已被咬了3-4口。被太攀蛇咬到后,所出现的徵状亦有别於其他蛇,被它咬到后,你的血液并不会凝固,但你的七孔会些微出血,再过一会后你会看见四周的事物出现重叠影像,之后你全身的机能会慢慢停顿,导致瘫痪窒息而死。当你被太攀蛇咬到后,若几分钟内没注射到太攀蛇抗毒血清及得到适当治疗的话,那就必死无疑了。


天文观测室


自然界中最毒的蛇不在中国

有没有跟我小时候一样,怕蛇的要死,一度以为自己只要被蛇咬了就会死掉。但我走到哪里都老遇到蛇,晚上睡觉做噩梦都是这玩意,我奶奶还用传说中土方法:选个特殊的日子,在路上捡一些干草放到土灶里面,据说这样就不会再遇到蛇了。但事实很残酷,自此以后我依然遇到不少次蛇,好在它们的体型都比较小,那个时候我觉得小蛇肯定没有我跑得快,所以随着自己逐渐长大也就没有那么怕了。

实际上,从我进城里读高中以后,就很少在老家生活,而现在更是一年回家一次,因为老父亲的生日就在春节期间。不同于大多数人对故乡有落叶归根的愿望,自己从小就希望可以在故乡之外的某个地方有自己的家,我想,或许童年总是出现在我噩梦和现实生活中的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农村基础建设好了很多,也没有再怎么听说家人遇到蛇的事儿,这大概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最大,包括大家的居住条件,也包括蛇类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

“全球最毒的蛇”这个称号给哪个蛇种更合适?

到底谁是全世界最毒的蛇种?这个问题的答案至今依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很难对自然界中的所有蛇进行蛇毒采样,要知道即便是同一条蛇,它在不同季节分泌出的毒液都存在差异,又何况是不同的蛇种?

而且,蛇是在地球上生存时间超过了一亿年的种群,而人类从森林古猿到如今的人类也就短短几百万年时间,自然界中哪些人烟罕至的地方还有一些我们尚未发现的蛇种,这便是为什么总有新的蛇种被公布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最毒的蛇”这个称号,似乎给谁都存在一定的争议。

自然界中最毒的蛇竟然会害羞,我国野外环境能遇到它们吗?

当然,既然聊到了这个话题,自然还是要给出一个答案。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人都以为生活在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的贝尔彻海蛇是全球最毒的蛇,顾名思义,这种海蛇就是在海水中生活的一个蛇种,最特别的是它们的鼻孔是朝着上方生长,吸一口气可以达到在水下待10分钟的时间,喜欢吃鱼的它们其实是蛇亚目眼镜蛇科海蛇属蛇类动物。

但是,经过后来的实验证实,贝尔彻海蛇的确并非已知蛇类动物中毒性最强的蛇类动物,至少它的毒性并没有陆地上的细鳞太攀蛇毒性强,所以,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也被叫做内陆太攀蛇的细鳞太攀蛇,就是已知地球上毒性最强的一种陆栖蛇种。需要强调的是,细鳞太攀蛇的体型看上去并不到,即便是成年之后的它们一般也只有2米的样子,自然栖息地同时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维多利亚沙漠附近区域。

你可能很难想象,细鳞太攀蛇一次分泌的毒液,在一天之内毒死的猎物号称可以达到20吨之多,如果它们的攻击对象是人类,那么只要需要一毫克毒液就能将两个成年人毒死。 而这种拥有最毒称号的蛇类动物竟然会害羞,蛇类动物专家表示这是它们的天性,而且天性还比较温柔,如果不是因为它们的安全受到威胁,一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可能真的是因为它们比较害羞,所以不希望你看清它们的样子,于是用了超于一般蛇类动物的攻击速度,人眼几乎是难以看清它们如何攻击的,其他猎物更是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可能已经被咬了几口。于是,细鳞太攀蛇不仅有最毒的蛇类动物的称号,还是全球已知蛇类动物中攻击速度也最快的蛇种。

而且,当它从攻击变成防御状态的时候,整个身体还会抬离地面,但它们主要是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的干旱草地和平原地带。也就是说,不管是曾经被视为“最毒的蛇”的贝尔彻海蛇,还是现在被视为陆地最毒蛇的细鳞太攀蛇,其实它们在我国境内都没有分布,至少到目前都没有发现它们活动的踪迹。


悟空科学


内陆太攀蛇。

很多人说海蛇最毒,那是因为之前搞错了实验数据,结果以讹传讹将贝尔彻海蛇捧到了最毒蛇类的宝座上,闹了个乌龙,后来修改了,贝尔彻海蛇的毒性排名就跌到了20名之外。目前在wj百科上对贝尔彻海蛇的描述是“曾被误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海蛇”,在bd百科上对贝尔彻海蛇的描述是“一度是全球毒性最强的蛇类之一”。
比较蛇类的毒性最权威的指标就是LD50(Lethal Dose, 50%),也就是“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贝尔彻海蛇的极端个体LD50值与内陆太攀蛇的一般个体相比都相差极大,海蛇家族目前还没谁能撼动内陆太攀蛇的地位,钩鼻海蛇(裂颏海蛇)、杜氏剑尾海蛇、孟加拉海蛇、黄腹海蛇、棘眦海蛇、印澳海蛇等海蛇的毒性都比贝尔彻海蛇强,但不如内陆太攀蛇。

LD50值越小,毒性越强。单论对小白鼠的皮下注射LD50值,内陆太攀蛇是0.025mg/kg,极端个体是0.014mg/kg。

中国及北半球最毒蛇——银环蛇的皮下LD50值是0.09-0.19mg/kg。

最毒的海蛇——钩鼻海蛇的皮下LD50值是0.05-0.164mg/kg,钩鼻海蛇曾经也被捧上了“最毒蛇”的宝座,但权威的LD50值出来之后,排名跌到了第五。

贝尔彻海蛇的皮下LD50值是0.111mg/kg,这样的数据显然不能与内陆太攀蛇相提并论。

被称为“非洲死神”的黑曼巴蛇皮下LD50值是0.28-0.75mg/kg,黑曼巴蛇被吹的太厉害了,在针对性抗毒血清问世之前,黑曼巴蛇咬伤致死率接近100%,但目前黑曼巴蛇咬人致死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因为南非医学研究所已经能大量提供治疗黑曼巴咬伤的抗毒血清。

眼镜王蛇也是名气很大的毒蛇,它是体型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的皮下LD50是0.34mg/kg。

被吹上天的莽山烙铁头(莽山原矛头蝮)毒性不太高,比眼镜王蛇的毒性还要低。

虽然内陆太攀蛇是毒性最强的毒蛇,但它至今还没有杀死过人。因为它身居澳洲内陆,连人影都看不见一个,而且它生性胆小害羞,与人类的接触机会极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