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湾区城市发消费券逛吃逛吃,为何广州不图“吃”只图“车”

继佛山、深圳(部分区)之后,东莞、珠海、清远均宣布发放消费券,其中东莞、珠海两个湾区城市将分别投入1亿元。珠海今日(20日)启动预约。据统计,广东各地计划发放的消费券金额已经突破10亿元,跻身全国前三(另两位为广西、浙江)。

偃旗息鼓11年后,以电子支付形式卷土重来的消费券,究竟焕发出何种魔力,竟引来全国数十个城市纷纷跟进?别的区都是或3000万元或5000万元地派,为何佛山南海、深圳宝安,敢豪掷一亿元甚至两亿元?消费力强劲的广州,为何没有普惠式地大派糖,而是把两亿多元用来刺激汽车销售?

消费券的背后,若隐或现的,是城市主政者对产业的导向性支持力量。

又一波湾区城市发消费券逛吃逛吃,为何广州不图“吃”只图“车”

广东部分城市(区)发放消费券的相关信息。

1/

佛山抢吃湾区消费券头啖汤背后

3月13日,南京宣布和支付宝合作发放3.18亿元消费券,由此拉开全国消费券大幕。

和3月中上旬就陆续启动消费券的华东地区相比,大湾区的行动略慢半拍。特别是杭州一口气派发16.8亿元的金额,更是让湾区城市只能望其项背。

4月1日,佛山市级层面率先通过支付宝发放1亿元消费券。随后,南海、禅城、顺德、高明、三水等区和街镇陆续跟进,加上电商平台投入和全市商家匹配优惠额度,跟投金额约6亿元。据佛山市预计,整个活动期间,拉动市场消费将超过30亿元。

这意味着,佛山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的“乘数效应”,预计能达到4倍。

拉动消费的“乘数效应”,可以说,是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的最充分的理由。据不完全统计,3月以来,在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导向下,全国已有18个省的超过50个城市(区),和支付宝、腾讯、粤省事等平台合作,推出了消费券等鼓励性政策,拟发金额超过100亿,涵盖餐饮、文旅、健身等生活众多方面。

这当中,玩得最嗨的还是杭州了。早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杭州就分三批次发放了总额共计达到9.1亿元的消费券,成为国内发行消费券总额最大的城市,在短期内大幅促进了旅游、商业等行业的消费增长,被认为是消费券政策的最大受益城市之一。

今年,识食知味的杭州继续抢先行动,财政投入5亿元,商家匹配优惠11.8亿元,截至4月13日16时,兑付政府补贴2.96亿元,带动消费31.61亿元。

当年,对于消费券的发放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中之一就是认为,消费券这种刺激不仅是短期行为,而且还会提前消化掉原本危机后就会迎来一波的报复性消费。

但2000年伴随消费券发放结束,居民消费增速确实有所回落,但始终没有跌破消费券发放前增速的低点。

这说明消费券不仅没有提前透支消费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刺激需求的回暖。

又一波湾区城市发消费券逛吃逛吃,为何广州不图“吃”只图“车”

今年1-2月,珠三角九市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跌最厉害的是深圳。

再看今年1-2月,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6.11亿元,同比下降1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构成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按消费类型分,广东商品零售下降15.1%,餐饮收入下降37.8%。

具体到湾区城市,会发现,珠三角九市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跌最厉害的是深圳,跌速高达20.5%。紧随其后的是佛山,跌幅为19.9%。珠海、中山同为19.7%。肇庆也在19%以上。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目前所有发放了消费券的城市,首要扶持的行业为何是餐饮业。

无论是找回城市的“烟火气”还是“人气”,都是城市经济活力回升的最直观的体现。而依存在餐饮业背后的产业链条上的相关行业,同样受益。像杭州就有超市透露,发放消费券后,食用油的销量就增加了不少。

又一波湾区城市发消费券逛吃逛吃,为何广州不图“吃”只图“车”

南都民调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发放的消费券中,对餐饮业扶持力度最大。

2/

为何广州不图“吃”只图“车”?

据南都民调数据显示,超过75%的受访者支持发放消费券,超六成受访者希望将消费券用在日用百货和餐饮方面,超7成受访者希望发放渠道能有效覆盖有需求的人群。

2019年,珠三角城市城,广州无论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都位居第一。为何买买买最厉害且以吃货闻名的广州,为何没有像佛山等城市那样大方地通过财政发放消费券,支持大家走出家门逛吃逛吃呢?

这里边有因可循。

受疫情影响,今年1-2月,广州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38.1%和34.9%。广州的住宿业客源,除商务客之外,还与发达的专业市场、会展行业息息有关。目前这两块,特别是后者,恢复还尚需时日。

而餐饮这块,因堂食服务受限,造成同比下降厉害。但与此同时,却助推了网络订餐的快速增长。1-2月,全市限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同比增长43.3%。目前,输入性疫情令广州防控疫情形势不容乐观。这一点也决定了广州无法大规模发动餐饮方面的消费刺激。

另外,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今年1-2月,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3.02亿元,比位居第二的深圳多出246.1亿元。下跌幅度为-14.0%,是九市中最小的。

政府财政发放消费券拉动内需,是需要拿出真金实银来的。地方政府的收入分为三块,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以国有资产收入为主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8年,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634.2亿元,深圳为3538.4亿元。当年财政部下达广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是2801亿,而实际广州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404亿,使用率达到86%。有数据显示,不包括城投债这些隐性债务的话,2018年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债务率最高,达到79.2%。北上两城市不到55%。债务率最低的是深圳,仅3.2%。

