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愛蘇東坡,不懼權威,善讀書善用書

前面的兩篇文,分別說明了蘇東坡在文學藝術上的全才與天才,他的刻苦努力;以及做為一個吃貨,蘇東坡在飲食方面的創作,可以說是文雅、通俗兩個方面。

其實,要說我們為什麼都愛蘇東坡,這些他取得的成就,最終還是因為他不懼權威,善讀書善用書。

對於小朋友來說,大人就是權威;對於學生來說,老師就是權威;對於後輩而言,前輩就是權威。想來大家從小到大,也是有經歷過不敢在權威前充分表達自己觀點,或者也經歷過被權威打壓的時候。讓我們來看看蘇東坡怎麼做的吧。

一,八歲小孩,“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 ”蘇軾在《范文正公文集序》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為什麼我們都愛蘇東坡,不懼權威,善讀書善用書


慶曆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曆聖德頌》示鄉先生,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範、富、歐陽,此四人者,人傑也。

說的是蘇東坡還在上小學時,當時八歲吧,有人把《慶曆聖德頌》拿給他老師看,蘇東坡站在旁邊偷看,問老師此《慶曆聖德頌》中提到的這些人名都是什麼人物,老師可能覺得沒有必要和他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麼用!蘇東坡回了一句:這些人是仙人嗎,如果是仙人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不是神,也是人,有什麼不可以知道的。老師對蘇東坡的說話很是驚奇,於是向他一一講解,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是傑出的人才。於是八歲的蘇東坡也知道了這些當時朝廷內賢能的文人大臣了,眼界得到開闊,後來他進京趕考,得到歐陽修的欣賞,兩人成為忘年交,其實,那時的蘇東坡已經對他的老師歐陽修神交已久,八歲到二十一歲啊。

所以,想想,當你在讀小學的時候,有時候碰到事情問大人、老師,一句“小孩子問這個幹什麼,不用知道”,你是怎麼回應的呢。一般的小孩子可能就被唬住了,唯唯諾諾,不敢再問,所以,蘇東坡的“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 ”,其實真的很了不起。

二,雪片落蒹葭。蘇東坡十三歲的時候,在壽昌書院讀書,初冬時節,老師劉巨劉徽之帶領著學生們到當地岷江內河感受風景,課外教學。內河岸邊,寒風乍起,幾隻白鷺忽然驚飛,打漁的人也急忙收網,天空中飄下雪片……

為什麼我們都愛蘇東坡,不懼權威,善讀書善用書


見到如此美景,劉老師做了一首《鷺鷥詩》,頗為得意。

鷺鳥窺遙浪,寒風驚岸沙。

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斜。

學生們讀了都說老師寫得好。這時,蘇東坡舉手發言了,“老師,我想起杜甫的詩‘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燕子斜’只是個起,後面還有‘城中十萬戶,此中兩三家’……雪片逐風斜,好是好,可是沒有個去處啊,不如改為‘漁人忽驚起,雪片落蒹葭’”

劉老師仔細品味了一下,又驚又喜,“吾非若師也”。後來眾多詩評家都認為東坡的“落蒹葭’比“逐風斜”要形象貼切,且有意境。


三,善讀書,善用書。蘇家三父子進京趕考,殿試的題目是論為政的寬與簡。蘇東坡的《刑賞忠厚之至論》這樣寫:“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意思是:上古堯帝的時代,司法官皋陶三次要判一個罪犯死刑,堯帝三次赦免他。因此天下人都懼怕皋陶執法之嚴厲,而樂見堯帝用刑之寬仁。但是,

熟悉古代歷史的人都知道,皋陶本是舜帝任用的法官,後來曾被大禹舉薦為繼承人,怎麼在蘇軾的筆下成了堯帝的執法官呢?但是,主副考官歐陽修與梅堯臣都不敢公然提出查問,擔心是自己對年久湮沒的古籍沒有讀過或讀過記不住。事後,歐陽修還是問了蘇東坡這個典故的出處,蘇東坡回道,“事見《漢書》孔融傳”。歐陽修回家把孔融傳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後來再問的時候,蘇東坡不敢再隱瞞,“曹操滅袁紹,以袁熙妻賜其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伐紂,以妲已賜周公。’操驚問:‘何經見?’融曰:‘以今日之事觀之,意其如此。’堯、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歐陽修大驚失色,這也是古今未有啊,大為讚賞,“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是必獨步天下。吾老矣,當放此子一頭地”。

為什麼我們都愛蘇東坡,不懼權威,善讀書善用書


我想,也正是因為蘇東坡的不懼權威,以及他的善讀書善用書,所以他才在文學藝術上有那麼多新的創作。不說他在繪畫上開創了文人畫的新門派,是中國藝術增加了獨特的優點,就主要說他對宋詞的貢獻。唐詩宋詞,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都還被視為“小道”、“豔科”,是音樂的附屬品。蘇東坡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詞的文學地位才得以從音樂附屬品轉變為獨立的抒情詩體。可以說,他一人把宋詞抬到與唐詩並列的地位。蘇東坡外出打獵,有豪氣沖天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秋佳節,望月思念弟弟蘇轍,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到得赤壁古戰場,感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如此東坡,何人不愛?

我們都愛蘇東坡,那就不僅要學習他的不懼權威,也要學習他的讀書,善讀書善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