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伙”不简单

这个“小伙”不简单

(黄凯与学生在一起)

黄凯,一个标准的90后。2018年3月,参加工作才6个月的他被选派到昌宁县柯街镇玉地里社区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后又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研究生毕业,名牌大学高材生,怎么可能真正下地干活呢?这是下来镀金的干部,下来待着走走过场两年后就走了。”这是玉地里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军对黄凯的第一印象。

这个“小伙”不简单

(黄凯正在给农户讲解政策)

来玉地里两年多了,黄凯不仅没有走,还融入了群众,成为了玉地里社区的“百事通”和“多面手”。村里面信息闭塞,他每天给社区播放广播;孩子们学习成绩不好,就给孩子们授课补课;农户蜂蜜不好卖,就通过网络义务给农户销售蜂蜜;了解到农户因家庭贫困不让孩子继续上学,就通过互联网找了好心人来资助这个学生……,玉地里社区的群众对这些事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亲切的称黄凯为“黄老师”。在他们眼里,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不简单,不但干实事,而且暖人心。

方言“难”住“研究生”

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提出“六个精准”,其中就包括“因村派人精准”。作为单位新派驻的工作队员,他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才刚到村,黄凯就想尽快入户开展工作,3月份的玉地里正好赶上村里面甜脆豌豆上市和油桃花开,村干部几乎每家都在采摘甜脆豌豆,有一次接到社区副主任的电话,因为口语和语速的原因,黄凯就听清了一句话“甜脆豌豆”,其它都没有听清。听懂方言便成了当时黄凯必须学会的第一门课,他经常到群众家中拉家常,主动与社区人员交流,以便能够尽快听懂方言。

这个“小伙”不简单

(黄凯和老师一起授课讲解)

除了语言之外,尽快融入村“两委”班子是摆在黄凯面前的另一个难题。刚到玉地里社区,不仅村民,就连村里面的干部,对这位新来的研究生工作队员也是心存疑虑。但事实上,出生农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黄凯一刻也闲不住,每天早上六七点就起床跟着村里面的干部入户。有一次到农户家开展工作,刚好农户正在搬猪饲料,黄凯就去主动帮助农户搬猪饲料。手勤、脚勤、热情、爱笑,是大家对黄凯的评价,不到一个月,黄凯就融入到了村里的生活中,与社区干部们一起入户走访,下地干活,喝“篱笆澜”茶,唱打歌调……

编制外的“黄老师”

驻村一段时间之后,黄凯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和村民拉近距离、为民干些实事。他深入村民小组和农户家中座谈,了解到社区的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教育,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课后学习的自觉性相对较差。于是他发挥自身优势,先后3次邀请复旦大学等6所985高研究生毕业生到社区讲课,与学生和家长们交流学习经验,直接受益学生近270人,占玉地里社区学生总数的90%以上,引导家长和学生从思想上进一步重视教育。利用假期和周末休息时间在村委会开办课后学习班,给三年级至初三学生辅导课后作业和讲授课外知识,帮助学生们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累计授课40余次,直接受益学生近300人。在得知社区中青年劳动力、村干部普遍电脑技能较差后,他先后2次邀请到保山学院计算机系教授到社区给大家教授计算机知识。黄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踏踏实实干工作,被社区人员也亲切地称为“黄老师”。

社区工作“宣传员”

作为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抓好社区党建,把社区宣传出去是黄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利用社区的音响和高音喇叭等多媒体设备,每天早晨和下午给村民播放广播,广播内容主要以党政要闻、农业农经、健康养生为主,让农户思想上跟着时代走。每周六晚上给村民播放“爱国感恩”等题材的电影,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协助村“两委”班子通过明确专人保管、专人打扫、定期督查三举措加强了10个村民活动室的管理和使用,并带头落实好“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制度,使得基层党组织建设更规范化、制度化。

这个“小伙”不简单

(组织玉地里小学学生一起欢度“六一”儿童节)

秉持为民办事服务的原则,主导注册运营“保山选调”微信公众号平台。共计编发微信文章100余篇,撰写原创文章近60篇。为村民推广樱桃、油桃、鸡蛋果、蜂蜜等农特产品,直接为农户带来了近5万元的收入,玉地里社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也在慢慢变得越来越好。

农户暖心的“养牛人”

玉地里社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不足,新兴产业发展困难,该如何突破产业发展难题一直困扰着黄凯。他结合玉地里实际情况,依托挂钩单位,带领着村社区成员到龙陵、施甸、腾冲考察产业发展,协同社区“两委”商量决定以肉牛养殖为社区长期发展的产业,并带领农户成立“昌宁县玉强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实施养殖项目,截止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了2批21户152头牛的规模,并带动农户自发养殖43户127头,预计将为农户增进300余万元的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

这个“小伙”不简单

(每个月去资助的学生)

在近一年的肉牛养殖过程中,为帮助农户顺利完成养牛项目,提高肉牛养殖率和质量,黄凯认真学习肉牛养殖中的饲草种植、青贮料制作和牛的疾病预防等知识,陪同农户外出买牛16次,在养牛过程中农户只要遇到问题就会立马给黄凯打电话咨询,黄凯也成了农户眼中的暖心的“养牛人”。

群众放心的“包工头”

“家门口的入户道路终于硬化了,下雨天出家门再也不用担心了。”当看到家门口的道路终于一改往日的“土路”,变成平坦的水泥路,青山村小组村民刘志富难掩内心的喜悦。近年来,经过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玉地里社区村组道路虽然已经全部硬化,但是大部分农户家门口的入户路却仍是泥土路,群众们出行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吃尽了苦头。作为第一书记,黄凯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这个“小伙”不简单

(帮助农户捆烤烟)

今年年初,黄凯和社区“两委”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多方筹资,最终争取到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对社区入户道路进行修建。为了保证入户道路项目的顺利实施,他与村“两委”班子进组入户宣传,把项目政策讲清讲透,并主动担任道路面积测量员和质量监督员,确保道路测量准确,修筑质量合格。经过10多公里入户路的修建,很多群众都认为是黄凯来承包修建,黄凯也成为了群众心中最放心的“包工头”。

这个“小伙”不简单

(带领农户一起修路)

几年的脱贫攻坚,在各方的帮扶和黄凯的努力下,玉地里社区农户的腰杆子挺起来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玉地里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们一起见证着这座大鹿山下的小村庄正在发生的发展……一幅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美丽画卷,正在此徐徐展开,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报记者 刘自明 通讯员 杨春岚)

责编:刘自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