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之《國富論》(第二十二天)

品經典,享幸福。

每天讀經典,日進一點點。

《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1723—1790),英國經濟學家和哲學家。斯密是英國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創立者、舉世公認的現代經濟學之父。該著作出版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當屬經典之列。

品經典之《國富論》(第二十二天)

1.文中提到“地租成為商品價格構成部分的方式是和工資與利潤不同的。工資和利潤的高低,是價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卻是價格高低的結果。商品的價格有高有低是因為這一商品上市所須支付的工資與利潤有高有低。但這商品能提供高地租,能提供低地租,卻是因為這商品價格有高有低,換言之,因為這商品價格,是大大超過或稍稍超過足夠支付工資及利潤的數額,或是僅夠支付工資及利潤”。

所得:土地貴是因為商品貴,如房價高;房價高是因為物價高導致了工資高。

2.文中提到“良好的道路、運河或可通航河流,由於減少運輸費用,使僻遠地方與都市附近地方,更接近同一水平。所以,一切改良中,以交通改良為最有實效。

所得:如今國家倡導的村村通公路,提升交通效率,是振興農村經濟的重要因素。交通便利也是選擇置業或投資區域的評價指標。

3.文中提到“文明富國間交易的價值,總會比文明富國與未開化人和野蠻人交易的價值大得多。但歐洲從美洲貿易所得的利益,卻一向比它從東印度通商所得的利益大得多。葡萄牙人獨佔東印度貿易幾乎達一百年之久,其他歐洲國家要把任何貨物運到東印度去或從東印度購入任何貨物,都須間接經過葡萄牙人之手。

所得:點對點的自由貿易效率更高,中間商會降低交易雙方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