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火了”保险业加速数字化

从线下转战互联网,做了快三年保险经纪人的小龙,在疫情期间第一次体会到“在风口”的感觉。在疫情冲击全行业、线下代理人闹“保单荒”的情况下,他超负荷应付着单子,2月、3月的业绩逆势大增60%。而小龙供职的蜗牛保险,近期还发起了逆市“抢人”的攻势,计划将经纪人团队扩容2—3倍。

这是疫情期间互联网保险的一道缩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王国军向记者指出,疫情不仅唤醒了消费者的保险意识,还引爆了线上流量涌入互联网保险平台,为其提供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今年2月份全国财险保费收入下滑16%的情况下,主打财险产品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1—2月的保费收入增速高达55%,成绩亮眼。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主的保险科技在此次疫情中加速迭代输出,赋能保险企业线上业务开展。疫情之下,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提速。

●南方日报记者 张艳

业内称体验到“在风口”的感觉

小龙用“每天超负荷运转”来形容自己这几个月的工作。他表示,自己三年前从一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转战互联网保险,最近这段时间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在风口”的感觉。

“我每天需要通过微信或者电话接待大量的客户,为他们设计保险方案,几乎夜夜加班到晚上10点,一根绷着的弦无法放松。我想这正是互联网的魅力,虽然看不见我的客户,但是他们都真实存在,并且有巨量的需求,甚至多到看起来似乎是个无底洞。”小龙说。

与此同时,他还感觉到,单子比平时更好签了。“人身险的金额都比较大,产品设计也更加复杂,往往需要长线的沟通和跟进才能完成销售的转化,花费两三个月甚至半年都很正常,但我最近最快的一单只花了一星期。”他认为,这与疫情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关。

互联网保险在疫情期间迎来爆发。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互联网保险平台——泰康在线2020年1—2月保费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272.5%;有“三马”光环的众安保险的前两个月保费收入为25.65亿元,同比增长55%,也在疫情中实现了逆势高增长。

在互联网保险业务如火如荼的另一面,是保险线下业务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从数据上看,五家上市险企巨头在2月份的保费收入同比减少2.68%;头部保险经纪公司中,明亚保险称2月份业绩不及上年同期的六成。银保监会数据则显示,今年2月份保费收入2687亿元,同比下降14.37%。其中,人身险收入2177亿元,同比下降13.82%。而人身险,正是庞大的代理人群体赖以生存的主要业务。

据公开信息,截至2018年底,保险代理人数量就已超800万。在疫情影响下,他们的出勤、培训和增员等都受到限制,与此同时,习惯了线下展业的代理人对于线上经营的接受程度差异较大,不少人的工作被迫按下“暂停键”,“保单荒”导致业绩无法达标,成为代理人队伍最不稳定的因素。如何稳定代理人队伍,也成了保险业在疫情期间的重要工作。

健康险、复工险等新产品纷纷推出

作为靠互联网100%获客的保险经纪公司,蜗牛保险的创始人尚萌萌看见机会,她决定在线下代理人展业困难时出击“抢人”,一举将自己的经纪人队伍扩大到目前的2—3倍。

“当我了解到不少优秀的代理人在这次疫情中面临重重困难,有的甚至1个月都开不了一张单,而我们恰恰是需求大增急缺人才,这是一个将他们从线下‘抢’到线上的好机会。”尚萌萌告诉记者。

除了抢人,保险公司还在危机中发掘新需求,抢客流、抢市场。

第一个需求关键字是“健康”。保险公司设置健康在线咨询平台、赠送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健康险的公益活动、扩展覆盖新冠病毒的责任险,满足新的需求,效果显著。

腾讯控股的保险代理平台——微保不仅提供疫情动态资讯,还推出了多款疫情专项赠险,以及专门的传染病保险,一系列的举措让其新增了2500万有效用户;传统巨头也动作频频,中国太保在疫情期间推出“视频医生”等线上化、移动化健康服务,向全国10万家庭免费赠送“视频医生”月卡,共有21.9万人开通了该服务;中国平安则原本业务生态中就覆盖了医疗健康,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作用,获取更多的线上客户。

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如火如荼,如何防范风险,又催生了新一轮的庞大市场需求,第二个需求关键字正是“复工”。

2月16日,全国首单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落地海南,首批100家重点企业合计保额2亿元,中国太保产险、人保财险、平安财险组成共保体承担风险。该保险产品主要承保复工、复产企业因场所内出现法定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导致企业因场所隔离、关闭、营业中断等因素,造成的产品损失、员工工资支出及隔离费用。

不出半个月,市场上就有20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复工复产保险百余种。众安保险、微保联合微信支付等也联手针对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微企业推出专门的营业中断险类产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视疫情也将学校“复课”提上议程,“复学”险也成为保险公司迎合新的市场需求推出的新产品。广东的首单复学险已由人保财险东莞分公司签出。

行业迎来数字化转型契机

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的冰火两重天态势,让保险公司加速线上化、数字化,保险科技成了抵御危机的“防护服”。

在诸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被疫情打乱之际,需要盘点超十万亿资产的中国平安将其2019年业绩提前出炉;通过AI招聘实现180万代理人队伍的稳定壮大,应对疫情有着很好的表现,这背后得益于其科技实力。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透露,平安能够在短期内将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顺畅地适应线上化,得益于过去十年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用于科研,拥有“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区块链”等核心技术。

除此之外,平安构建的“金融+科技”的生态也发挥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作用,尽管保险板块的承保端短期承压,但科技板块出现了较好的增长,尤其是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的市场需求旺盛。

不少具备保险科技输出实力的企业都在争夺对外“赋能”这波浪潮。3月6日,众安科技与阿里云针对保险行业联手推出线上化解决方案,提供“保险智能销售培训助手”“保险行业智能营销平台”等五大联合解决方案,从系统部署、产品上架、多渠道对接、互联网分销,到用户运营分析、企业获客以及销售人员培训等环节。

业内指出,保险科技赋能保险企业,不仅能够在疫情期间快速开展线上业务,还能推动保险产业链实现数字化转型,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危中寻机,保险科技凭借重塑行业的能力受到资本的追捧。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南燕科技、暖哇科技、CCCIS中国、保险极客等7家保险科技领域企业累计获得超6亿元融资。其中,保险极客C轮融资2500万美元,该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智能员工福利保险和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科技驱动是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保险科技未来空间巨大。”艾瑞资讯发布的《2020年中国保险科技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亿元,预计2020年保险科技投入将增至382亿元,2022年则增长到534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