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人際交往中的三個層次

人生感悟:人際交往中的三個層次

一層次:親人要生。第二層:熟人要親。第三層:生人要熟

交朋友不是讓我們用眼睛去挑選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讓我們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羅蘭

對於如何稱呼他人:對方是非常熟悉的人,可以直呼其名字。這樣方顯大氣,也不失親密。對方是不熟悉的人則可根據對方職業來劃定,比如某老師、某醫生,如若不知對方何其職業,則可稱某先生、某女士、某同志。

人際交往中,要講究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親人要生。

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然而,世上每天有很多家庭,充滿著爭吵與冷戰。本身最親的人,卻將最爆的脾氣發在他們身上。而對陌生人卻百般忍耐討好,這便是畸形的關係。

印度《摩奴法典》提到,溫和的語言,是善良人家庭中決不可缺少的。老話所言"是親三分客",沒錯,親人之間,雖是至親,但卻要

存有三分生分和客套,只有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是說翻臉就翻臉,不是無所顧忌大肆宣洩自己的脾氣才是親人,而應留給對方最基礎的面子和尊嚴。

有人說,親人就是即便發過火對方也能不計前嫌。此話不假,但親人間忘了分寸、不分輕重,最終鬧翻一別兩寬的事例也有不少,如若能好好經營、注重方式,何不換種方式交流?

第二層:熟人要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古人用詩句表達著對朋友的誠意。在與熟絡的人交往時,雖無血緣關係,但彼此甚為了解和熟悉,那就要處的比親人還要親,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才能來日方長。

不過,此舉要把握好分寸,畢竟略帶虛假成分。羅曼·羅蘭說,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自古以來,把朋友看的比生命還重要的人不在少數。

第三層:生人要熟。雖然社會是一個關係網,但不是所有交際的對象都是熟悉,而對於生人,就要表示出順其自然的熟悉來,身邊有些人

被稱為"自來熟",正是領悟了在人際交往中,自然的熟絡才讓對方信任並愉悅。

雖然大多人從事的並非同一行業,也分很多交際圈,但在大的社會環境下,各行各業的人都有交集,而不同圈子的人也會有交集。把握這個層次的交際原則尤為重要

培根說: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友誼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資本,何為"人情世故",期間參雜著各種社會關係。出門購物,需要與人打交道;獨自駕車出行,車子雖各行其道但也要默契避讓才能有良好的交通秩序;公園裡各自玩耍的人卻形成了他人眼中的風景。

人生感悟:人際交往中的三個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