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文 | 心有桃花源 图:网络

声明 | 本文由“心有桃花源”原创,喜欢我,请点击“关注”按钮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图源:网络

在文殊院公众号上看到有互动话题,写下自己的思考。

问:“你怎么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答:”看各人的修为,修行的程度以及不辩的发心是什么。 如果不辩是出于对涉及到是非的人事物的保护,出于更大视野或局面的维护和周全,个人的屈辱是小事。 但凡夫是很难做到的,利己不损人,更进一步利己达人者已是可贵,能做到损己但护他人周全的,凤毛麟角矣。“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问:“遇到讨厌的人,你能包容吗?"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答:”以自己所经的有限的阅历来谈谈: 万事都有两面性,有喜欢的人也被人喜欢,自然是会遇到讨厌的人,也会被人讨厌,平常心对待即可。 一切所遇之人为当经之人,所经之事为当经之事,遇到了,了了彼此的业力又离开,缘分深的,还会彼此纠缠下去。 善缘还好,恶缘,如果要让它得到化解,不再纠缠,也许以德报怨,一笑置之,置之不理,好过以怨报怨,针锋相对,纠缠不休。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想想,生命中曾遇到的不喜欢的难为自己的人,站在他的角度,都是有他的道理,当自我很小时,就被困在局面里了;当跳出来看看,笑笑,不与烂人烂事纠缠,时隔多年,当时的过不去早已飘散如云烟,讨厌的人也消失在人海。 放过的哪里是别人,而是自己。 宽容的哪里是别人,宽容的是自己。“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问:”随缘=随便吗?“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答:“很久以前和弟弟探讨过此话题,我很欣赏他的回答,他说:“随缘不等于随便,而是不执着。”

我的回答是:”尽人事,听天命。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有时看到身边朋友说自己“佛系”什么,看到对方对事情对生活所持的态度,是消极、悲观的,好像对什么都无所谓。以“佛系”作为借口,来掩盖自己的懒惰和不作为。

在我看来,佛门并不是让人消极避世,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纵观高僧大德的例子,可以发现,他们都是于国家于民族于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都是积极作为身体力行对佛教教义的践行者,比如被鲁迅先生评价为“民族脊梁”的玄奘法师,不顾性命,西行求法。比如寂然法师,也是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栖霞寺营救2.4万名南京大屠杀幸存难民,而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师们,也是个个有才有能、心系教育、胸怀苍生,积极作为的人。

学佛人不应以随缘为借口,遇事当积极作为,对结果保持一颗淡然的心。

同时,修行不一定要远离世俗,躲到深山老林之类去,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以上内容为我7月、8月发在朋友圈的内容,设的私密,后发在同名为"心有桃花源”的微信公众号上,取名《宽容的哪里是别人,宽容的是自己》

今日重新发出,再补记两则:

读文殊院文章——宗性法师:不要沉迷于《麻将三昧》,文里说不是看拥有多少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我的思考是:“ 不是看拥有多少。那是看啥?是看付出和贡献了多少,就是给了多少。 有时候看看某一天,啥都没给,没贡献出什么,还制造了一堆粪。 想起了陶行知先生说的,(原话忘了)蚕吃桑叶,还知道吐丝,有的人呢,一天无所事事,只造粪了。 这个时候,只有惭愧二字,又多当了一天人,可惜没把这多一天的价值给发挥好。 好,止语,做事情了。”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在文殊院的官网读到以下“我见”后面这段文字,看到这些图片,(文殊院开办青年佛学会,法师们免费授课,资助失学儿童、关爱老人......做了很多弘法利生的好事)被暖到,又写下这样一段思考: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我见:“我们的师父是真正的教育者。他们不仅仅能够身披法服,为众生祈福;更能居于讲台,宣扬佛法,地涌金莲。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未远离人群,而事事以身作则,在最为平凡的事情中展现佛法的真谛。”(我见的文字和图片皆源于文殊院公号)

我思:我们需要世间法,因为我们在人世间真实的生活着。我们也需要出世间法,因为还需要脱离六道轮回。

我们需要教师师父,老师要带领我们求学求知,为将来谋生等做储备,(也需要各行各业的师傅,这些师傅叫我们技能,带我们成长)我们需要法师师父,因为法师要带领我们走一条去探求内在真我的光明大道,直至明心见性,心海澄清。

当下的人事物都是境界,人生时时处处皆修行

我思部分为自己的一点思考,欢迎探讨!

那天在读了索达吉堪布的《入行论》后,写了一段话,其中有一句这么说:”'法无定法,非法,非非法。'名为'世间法','出世间法',也只是名为,不执着于法即可。“

在这个当下,我想对自己说,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我认为,佛法也是生活。都需要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感受、去领悟、去践行。愿自己不为“法”缚,多去思考、多去体会。

作者介绍:每个人心中都有桃花源!我是云潇,是一位喜欢童书的二宝妈妈,教育工作者,爱阅读、爱写作、爱教育,活着笑着爱着。谢谢我的孩子们,让我不断去成长,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谢谢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