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民国风云

一 想跳井的妇人

1946年初夏的一个傍晚,老城的天空阴云密布,千疮百孔的城头上,几个士兵端着枪在巡逻,墙体上一棵老树残破的枝叶上落满炮灰。一群黑老鸹在呱呱的叫着,只有它们是自由身,可以去城外寻到食物将肚子吃得饱饱的。它们大概是城里唯一的动物了,给这个死城带来一点生机。闭城一年多,老百姓家的粮食早吃光了,城里所有的鸡鸭猪也早被吃光了,只有天上飞的鸟鹊,还可以不时飞临城头树上,给这个死城一点生机。

一位二十岁来岁的妇人坐在井沿上,穿着齐整 ,光了脚,双腿垂在井里,已在那里哭了多时。她的臂弯里紧紧搂着两个女孩儿,一个六七岁,一个三四岁。小不点好像也懂得妈妈的心事,一边哭一边搂着妈妈,说,妈妈不哭,咱回家吧。妇人止住了哭,她发现两个士兵向她们这边走过来。她取消了那个念头,擦于眼泪,慢慢从井沿上移下来,却发现身子已经僵硬了。

士兵把她们扶出来,问妇人家住哪里,要送她们回家。她说她们能回家,不用送。她可不能告诉士兵说她是他们司令部长的太太。那样,也太不堪了。

她拖着瘦弱的身体,在井边找自己的鞋子时,发现旁边还有一双鞋子。她向井里看了一眼,又看一眼,唉叹一声,就又流出了眼泪。天下苦命人多的是,但这不该是唯一的出路。她抬头望了一会城墙,又望向了西城门方向。她像是下定了一个什么决心,吃力地抱起小女儿,一手拉着大女儿,向不远处的“家”走去。

老城民国风云

《古井》


二 刁钻的地主婆

大姨给我讲完这个故事,我暗自一惊,同时有好多个念头一齐迸出来:姥姥竟然是国民党司令部部长的太太?背城门国民党不是有空投粮食援助吗,国民党军官家属都没有食物吃吗?姥爷很坏吗?他这么不关心他的太太甚至不爱他的女儿吗?姥姥到底受了什么委屈差点走上绝路?(姥姥她们真要是跳下去,就没有大姨和妈妈了,也就没有后面的三个小姨和两个舅舅,也就没有我们这些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阳光下的孙男地女了。)后来姥姥什么时候离开的老城,再后来姥爷战败被俘后为什么还回来探监,还用宁可把女儿早嫁换来的钱给爱看书的姥爷买书,又为什么一直到最后他们阴阳两隔还牵连不断。

通过追问和查阅资料,在大姨的讲述和妈妈的片断回忆还有背城三年也恰在城里的公爹的说古,我对老城解放这段历史和这宗民国年间的夫妻的爱恨情仇有了一些眉目,细思下来,不禁感慨感动和敬叹。

1939看春,时年16岁的姥姥和大她两岁的姥爷喜结连理。姥姥高挑动人,温良贤淑;姥爷高大英俊,风度翩翩。像所有相爱的青春伴侣一样,他们小两口恩爱缠绵,幸福有加。一年前,身为城关富少的姥爷因情感不合,刚退去了一个婚事。后来,在一次随父出游中,在一个村边不意遇到姥姥,一见钟情,遂不顾姥姥出身卑微,磨着父母去提亲拉媒,终于明媒正娶用八抬大轿把姥姥迎娶过来。

然而,命运往往就这样的跟人开玩笑。生性率直,不拘小节的姥姥虽然深得才情不凡追求上进的姥爷的喜爱,却十分不入婆婆的法眼。她的婆婆是大户出身,自认高人一等,对农家出身的姥姥颇有成见,她把儿子赶走她中意的前媳妇的怨气转嫁到姥姥头上,见不得自已的儿子对这个新媳妇好,总是恶意地称姥姥是“小媳妇”。在她的影响下,姥姥的两个小姑子也对姥姥轻视排挤起来。

想想也不足为怪。民国时期还是地主时代,媳妇多是受婆婆气的,尤其是嫁到富人家的女儿,更是被婆婆一家百般刁难,欺凌。新媳妇过门,织布浆洗,缝衣做饭,伺候公婆,照看孩子,一不小心就受到责罚,有的没多久就被折磨死掉。所以有说了”千年媳妇熬成婆”的喟叹。

