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數量影響大連城市房價?研究表明:正相關

國家統計局16日公佈3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略有擴大,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微漲。  

  一時間,波動的房價再次牽動了無數人敏感的神經:究竟,是什麼拉高了房價?  

  有學者表示,除了常規影響因素外,有經驗表明,一個城市的房價往往跟上市公司數量也存在正相關關係。背後的原因,有一部分可以歸結為資本市場的造富效應得力於資本市場的槓桿作用,員工一點小小的原始股權,進入A股後立馬就能放大好幾十倍;把股權一套現,轉身就能成為樓市裡的金主,托起房價。  

  不過,這個特殊人群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更主要的原因,其實是上市公司數量越多,就意味著這座城市的市場化程度越高,民營經濟越發達,整個社會的購買力也就越強。最典型的莫過於廈門。這座城市的GDP不到佛山、鄭州的一半,經濟規模不大,但上市公司指數卻遠甩GDP排名好幾條街,說明廈門藏富於民。加之島內面積小,房價長期堪比一線。  

  再用同樣的邏輯評估大連。數據顯示,2019年大連經濟總量為7001億元,轄區境內上市公司總計28家,其中主板19家,中小板7家,創業板2家,總股本667.06億股,總市值3554.13億元,擬上市企業7家,其中已報會企業3家,輔導備案企業4家。雖然大連經濟總量在遼寧省屬龍頭老大,但論起資本活躍度、創業創新活躍度,卻僅能勉強位居全國中後位,這一點同大連房價的全國排名大體一致。

  “排名靠前的城市自帶風口,飛天的機會更多。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房價也會太高,求生成本較大。”有學者評價稱,“今天,中國的資本和人才早已習慣了用腳投票。哪裡的公權力更不傲慢,哪裡的民營經濟指數更高,就會往哪裡衝,最終就會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