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新思路 萊州“老薑”煥發新機 百萬斤大姜奔向俄羅斯

新技術新思路 萊州“老薑”煥發新機 百萬斤大姜奔向俄羅斯

刊發於4月21日煙臺日報02版

(YMG全媒體記者 唐壽銳 通訊員 姜建彬 孫興濤 馬小妹 攝影報道)“這段時間特別忙,每天發往北京的大姜達20多萬斤,其中發往俄羅斯的就有10萬多斤,市場需求量較大,行情非常好。”萊州市大姜批發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旭斌近日十分忙碌,他們將萊州大姜搬到了俄羅斯人的餐桌上。

近年來,萊州市不斷邀請農科專家為大姜種植戶登門授課,新技術的廣泛運用,讓有著悠久歷史的萊州“老薑”迎來新機會,面向國際營銷的“新思路”更是讓萊州大姜不僅走出國門,更是帶動了農村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


百萬斤出口訂單

600多戶姜農受益

“目前生薑的市場價格在每斤4.2元左右,現在收購價比幾個月前每斤上漲0.2—0.3元,直接受益姜農達到600多戶。”張旭斌說。連日來,萊州市呂村大姜批發市場每天都會有10萬斤左右的大姜經北京中轉後再發往俄羅斯。“萊州大姜品質、口感等方面都得到了俄羅斯客戶的認可,此次共簽訂了百萬斤的出口訂單。”正在收購大姜的北京新發地市場客商趙學海告訴記者。

按照往年慣例,萊州呂村大姜批發市場從正月初三就會開市,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市場交易較往年有所延遲。在通過各項審批驗收後,市場於3月初開始正常交易。為此,市場管理方採取分時間段,分散隨到隨交易的方法,進場人員必須戴口罩、測體溫、做登記,車輛進入也必須進行消毒。特別對外來拉貨的車輛,還要進行14天前的追蹤登記,保證市場安全有序運行。

“有了市場就有了銷路,這幾年大姜價格一直不錯,去年我種了4畝大姜,今年又擴種了2畝。”說起大姜種植,有著幾十年種姜經驗的姜農仲躋臣侃侃而談。他說,現在村裡有了合作社,有專家定期下來指導,只要在管理上精心、水肥上充足,每畝產量都能接近1萬斤,按現在的價格,收入達4萬多元。


專家陸續來授課

萊州老薑煥發新機

萊州種植大姜歷史悠久,其姜塊整齊,肉質肥厚,粗纖維少,辛辣適中,耐貯藏、運輸,已成為萊州市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呂村大姜批發市場是煙臺姜農重要的大姜交易場所,目前建有30條洗姜流水線和3000噸保鮮冷藏庫,2019年交易大姜20多萬噸,成為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主要大姜供應地。

這幾年,萊州大姜在外地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40多家北京客戶常年在呂村大姜批發市場進貨,這裡的大姜佔北京新發地市場大姜銷量的九成以上,成為萊州姜農穩定增收的重要保障。

“大姜以點帶面成片種植的發展模式特別適宜我們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對大姜品質和產量的提升也是一大優勢。”萊州市平裡店鎮分管農業的負責人表示,為提高大姜產量,該鎮先後邀請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的專家前來授課,指導姜農採用黑膜覆蓋、立體種植、間作套種等多項種植技術種植大姜。同時,大力推廣保護地栽培、優化配方施肥、模式化套作栽培、窖藏保鮮等新技術、新成果,使大姜產量和品質同步提高。

在萊州市平裡店鎮呂村大姜批發市場,一筐筐大姜由工人洗刷乾淨後再進行裝袋、裝箱,這批大姜到達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後進行中轉,最終目的地是俄羅斯。如今,優質、高產的萊州大姜不僅佔穩了國內市場,在國外市場也很受歡迎。“農產品的出口對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具有重要作用,此次百萬斤大姜出口俄羅斯,不僅提升了萊州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也標誌著萊州大姜批量出口進入新時代。”萊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鄒建春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