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尊超绝国宝

因为疫情,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已确定延期。京都仁和寺为了祈求疫情早日结束,向来访民众免费发放印有药师佛梵文的简易口罩。


13尊超绝国宝

仁和寺建于公元886年,因后宇多天皇在此出家,此处便逐渐成为皇家御寺。(图/ANN全日本新闻网)


这种口罩由和纸制成,虽然并不具备医用口罩的防护力,但上面的药师佛梵文反映出日本深厚的药师信仰。


药师佛在日本被称为药师如来。在日本国宝名录的雕刻类别中,药师佛的占比超过了10%,数量仅次于阿弥陀佛,再加上每一尊都各具特色,可以说,看懂了日本药师佛,也就看懂了日本佛像史的脉络。


接下来,本文将带你鉴赏13尊国宝级日本药师佛像。


13尊超绝国宝

—— 药师佛源于中国吗?——


我们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早期的考古发掘中,却一直没有发现药师佛。至今,我们唯一得到的相关研究资料,是斯坦因(没错,就是那个和敦煌王道士打交道的斯坦因)于1931年在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地区发掘出的至少三个不同版本的《药师经》。


13尊超绝国宝

1931年5月,吉尔吉特写本由当地的牧羊童在一座佛塔废墟内意外发现,其后这里陆续出土了《金刚经》《法华经》《药师经》等众多使用婆罗米文写成的珍贵经书。


斯坦因发现的这些经书写于公元六世纪左右,而我国在太康六年(285年)便已出现药师信仰。针对药师佛的起源,学者们开始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巨大争论,大致观点分为以下三派:


  • 药师佛来自中国:一部分学者有认为《药师经》是中国的伪经(伪造的经典),因为印度目前并没有发现任何药师信仰的踪迹。这代表药师佛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文化对佛教的贡献。


  • 药师佛来自印度或中亚: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玉珉先生在敦煌《药师经变研究》一文中认为,药师信仰可能起源于印度的西北境或中亚。
  • 药师佛来自阿閦佛或药王菩萨:日本木村泰贤根据诸佛本愿思想的研究指出,药师佛是东方欢喜国主阿閦佛的变体,在密宗体系内,药师佛的供养法与阿閦佛相同。学者王飞朋认为《佛说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中的的药王、药上菩萨是药师佛的原型。


这样的争论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才能有定论,但无论药师信仰是否来自中国,《药师经》也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13尊超绝国宝

斯坦因盗于敦煌的药师经(图/大英图书馆)


救世济生的药师佛带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契合了“现实人生”的“现世需求”,这令药师信仰在中国大受欢迎。南朝陈文帝写有《药师经忏文》,义净翻译《药师经》时,唐中宗亲为笔受,随后,这场信仰风潮很快传入了日本。


在药师信仰传入日本之前,如果遭遇到疾病,上至日本皇室,下至商人、农民都会去神社祈祷健康长寿。在日本长野县须坂市有一座“墨坂神社”,里面供奉的墨坂大神就是日本最古老的健康神。


当佛教传入后,神社的地位开始动摇。平安时代末期,本地垂迹运动开始登场,即各地神社中的神灵都被认为是佛和菩萨的化身。自此,佛教吸纳神道教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药师佛也成为日本治疗身心疾病的至高尊神。


13尊超绝国宝

—— 去法隆寺窥见三个时代 ——


在日本最古老的寺庙——法隆寺(更多关于法隆寺的故事可见点击这里查看)内,藏有三尊不同时代的药师佛。诞生于飞鸟时代的法隆寺一直是日本最重要的寺院,其内供奉三尊药师如来

足以见得日本对于药师佛的重视程度。


在日本的官方记录中,日本出现的第一尊佛像是公元552年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派使者送给钦明天皇的一尊释迦摩尼金铜像,这也被视作佛教正式传入日本的象征。受此影响,日本早期出现了很多铜造佛像,其中不少国宝级铜造像皆藏于法隆寺。


13尊超绝国宝

铜造药师如来坐像·法隆寺金堂(607年·63.8厘米)


依铭文可知,法隆寺金堂内的这尊药师佛建造于公元607年。该佛像瘦长的面相兼具威严与慈悲,眼睛呈杏仁形,嘴角的“迷之微笑”与法隆寺金堂内的释迦如来一脉相承,一看便是飞鸟时代的作品


被称为“悬裳座”的台座上覆盖着厚重的衣摆,曲线与直线交相呼应,流畅的线条显露出无与伦比的和谐感。佛像背光上的火焰纹动感十足,而其中的荷叶藤蔓纹更是用一种近乎立体浮雕的手法在背光上舞动。


13尊超绝国宝

脱活干漆药师如来坐像·法隆寺西园堂(8世纪初·246.3厘米)


公元718年,光明皇后为母亲橘夫人发愿建造了法隆寺西园堂,堂内供奉药师如来。


这尊高度超过2.46米的佛像采用脱活干漆技艺,相比同样使用该技艺的佛像,例如鉴真像与阿修罗像(更多关于阿修罗像的故事可见点击这里查看)等,法隆寺内的这尊佛像其高度可谓世间罕见。因此,该佛像得到了“峯の薬師”的称号,寓意佛像如同山峰一样高大


