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藥也可能傷肝,這3種吃法都有害!

中國人對『肝』很重視。大家也或多或少都聽說過
『保肝藥』


今天就來說一說有關『保肝藥』的那些事~


保肝藥也可能傷肝,這3種吃法都有害!


保肝藥不是護肝神器?


無論是肝病患者,還是常喝酒應酬的人、經常熬夜的人,有很多都會拿『保肝藥』當做『護肝神器』。


因為『保肝』兩個字,使得人們對保肝藥產生了誤解。

其實保肝藥如今在醫學界仍存在爭議,並不能隨便濫用,使用不當反而可能傷肝


誤區一


吃保肝藥可以預防肝病。


真相:


保肝藥只是可能有助於修復已經被損傷的肝臟。不能用於預防肝病。


對於健康人,哪怕有一些所謂的『傷肝』的習慣,在肝功能沒有出現異常的時候,服用這類藥是沒有意義的。


專家提示: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相比之下更有效。


誤區二


肝功能異常要吃保肝藥。


真相:


如果體檢時化驗查出肝功能有異常(轉氨酶指標升高),也並不建議馬上吃『保肝藥』。

一些『保肝藥』確實可以降低轉氨酶指標。但『降酶≠保肝』


指標降下來並不一定代表肝的損傷被修復。用藥的時機不對,反而可能讓人麻痺大意,產生『病已經好了』的假象耽誤診治。


專家提示:


轉氨酶升高的人要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很多輕度升高只是生理性的,不一定是疾病。


誤區三


肝病患者要長期吃保肝藥


真相:


比如有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沒有症狀,肝功能指標也不高,但害怕病情進展就自作主張長期服用保肝藥。

其實這類患者定期隨訪複查就可以。保肝藥僅僅是一種『輔助用藥』,並不是治療必需的,更不是多多益善,過度使用甚至反而會傷肝


專家提示:


比如乙肝患者在病毒複製活躍期最主要的治療是抗病毒,


再比如脂肪肝患者主要的治療是減重、戒酒、調整飲食。


保肝藥都不是必須選項,需醫生具體判斷。


保肝藥的注意事項


『保肝藥』並不是我們想象的『護肝神器』。


保肝藥的種類也遠比我們想象得要複雜,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常見保肝藥種類

類別

代表藥物

解毒類

還原性谷胱甘肽、硫普羅寧、葡醛內酯等

肝細胞摸修復劑

多烯磷脂酰膽鹼、促肝細胞生長素等

利膽類

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膽酸等

抗炎類

複方甘草酸苷、異甘草酸鎂等

抗氧化類

水飛薊賓、雙環醇等


藥物種類的選擇、使用的時間長短,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沒有作用,甚至產生反作用。簡單說就是:


醫生沒讓吃,咱就不吃!


當然,如果醫生認為有必要使用保肝藥物,也要注意以下事項:


1、儘量先使用一種,如有必要使用多種保肝藥物,應擇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聯合使用,且數量不應超過3種。


2、不同種類、不同劑型(口服或注射)效果都會不同,要聽大夫的。


3、短期用藥,定期複查,不要長期吃。


4、不要認為使用保肝藥就一定會有效,對病因的治療更重要


真正『保肝』的方法


其實要『保肝』,『不做什麼、不吃什麼』有時比『吃什麼』更重要。


1、不喝酒

酒精會代謝成為乙醛,從而傷害肝細胞。經常喝酒可能導致酒精肝,也會加重其他肝病。


2、少食油膩

吃得太油膩,油脂攝入太多,肝臟處理不過來,可能導致脂肪肝,進而還可能發展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3、不亂用藥

『是藥三分毒』,肝臟作為『解毒器官』會參與很多藥物的代謝過程,不按醫生的醫囑擅自亂吃,就有可能引起肝功能異常。


4、不熬夜不勞累

勞累、熬夜倒不一定會直接『傷肝』,但會影響整個身體的正常機能,會對肝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總之,真正『保肝』的並不一定是藥,更多還是在於我們平時健康的生活習慣,保護肝臟健康,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任何藥物上。


我們要做到『未雨綢繆』,而不是『亡羊補牢』~


來源:京醫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