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边有哪些实例能体现这句话吗?

是啊276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圣人与仲弓的一段对话。原文: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日:“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充分反应了孺家思想的仁爱精神和德行天下的为人理念。用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不想或自己厌恶的不要强加于他人。

当前,社会上有些人道德败坏,常常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什么假疫苗、假食品、偷蒙拐骗,更有甚者有一己私欲杀人越货触犯刑法,连最起马的道德底线都荡然无存,所以现在有太多的人呼吁恢复传统美德,政府也号召恢复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平时也非常注意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平时的言行我们也注重对孩子的影响,比如平时雨天开车地下有积水,只要路也有行人,我们都会适时减速以免水浅路人,并且告诉孩子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传统文化的传递也不是一朝一夕,只要我们处处注意,孩子一定会懂得并效仿,只要大家都能克己复礼,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换位思考,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我爱传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出自《论语》的词语,表明的是人的态度,或者说是人的行为准则,这句话被现代人广泛地运用,几乎成了大多数人的口头禅。

这句活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然而在现实中,人们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做出了与这句活相悖的行为。

在社交场合中,有的人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但因为有求于人,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总会向别人敬酒敬烟,也不管对方喜欢还是不喜欢。

在家庭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父母与孩子,兄弟姐妹,夫妻之间,强迫他人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这样的事情会经常发生,而且在他们看来,还是理所当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信条,它靠诉人们,无论因为什么,不能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满足自己,而忽略他人的感受,这句活,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还是国际关系的原则上,都非常适用。

当前,在国际上,美国就经常违背这句话,总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强加于别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呵呵,似乎有些扯远了。总而言之,我们应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在人际交往中,严于律已,不强迫自己,更不强迫他人。



独吟黄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意思不难理解,这是圣人告诫我们每个人的做人处事大原则。可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表现恰恰与圣人的告诫相反——自己不愿意做的,都推给别人。所以,社会上很多问题或者矛盾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咎由自取。

所以,圣人不可违,违了要闹鬼!

(一)家庭和美要靠它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很多家庭矛盾的产生,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或多或少地和违背这个原则有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己懒惰,不想干家务,就推给别人。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也不想干,矛盾就出来了!大懒使小懒,小懒乱瞪眼。瞪眼没有用,干脆就急眼!再如,家庭矛盾大多与经济有关,你也想占光,他也想占光,光被占完了,大家的关系只能变黑了。

(二)邻里和睦要靠它

人是社会性动物。大部分人不可避免要与邻居打交道。虽然没有什么大事,但小事如果处理不好,带给当事人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小觑。比如卫生啦,水、电、气啦,噪音干扰啦等等。处理好了 ,都不是个事;处理不好,能让人发疯!如果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信很多问题可能会消失于萌芽状态。

邻里关系紧张,除了极个别恶邻外,可能当事者双方都不是省油的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都贯彻得不到位。

(三)单位和谐要靠它

从个人角度看,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或矛盾相当一部分都和单位有关。因为单位涉及到我们大部分人的名和利,有时候甚至是非彼即此。处置不当,两败俱伤,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原则的话,小问题会激化成大矛盾。比如,很多单位在晋级晋升时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多多少少和没把握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大原则有关!

(四)国家和平要靠它

大到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要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之前,历朝历代处理少数民族的关系,除了诸葛亮之外,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没有处理好,没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叛乱时常发生,造成很大的破坏。建国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人民得到尊重,当家做主,基本没发生过什么恶性事件。

国与国之间相处更是如此,比如当今有点疯狂的美国,开口美国优先,闭口就是退群,己所不欲全施于人,连多年的盟友都看不下去了,离打脸的日子估计也不远了!

时代在发展,但有些传统的好东西,我们在前进时还真不能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