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春季,你又鼻塞了吗?是鼻息肉在作怪

很多鼻塞的朋友去医院看医生时,见了医生的第一句话就问:“大夫,快帮我看看,我是不是长鼻息肉了?”可见,患者对自己得鼻息肉存在一定的恐慌,的确,它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那么什么是鼻息肉?得了鼻息肉该如何治疗?平时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和护理?针对朋友们的疑问,今天黑哥给大家聊聊鼻息肉。


敏感的春季,你又鼻塞了吗?是鼻息肉在作怪

息肉

指突出于黏膜表面的异常肿物,是由局部黏膜组织增生而成,为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

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肠腔内的称为“肠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

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表现多见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病理表现为黏膜上皮损伤、基底膜增厚,可见腺体增生、间质水肿及炎细胞。

鼻息肉

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于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是鼻黏膜长期水肿而形成的不可恢复的肿物,常呈灰白色或浅红色,恰如剥皮的葡萄或荔枝。

鼻息肉多双侧发病,多见于上颌窦、筛窦、中鼻道、中鼻甲等处,因为中鼻甲、中鼻道、筛窦、上颌窦等部位黏膜脆弱,易发生水肿,为鼻息肉的好发部位。


敏感的春季,你又鼻塞了吗?是鼻息肉在作怪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逐渐加重的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或丧失、流涕及喷嚏,伴面部疼痛或肿胀等。

鼻塞

很多鼻炎朋友都会有鼻塞的经历和感受,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塞症状,而鼻息肉引起的鼻塞症状具有典型二个特点:

1、逐渐加重:不做干预的情况下(如手术或药物缓解),鼻塞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一天天加重,通气感觉越来越费力最后转为张口呼吸;

2、持续性:全天24小时鼻塞,睡眠的时候也不会因体位的改变使得鼻塞症状有所缓解。

由于鼻息肉的存在,鼻腔空间变得狭窄,气道阻塞引起鼻塞。随着息肉逐渐增生体积变大,鼻道空间更为窄小,鼻塞症状愈发明显。息肉的占位性决定了鼻塞的症状持续存在,体位的改变无法缓解。

感冒引起的鼻塞单侧或双侧,为脓涕或清涕分泌过多阻塞鼻腔引起,擤鼻可短暂缓解,夜间侧身睡势可改善单侧鼻塞。随着感冒症状的减轻,鼻塞症状越来越轻微,直至症状消失。

过敏性鼻炎引起鼻塞多为双侧,为鼻腔粘膜水肿及清涕分泌过多阻塞鼻腔引起,擤鼻可部分缓解,远离过敏源或服用抗过敏药物后,过敏症状逐渐消退,鼻塞症状逐渐减轻。

嗅觉减退

鼻息肉的长期存在会导致嗅觉减退或失灵,闻不到气味,这种现象在鼻窦炎或过敏炎鼻炎的朋友中也屡见不鲜,嗅觉是如何减退或失灵的?这要从嗅觉是如何产生的讲起。

嗅觉感受器(叫做嗅粘膜)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两侧总面积约5cm2。由于它们的位置较高平静呼吸时气流不易到达。因此在嗅一些不太显著的气味时,要用力吸气,使气流上冲,才能到达嗅上皮。

嗅上皮含有三种细胞,即主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其中与嗅觉有关的是主细胞,主细胞也称呼嗅细胞(见图嗅黏膜),呈圆瓶状,细胞顶端有5-6条短的纤毛,细胞的底端有长突,它们组成嗅丝,穿过筛骨直接进入嗅球。

嗅细胞的纤毛受到存在于空气中的物质分子刺激时,有神经冲动传向嗅球,嗅球内的神经细胞再发出纤维组成嗅束,嗅束连于大脑底中部深处,嗅束的纤维经过脑内多次神经元的接替,最后将气味信息传导所谓的嗅皮质,嗅皮质位于大脑中部的深处,在此完成嗅觉的主观识别。

鼻息肉导致鼻腔阻塞,空气中气味分子到达不了鼻腔嗅粘膜区,没有气味分子刺激产生相应的神经冲动,久而久之闻不到气味,感觉嗅觉减退或失灵。举个栗子,生活中坐电梯有人放屁,人们都会捂住鼻子,避免闻到异味,和鼻塞嗅觉减退或失灵的道理一样的。当鼻塞的原因解除,如摘除息肉手术,嗅觉即可慢慢恢复正常。


敏感的春季,你又鼻塞了吗?是鼻息肉在作怪

鼻息肉类型

1、巨型鼻息肉:体积很大,甚至达数厘米大小充塞鼻腔而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还常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鼻塞致使分泌物滞贸,可诱发鼻窦炎,此时分泌物多而呈脓性。巨大鼻息肉可将鼻腔完全填满,甚至将鼻骨向外推出,改变鼻的外形。

2、过敏性息肉:常为双侧多发性,如不能除去过敏原因,息肉切除后常驻易复发。病变除水肿明显外,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粘膜上皮下基底膜有明显增厚(玻璃样变化),上皮可有化生。

3、炎症性息肉:单侧或单个息肉形成,多由局部感染引起,切除后不易复发。水肿轻微,渗出的炎症性细胞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皮化生及基底膜增厚较少见,可与过敏性息肉相区别。

致病原因

息肉多是因为局部黏膜组织受到炎症刺激,激素水平变化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举个栗子,长期便秘的患者肠道内存在大量干结的粪便,这些粪便可持续的刺激直肠黏膜而使之产生慢性炎症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炎症因子刺激肠系膜组织增生,进而导致了肠息肉的发生。

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浸润与感染、变态反应、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1、慢性炎症:

炎症产生脓性分泌物,长期反复刺激鼻腔粘膜,致使鼻粘膜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及淋巴回流障碍,最终导致鼻粘膜发生水肿而逐渐形成息肉。

2、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在鼻部多次发作,在多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下,长期会导致鼻粘膜血管的通透性增高,使得鼻粘膜高度水肿,慢慢下垂,逐渐形成鼻息肉。

3、药物因素:

近年发现鼻息肉与某抗生素药物不耐受、支气管哮喘有密切联系,此类患者易致鼻息肉发生,一般认为是抗生素、消炎药物等非类固醇药物干扰引起四烯酸代谢所致。

鼻息肉治疗

息肉较小或者初期采用内科治疗,内科治疗一个月无效或者息肉比较大的情况,可以采取外科手术方式治疗。

第一、先应该保持冷观心态,镇定应对,切勿相信谣言或小道消息,去正规医院相应科室就诊或咨询是否需要治疗。

第二、可能需要完成相应检查,进一步明确息肉的病理类型,并鉴别、排除其他类似的病变。

第三、如果病理类型确诊为肿瘤性,则需积极配合治疗。如果为非肿瘤性,患者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谨遵医嘱,祛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治疗有关的基础疾病,配合随访,主动复诊。

更多健康知识分享关注小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