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吃完飯散步會導致胃下垂?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現在很多人都說“飯後運動容易導致胃下垂”,並且這個說法還得到不少人的肯定,甚至還有人親身“驗證”了這個說法。那麼,這個說法靠譜嗎?

1、什麼是胃下垂?

闢謠|吃完飯散步會導致胃下垂?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簡單來說,正常人的胃是在腹腔左上方,直立的最低點不應超過臍下兩橫指處(圖右),如果放鬆站立時,胃的位置低於此甚至掉入下腹部的盆腔,我們稱之為胃下垂(圖左)。

2、飯後運動會導致胃下垂嗎?

胃在空虛狀態下呈扁袋狀,當處於充盈狀態時其表面具有一定的張力來分散重力的下垂趨勢,維持胃的正常位置。同時,在胃的周圍有很多強有力的韌帶結構,比如肝胃韌帶、脾胃韌帶等。這些韌帶能夠使胃可以在正常的空間範圍內活動,飯後運動的震盪、位移力其實遠遠不足以動搖這些韌帶結構。

3、胃下垂的原因是什麼?

最常見的胃下垂原因實際上是腹肌薄弱、腹腔壓力低的無力型體型(即體型瘦長的人),和飯後是否運動沒有直接關係,雖然有些胃下垂嚴重的病人可能在飯後立即運動會有不適,但並不是運動導致胃下垂,而且科學的鍛鍊反而可以增強核心肌肉群的力量來改善病情。

那麼“飯後運動會導致胃下垂”這一說法是怎麼來的?

4、飯後運動與胃有什麼關係?

真正和飯後運動有關的問題是胃內容物的返流。當胃內食物太多,賁門(食物從食管進入胃的部分)鬆弛關不住,幽門(食物從胃排出的部分)狹窄打不開,胃蠕動能力太弱時,如果進行劇烈的運動,腹壓增加會導致胃內容物經賁門返流,燒灼食道,甚至經食道直接到達口腔,於是出現燒心、返酸甚至嘔吐的情況。

5、怎麼挑選合適的運動時間?

對於飯後想要運動的人來說,什麼時候運動才是最合適的呢?

飯後半小時內,不要劇烈運動,可以做些輕量的活動,比如擦桌子、掃掃地等。

飯後1小時,可以進行快走、慢跑這類中等強度的運動。

飯後2個小時,是最佳運動期,這時候可以進行各種體育鍛煉。

而對於胃食管反流病、幽門狹窄、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胃輕癱以及一些服用藥物的患者來說,需要較普通人等待更長的時間再進行運動。

來源:久久健康網

(LKX)

闢謠|吃完飯散步會導致胃下垂?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