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援鄂医护86666元,为江西萍乡赣西肿瘤医院的领导点赞

最近,有两篇新闻火遍网络,并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评论。

一则是4月9日,甘肃援鄂护士在甘肃省卫健委官网留言,询问是否能够解决编制问题。甘肃省卫建委回应:建议向兰州卫健委反映。

这则新闻报出后,大部分网友对甘肃省卫建委看似“踢皮球”式的处理方式表达不满,认为甘肃卫健委理应解决援鄂英雄们的编制。当然,也有少数的网友质疑援鄂回来就“据功索惠”,质疑其援鄂的出发点。也有网友留言质疑为援鄂护士解决编制是否符合程序,因为编制都是十载寒窗苦读考出来的。

看到部分网友们的质疑,我想引用新华社半月谈评论文章的观点:生死考验就是最严谨的程序。

对于质疑援鄂出发点的网友,请看另一则新闻。

另一则新闻是4月8日,江西萍乡赣西肿瘤医院为援鄂归来的三名医护每人奖励86666元。86666元的奖金分为三部分,一是对援鄂的英雄奖励66666元,二是对其家属的奖励10000元,三是家庭旅游的支持基金10000元。此外,每名援鄂医护人员还有14天的带薪假期,直系亲属还可以在医院食堂全年免费吃自助餐。

从这份奖励中,我们可以看出江西萍乡赣西肿瘤医院的领导们做的非常贴心,丰厚的奖励之外,还让人感觉到暖暖的温情。据媒体报道,这些奖励是在4月8日援鄂医护结束任务返回江西当天给出的。可见院方提前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不但考虑了对前线抗疫贡献的奖励,还考虑到了对抗疫医护家属的奖励,更难能可贵的是考虑到了对抗疫期间亲人离别的补偿,给予14天带薪假期和10000元旅游补贴。


奖励援鄂医护86666元,为江西萍乡赣西肿瘤医院的领导点赞

我们要为这样带有人情味的单位和领导点赞。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两则新闻,甘肃援鄂护士和江西萍乡援鄂医护,同样是警车开道,同样是夹道欢迎,同样多的鲜花和掌声,为这些抗疫英雄们给足了精神奖励。所不同的是,江西萍乡赣西肿瘤医院为他们的英雄们的奉献给了一个合理的“定价”。

谁说奉献必须是无私的?谁说爱心都不能求回报?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做好事不留名”和“无私奉献精神”。同样是扶老奶奶过马路,你必须要说“我的名字是雷锋”或者“我的名字是红领巾”,如果你要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名字,那这次的好人好事的行为要大打折扣,因为老奶奶知道了你的名字,她感谢的对象具体化了。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为“奉献”和“好人”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道德标准,以至于有人要去主动奉献,主动做好人的时候,必须冷静下来先分析清楚自己所付出的代价。如果代价太大的话,他们宁愿选择沉默。

我们不是经常抱怨社会冷漠,好人太少吗?那么当有好人出现的时候,一些人为什么又要用圣人的准则去衡量他们呢?

何况,圣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明白,奉献是必须索要回报的。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鲁国有一项法律规定:凡是鲁国人,在别的国家不幸沦落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赎回国,就可以得到官府的一笔赏金。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从别的国家赎回了一个鲁国人,但他拒绝了官府的赏金。孔子知道后,狠狠的批评了自贡,担心的说“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愿意主动赎人了”。

孔子的意思很简单,自贡不缺钱,完全可以自费赎人,但自贡树立了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让那些有心赎人但没钱的好心人高不可攀。赎人是一件好事,赎人后领了赏钱,就是出发点不纯了,这就是很多人的观点,直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是这样的观点。

这个社会上,是有钱人多呢?还是普通人多?是衣食无忧想通过奉献博取美名的人多呢?还是不得不操心一家老小生计的人多?

所谓人性,从来都不曾变过,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看透。

看到这里,你们是否赞同我的观点,社会要为那些做出奉献的人给一个合理的“定价”,不单单为奖励已作出贡献的人,也为了鼓励那些想要做出奉献的人勇于去奉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