这么看,广州花起钱来自然没那么痛快。有限的钱,得花在刀刃上。为此,广州财政全年共安排4.5亿元作为汽车更新换代消费补贴。

其实,在中央提出关于“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重要决策部署,鼓励围绕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促进汽车消费后,宣布发放消费券的湾区城市佛山和珠海,都有出台专门的汽车消费补贴政策。而深圳各区,更是把汽车补贴并入“消费券”项目中并进行单独强调。

像深圳发放消费券力度最大的宝安区,向市民发放各类消费券,总金额高达2亿元。其中,6000万元将用于汽车购买补贴。不过,这个补贴是采用事后消费补贴的形式兑现。

但不管如何,它们买新车几千元的补贴的力度,无法和广州同日而语。而且就全年4.5亿元的总额数来看,广州扶持汽车的力度,非同一般。

这里边理由很简单,汽车业是广州第一支柱产业。

2017年,广州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5142亿元,占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5%。2018年提高至30.1%。

又一波湾区城市发消费券逛吃逛吃,为何广州不图“吃”只图“车”

广州开发区广汽本田生产线。3月29日,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投试产暨全面加快推进新基建活动。以新基建、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项目为主的24个重点项目,通过5G云端直播同时投试产,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1172亿元。

和生物制药业一样,汽车制造项目是广州今年的建设重头戏。目前共有15个建设项目正在建设或开建。其中新开工项目包括广汽年产20万辆产能扩建、宝能动力电池等项目,近一半将在2021年完工。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整个广州工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这个行业影响比较大。据广州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局局长叶华东透露,据初步估计,一季度汽车产量将比原计划减少约25万辆,影响产值300亿元。

为此,广州出台新政,就是为了力保广州汽车产业的稳定。有券商分析师认为,2019年广州汽车保有量280.3万辆位列全国第14位,而广州消费力强劲。预计国六置换补贴有望带来新增销量7万-10万辆。未来新增中小客车指标,是大概率事件。有望将在10万的基础上追加3万台的指标。

对于给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1万元的超给力的补贴,分析师认为,此次补贴采用的“使用环节”补贴模式,有别于生产环节对厂商补贴方式,不会拉长厂商应收款帐期,从而降低资金需求,将有助于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恢复。

而据工信局表示,预计新政对拉动汽车业总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如果能达到这个预期效果的话,那这4.5亿元的投入,“四两拔千斤”的功效也是显著的。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工信局此前发布过旨在加快推进广州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意见》,目的是为了抢占广州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广州的远大目标定格在“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和“全市80%以上汽车产能转型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形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发展区域和国家智慧交通示范区”上。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钱袋子并不大的广州,为何不发普惠性的消费券,为何要以不一样的力度,精准投放到汽车消费上。

又一波湾区城市发消费券逛吃逛吃,为何广州不图“吃”只图“车”

广汽驱动电池装配车间。3月16日上午,南都记者走进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

3/

不可忽视的数字新基建提振经济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对于兑现出去的第一笔钱所产生乘数效应,很快就能统计到。像杭州,截至4月13日16时,政府补贴已兑付了2.96亿元,带动消费31.61亿元。

这种统计效率,在11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当今这一切,则与中国不断发展的电子支付有着莫大关系。有专家甚至认为,这次的消费券的发放,不仅仅是拉动内需的一种工具,实际上也是数字基建在应用中的实战演练,它对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由于大型互联网平台商业生态覆盖广泛,各地政府可以根据需求定制选择需要扶持的行业。像佛山为了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市级财政并不追求通发普惠型的消费券,而是定向选择餐饮、住宿甚至美容美发这种既民生又受冲击严重的行业。而其辖下的南海区,则选择更为广泛的行业,并且力度更大,低至5折的优惠力度目前领先全国,核销率也是全国最高,达到了90%以上。

又一波湾区城市发消费券逛吃逛吃,为何广州不图“吃”只图“车”又一波湾区城市发消费券逛吃逛吃,为何广州不图“吃”只图“车”

3月1日,佛山市顺德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印发《顺德区推动餐饮业有序复工复产工作指引(试行)》,顺德餐饮业开始恢复堂食。

在数字化的精准扶持下,如政府所愿,佛山老百姓也将大部分的消费投入了餐饮行业,餐饮业已经迎来了复苏迹象。据口碑、饿了么的数据显示,自佛山消费券发布后,佛山线下餐饮门店新开业环比增幅超过30%,餐饮类消费订单量环比增幅也超过了100%。

而深圳罗湖区则利用大数据对消费券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消费券大部分的使用时间集中在周末和夜间。于是从本周一(20日)开始,有针对性地发放“夜间消费券”,促进夜间经济持续复苏。

据支付宝披露,目前通过支付宝发放的消费券已经在全国拉动消费过百亿元,其中9成受益企业为中小微商家。在全国各地消费券落地金额还不到两成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可能释放出更大的动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与十年前为缓解金融危机发放的消费券不同,今年发放的消费券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它与数字基建形成了最佳拍档,助力地方消费市场迅速回暖升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也正在拉平地域之间的鸿沟。像本轮消费券发放,已经从最初的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蔓延到了内蒙古、新疆、辽宁等不发达地区,从佛莞珠深等城市,延展到清远这些湾区外的地方。

各地政府和商家如何借由大型数字化平台实现赋能,电子消费券的发放,或许可视为“新基建”进程中的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音频主播:黄海珊

音频编辑:尹佳林

又一波湾区城市发消费券逛吃逛吃,为何广州不图“吃”只图“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