不仅如此,由于该佛像处于白凤时代与天平时代的过渡期,因此其美学特征既有白凤时代的稚气感,也有天平时代的写实感。佛像背光罕见地没有采用花纹图案,花瓣型背光中含有七个药师佛像与一千个小佛像,在气势磅礴中反而更加凸现了佛像本身。


13尊超绝国宝

木造药师如来及两胁侍坐像·法隆寺讲堂(990年·247.1厘米)


法隆寺大讲堂内的药师三尊据说是公元990年重建大讲堂时所造,这是平安时代后期(藤原时代)的代表性佛像。日光、月光两位菩萨为其左右胁侍,合称药师三尊,又称东方三圣。


894年,大唐王朝江河日下,日本宫廷不再派遣遣唐使。此后,日本开始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佛像美学。至此,佛像的威武凝重完全为慈悲仁厚所取代,此时的佛像显得非常平易近人


13尊超绝国宝

—— 两座药师寺的往事 ——


说到日本药师佛,必须要提到“药师寺”与“新药师寺”。公元698年,天武天皇为祈求皇后病愈而发愿创建药师寺。公元747年,光明皇后为祈求圣武天皇眼疾痊愈而发愿建造创建新药师寺


在日本,同一地区的寺庙通常不会重名,但光明皇后即便面临重名的问题,也要继续使用“药师寺”这一名称,足以见得药师信仰在日本皇室内的重视程度。


日本佛教研究学者蓝吉富曾写到:相对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世界的来生效益而言,东方药师琉璃光净土较强调现世效益。日本王室拥有荣华富贵,更加强调现世的安逸,因此,能够消灾延寿的药师信仰正是他们所追求的。


药师寺与新药师寺的建立令日本的药师信仰达到高峰,两座寺庙内的药师佛造像也成为日本人祈求健康的精神寄托。


13尊超绝国宝

铜造药师如来坐像·药师寺金堂(7世纪末·254.8厘米)


奈良时代的日本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药师寺金堂内的药师佛带有明显的“唐风”,柔和优美的衣纹带有中国唐朝的国际化风格,其溯源可追溯到笈多王朝。因为遭受火灾,佛像被烧至颜色漆黑,幸得铜造才得以保留至今。(图中的金色背光为后世所加)


该佛像在追求佛的理想形态中,注入了写实主义色彩,丰满的造型和安稳的面相令人感到亲切,虽然使用金属材质制成,但身上的衣服呈现出极度的轻盈感,堪称奈良时代前期(白凤时代)的佛像代表作。


13尊超绝国宝

木造药师如来坐像·新药师寺本堂(8世纪末·191厘米)


新药师寺内的药师佛并不是寺院创建时的主尊,而是平安时代初期补造。佛像的身体呈现出罕见的膨胀感,这与法隆寺内飞鸟时期的药师佛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尊佛像的建造者只在眼睛、嘴唇等少数地方施以彩绘,其他地方都以木纹示人。8世纪末至9世纪末,日本工匠用木雕代替了奈良时代盛行的塑像和干漆像,同时开始保留素木的本色。佛像由一整根榧木制成,榧木属于大名鼎鼎的红豆杉科,在当时已是稀有,如今更是全球罕见的名贵木材。


华丽的背光上雕有六尊小型药师佛,加上主尊,一共七尊药师佛。这体现出《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的“药师七佛”概念。


13尊超绝国宝

—— 领略盛唐风貌 ——


从公元630年开始,在两百多年中,日本总共派出了20支遣唐使节团。这为日本带来了唐朝先进的佛教文化以及造像技艺。以鉴真和尚东渡为始,日本逐步采用从唐朝带来的素木雕刻工艺,并迅速运用到药师佛的造像之中。


13尊超绝国宝

木心干漆药师如来立像·唐招提寺金堂(8世纪末-9世纪·336.5厘米)


鉴真(更多关于鉴真的故事可见点击这里查看)创办的唐招提寺内供奉着一尊高度超过3.36米的药师佛,佛像的脸部丰满,表情温和,虽然身体高大,但手脚的比例却很小。


这尊佛像有着明显的石雕风格残影,洗炼的衣纹具有浓重的唐代风格,这种衣纹样式对于平安时代的佛像影响很深。佛像的背光形制非常特殊,这样的背光也曾在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内的壁画中出现。


13尊超绝国宝

木造药师如来立像·元兴寺(9世纪·164厘米)


元兴寺虽然名气不及法隆寺、兴福寺等,但仍属于大名鼎鼎的南都七大寺之一。


从衣纹和手脚比例来看,元兴寺内的药师佛像有着唐招提寺工匠的风格,但不同的是,这尊佛像的左手持有“药钵”。左手有药钵的药师佛大多为平安时代初期之后制作,这也是判定日本药师佛造像年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药钵” 和“锡杖” 是佛教徒的常用器具。在原本的药师佛经典中,其实并没有关于持物的记载,但在造像发展的过程中,“药钵” 和“锡杖” 却逐步成为药师佛区别于其他造像的一个标志,并成为一种定式。在日本,“药钵”也成为药师佛造像最常见的持物。