当时还有这样一个说法:“有钱的不死妻,一辈子点儿低”。娶一个媳妇,女方要陪送嫁妆小三十二件,包括各种柜子,铺盖,洗脸盆,尿盆等等,有钱的靠着娶媳来发财呢,所以无良的有钱人家总是死媳妇。

折磨媳妇至死的办法很多,其中一个办法是撑死。我们这一带流传的一个故事。一个媳妇嫁到一个财主家,负责给全家人做饭。第一天早上她做好一锅粥,地主家老老小小的一家人十几口包括她的丈夫但唯独不包括她(媳妇是要站着伺候的)都围至桌子边把粥也全喝光了,没给媳妇剩一点粥,媳妇只好饿着肚子。第二天早上,她怕不够做的稍多了些,可是,那家人一看粥多了,不怀好意,都不喝粥,要让媳妇一个人把粥喝了。这个媳妇还就得喝完。十几个人一锅粥啊。于是,活活撑死了。

这个惨烈的故事给做了财主家媳妇的姥姥心头笼上一层阴影。她面对刁钻的婆婆无端起了抗争的心理。她是坚强的,虽然生农家,却很有思想觉悟,有股不屈服的志气。她的婆婆瞧不起她的农民出身,她回敬道:官找官,民找民,吹喇叭的还找敲鼓人。姥姥不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也不认为她出身大户就有什么了不起。这更是激恼了这个婆婆,正像传说中的地主婆一样对这个不对缘法的媳妇百般刁难,恶言恶语地欺辱。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小姑子也对姥姥冷眼侧目的排挤。姥姥的处境十分艰难。

老城民国风云


三 姥爷的梦想

新到李家的姥姥,四处受敌,还好有着新思想的姥爷站在姥姥这一边,他很欣赏姥姥的骨气,安慰她说,咱不争镆头争口气。他们俩勤勉努力,相敬如宾,39年底,迎来的一个小生命。大姨的出生,给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的带来另一番乐趣。

姥爷的祖上其实也是穷苦人出身。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通过打拼,四处做小买卖,积累了一定资本后在老城开了个中等规模的茶馆,当地人叫做“老帽的”茶馆。我们村的一位张爷爷当年曾在那个店做工,姥爷家的一些故事还是他给我妈妈讲的。他说我姥爷的父亲是位教书先生,在小北汪国立学校教书,忠厚善良。可能得益于父亲的教诲,我姥爷聪明好学,出落得一表才人,

双手能写梅花篆,浓眉大眼,高大魁伟,留着大背头,跟毛主席差不多,特别派气。正是青年才俊,可惜,却站错了位,当了国民党,丢了年青性命。

生逢乱世,人人自危。37年日本占据老城,粮食曾一度匮乏。1942年,受河南大饥荒的影响,粮食特别昂贵,一斗高梁得几两银子;出生在那一年的妈妈就取了个颇有纪念意义的名字——贵玲。受战争的影响,李家家道中落。姥爷的父亲殷勤教书,也教导姥爷好好读书,韬光养晦,将来等世道好了好出来做事。45年抗战胜利,日本从老城撤出,国民党收编当地匪军为国军,驻守老城。24岁的姥爷心潮澎湃,踌躇满志,认为终于可以效忠国家。他投身国军,以出色的才干很快得到重任,当上了司令部部长。自此他认为可以有所作为,以后一片向好。

他没想到的是,老城周围很快都被八路军解放,城外的人民进入了人人平等的新社会,而老城被围困成一座孤城,人们还在陈腐的旧社会挣扎。城里的国军靠蒋介石派飞机空投物资苦撑度日,他们在滏阳河东桥段掘口放水,不惜淹没方圆9公里的农庄,借浩然水势作为守城屏障,固守待援。而他所效忠的蒋王朝因失去民心,节节败退,一步步走向灭亡。

时局的动荡不测,让初入仕途的姥爷一度陷入困惑不安。老城被困,粮食没有着落,一城百姓靠什么养活?两个心爱的女儿靠什么养活?日本人已走了一年多,这日子怎么越发艰难了?何时是个尽头?何时才见光明?

他回想起以前跟妻儿一起躲进小生活里的日子,大女儿才五六岁,已是能帮母亲做些家务,照看小妹妹。那个才三四岁的小女儿多么可爱,爬在他这宽厚肩膀上,用姐姐的红头绳给他的大背头辫出无数小辫来,他蹭着她发着咯咯的笑声。他手把的地教小女儿写大字,而小女儿却拿着笔在他的脸上画了一个黑黑的太阳。他们都笑坏了。

这个宠溺女儿的父亲,为了给妻儿更好的生活,他投身政府,但是,好像什么地方不对劲啊。人们都饿坏了。他的家人也在挨饿。母亲脾气更不好了,对待他的妻子和女儿们像仇人似的,她们俩个女人总吵架,真烦啊。他有时也情绪失控,对着妻子吼,甚至拿枪对着妻子,吓坏了两个女儿。他不知他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四 孤城饥荒

城里的国军紧闭城门固守待援,外面的解放军攻打了几次都攻打不下。但城内的人也别想出去。解放军发动当地民兵,建筑了城外城,并在敌人出城的道路上和城外水洼里都埋上各种各样的地雷,你不让我进去,我也不让你出来。断了你国军出城抢粮的念想。

那么,城里的难民靠什么生活呢?城里的国军又靠什么支撑来负隅顽抗呢?有史料记载:

伪匪盘踞老城后,很快城内粮食便搜刮一空,于是魔爪伸向城外,多次疯狂出城抢粮、抢菜、拉牲口,后由于八路军围城部队严密封锁,敌人出城抢粮成少败多,各种日用物资异常短缺。从1945年11月6日始至1947年10月5日止,在两年的时间里,国民党先后10次出动飞机十九架,向老城内伪匪空投面粉、大米、干粮等给养约1000万斤,单军衣、棉军衣各10000套,飞机机枪6挺(子弹4万发),手榴弹2000枚,子弹100万发,重机枪6挺,电台3部,电池180桶,其他另有盐、咸菜、牛油、罐头等物品无数。(摘自网络)

……期间,解放军也对城内群众给与关怀:

由于城内伪匪搜刮不断,居民粮源枯竭,疾病流行。停战小组中方代表经多方努力,于1946年4月7日带两名医生进城慰问群众,并义务为群众治病。1946年4月14日,经中国共产党代表奔走呼吁,北平军调处拿出意见,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负责向城内群众发放35万斤救济粮。1946年5月下旬,出于同种情况,救济小组在城内发放17.5万斤救济粮。1946年5月下旬,从永年城内逃出9380名难民,我冀南边区政府分别进行了妥善安置。(摘自网络)

当时城内的情况就是这样。完全断粮。我的公公身历了那段困城中的饥荒日子,我公公从小就被寄养在老城的一个亲戚家,刚困城时,他才10岁。他寄养的那户人家很快就没有了粮食,自家人都还填不饱肚子,人家也顾不上养他了。亏得他稍大了些,又特别聪明,每次听到空中飞机飞来后,他就跑到国民政府附近,流着口水躲在旁边看飞机上投下来的大型包裹在地下砸出一个个大坑,荡起浓浓灰尘。然后,士兵出来抬粮抬物了。等把官兵把大件搬完,他们一伙饥饿的孩子当然还有大人便疯一般冲过去捡拾留在土洼里的食物碎块。然后把这些金子一般的口粮送回家,养活家里的人。我的公公因为没有人养了,他就找个空房子自已把食物藏起来,在房顶上晒干,饿了就就着凉水把干馍块化开吃。有的孩子可没有他结实, 被疾病和饥饿夺去了性命,有的大人也跳井了。

姥姥,也混迹在那群捡拾食物的人群当中,也差一点拉上两个年幼的女儿跳井。

起因不该是因为没有吃的吧?她们可是驻城国民司令的家眷,总该有口吃的。别是还有别的隐情?

天完全黑下来了。姥姥拉着两个幼女,拖着瘦弱的身体,挨到了家门口。她迟疑了一会儿,终于跨进那个门槛。

不久,里面传来阴毒尖刻的声音:小媳妇,有志气就跳下去呀,两个小Y头片子要是拦你,可以一块跳下去呀!

……

(好累。后面还有好多,恕我笔拙,根本不能一下子写完。我本是个对历史豪不感兴趣的人,这几天为了这个史事,我查找资料,访亲拜友,终于厘清那段历史,看到了那段被 岁月淡抹掉的老城中亲人的艰难的踪影。七十多年过去,我刚刚知道那个我曾求学了六年倍感浪漫的老城,却有着妈妈姥姥姥爷的血泪亲情。

我坚强的姥姥无疑有着无比的伟大智慧和勇气,才使得她走出关键的一步,虽经历枪林弹雨,严刑拷打,七灾八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光明。而进入新社会的她,于留步在旧社会的姥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牵绊,直到生命的最终?

我且搁笔,下次再写)

老城民国风云

原创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