13尊超绝国宝

木造药师如来立像·神护寺金堂(9世纪初·170.6厘米)


关于神护寺内的药师佛像,其年代众说纷纭,有学者推断建造于9世纪初,我们暂以此为准。


这尊佛像是日本国宝佛像中最具神秘性、咒术性、冥想气质的作品——与日本其他的药师佛相比,这尊佛像具备愤怒的严厉神情,黑中泛红的色彩与螺发的夸张高度,都使其散发出一种不可名状的森严气息,令观看者感到畏惧。


深邃锋利的雕工和凝重浑厚的容貌展现出贞观雕刻的重量感,结实的大腿是平安时代早期贞安风格的共同特征。但弱仔细观察佛像的上下两个半身,就能看出其中线并不统一,也正是这种不稳定性增加了造像的神秘气氛。


13尊超绝国宝

—— 超绝国宝药师佛 ——


13尊超绝国宝

木造药师如来坐像·胜常寺(9世纪·141.8厘米)


平安时代前期的胜常寺(福岛县)的药师如来与黑石寺(岩手县)、双林寺(宫城县)的药师如来像共称为“东北三大药师如来”。佛像整体呈现出压倒性的庄严感,巨大的螺发颗粒与厚重的衣纹体现出压倒性的重量感,其中,

宽阔的脸庞与短小的人中正是平安时代前期的造像特征

胜常寺的药师佛像完全由一根木头制成,这在日本被称为“一木造”。通常,“一木造”仅指身体部分为一根木头制成,但这尊药师佛的全身皆由一根木头制成,必然是地处日本东北、拥有大量优质的木材的原因。


13尊超绝国宝

木造药师如来坐像·狮子窟寺(9世纪-10世纪·92.9厘米)


关于狮子窑寺内这尊佛像的制作年代,目前尚未定论,学界观点从9世纪到10世纪可谓众说纷纭。佛像双手后世补作,将药壶举到胸前的形制在其他药师佛像中非常罕见,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原本是一座阿弥陀佛。


这尊佛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流畅的衣纹,从肩膀到袖口、从腹部到脚部,类似于波浪式的“翻波式衣纹”是这尊国宝佛像的绝妙之处。这种用衣服完全包住脚掌的技法,在唐招提寺内的卢舍那佛坐像中也有体现。

13尊超绝国宝

木造药师如来坐像·醍醐寺(913年·176.5厘米)


京都醍醐寺内的药师如来为平安时代后期的佛像,此时,日本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的佛像美学,该佛像也称为日本“和样”佛像的代表作之一。这尊佛像的头部比例较大,脖子也很粗壮,方正的脸型呈现出浓厚的日式风格,给人以稳定的感觉。


与狮子窟寺内的药师佛一样,佛像的脚部同样被用衣服包裹,但此时的衣纹正在变得越来越浅。


13尊超绝国宝

木造药师如来坐像·奈良国立博物馆(9世纪·49.7厘米)


如今被收藏于奈良国立博物馆的木造药师佛,最初供奉于京都东山的若歌寺。佛像的眼睛和嘴巴线条流畅而有力。衣服上的褶皱非常流畅,左手下方的舌形衣袖与新药师寺内的药师佛很是相似。

这尊佛像的肩膀角度非常大,双肩下沉的形制使得佛像表现得更加温和,这样的肩膀线条也成为日本“和样”佛像的特点之一。

13尊超绝国宝

木造药师如来坐像·仁和寺(1103年·10.7厘米)


这尊可爱的药师佛来自文章开篇提及自制口罩的仁和寺。这是康和5年(1103年)白河天皇的王子觉行法亲王发愿制作的佛像。佛像虽然制作于平安时代后期,但却充满了白凤时代童颜童姿的风格。


这尊佛像的实体高度不足11厘米,凭借细腻入微的雕刻工艺令人过目难忘。佛像背光雕刻有7尊更小的佛像和两位协侍菩萨,底座上雕刻有十二神将。没想到,在今日盛行迷你模型的日本,其实早在一千年之前已经能制作出这样精美的作品。


13尊超绝国宝

—— 结 语 ——


以上13尊药师佛大多都集中在京都与奈良地区,时间跨度从公元617年一直延续至公元1103年,其中尤以平安时代最为出众,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密教在日本的繁荣时期。


多部药师经典中都提到了“药师咒”,念诵咒语并配合相应的仪式,就可祛除疾病并摆脱种种危厄困境。关注肉身并持咒,显然是密教的特色,这也是药师信仰能够在密教盛行的日本大受欢迎的原因


本文介绍的这十余尊药师佛造像,不仅对药师信仰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成为日本佛造像的代表性作品,更是千百年至今,日本人民面对疾病苦痛时的重要精神寄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