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過的科幻小說或者電影裡哪個宇宙飛船體型最大?

終極黑暗魔神黑暗扎吉


作為影視領域就談談在星際迷航系列50年的歷史當中,經典的科幻電影具有超越時代震撼心靈的魅力,其中有那樣一些同樣經典的宇宙飛船,讓你一見傾心,把它的名字當做座右銘般銘記。那麼,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科幻電影中出現的經典飛船。

《星際迷航》——進取號

“進取號”全稱“聯邦星艦進取號”(U.S.S. Enterprise),是吉恩·羅登貝瑞創造的《星際迷航》系列中的一些虛構星艦的名稱。大部分的這些星艦都使用了“NCC-1701”的註冊號,而較後的星艦則在註冊號後按序添加英文字母以示區分。

其實,資深粉絲都很清楚,在星際迷航系列中,進取號並不是單獨一艘飛船的名字,而是一系列星艦的總稱。在星際迷航50年的歷史當中,隨著現實科技的進步和人們想象力的不斷豐富,進取號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

進取號企業號A,出現於電影版《星際迷航》1-6

進取號B 出現在電影版《星際迷航7》

進取號E 出現在電影版《星際迷航》8-10

《星際迷航》系列電影於2009年重啟,其中出現的NCC-1701憲法級企業號應該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艘進取號。本次在最新電影《星際迷航:超越星辰》中被摧毀的也就是這艘進取號。

這艘進取號也因其極具特色的外形特徵被戲稱為“碟筷飛船”。不要看這個名字這麼接地氣,無論從船體設計還是內部構造,這艘進取號都是無數高精尖技術的結晶。

艦體的核心部分——艦橋的設計也是充滿高科技感,正是各部門的明確分工確保了進取號的高效運轉。

作為硬科幻的代表,《星際迷航》系列當中的科學細節一直是被粉絲津津樂道的。仔細來看這艘飛船的設計圖,就可發現每一個結構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完全符合物理定律的。

根據官方技術指南所提供的數據:這艘進取號長304.8米,寬141.7米,高71.3米,質量210,000公噸,可搭載500名船員,巡航速度可達曲速8級,最高速度可達科克倫單位曲速12級。隨艦攜帶有12個7型相位陣列、2個MK6型光子魚雷發射器的武器裝備,可以說是戰鬥力超強。  

同時,進取號作為一艘擁有超光速遠航能力的飛船,一方面是各個部分各司其職的機械整體,另一方面,它也擁有最小機動的設計原則,被肢解到只剩核心,仍然不至於失控,足以證明其極高的自身防禦能力已遠遠超出了當代航天器的性能。

進取號在整個星際迷航系列中是具有極高地位。很多人甚至認為,進取號本身即象徵了星際迷航精神:勇敢無畏、探索未知、超越極限。因此,在《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進取號的墜毀會給艦員們帶來怎樣的打擊?他們又會如何戰勝這次危機?還需要大家到電影院裡去一探究竟。

《星球大戰》-千年隼

如果說在科幻電影的歷史上有那一艘飛船可以和進取號比肩,那一定就是《星球大戰》中韓·索羅的千年隼(Millennium Falcon)了。

千年隼長26.7米,大氣中飛行速度為1050公里/小時,可搭載2名工作人員,2名導航員,2名炮手,6名乘客及100公噸貨物載重。

千年隼原本是一艘YT-1300型貨船,韓索羅為了方便其個人交易,將它改裝為了具有戰鬥功能的戰艦,加強了它的速度,防盾和性能。改裝後,千年隼擁有2座ST2震盪導向飛彈發射器,1座旋轉式Bak自動加農炮,2座AG-2G四管雷射加農炮,戰鬥力大大升級。同時,為了掩護其迅速逃離,千年隼在腹部安裝了可伸縮的反步兵速射激光炮。在其前顎之間,裝置了震盪導彈發射器。

千年隼的內部結構非常複雜精密。看這密密麻麻的設計圖注即可略知一二。

別看千年隼外形看起來其貌不揚,甚至有些笨重,它的靈活和快速卻是出了名的。“她只需要飛12秒差距就可以走完卡塞爾線!”這是韓索羅一直引以為豪的一項紀錄。

千年隼作為《星球大戰》的標誌性戰艦,多次在和帝國艦隊的戰鬥中扭轉局勢、立下戰功。正是千年隼,為盧克·天行者對死星的最後攻擊行動提供了掩護火力。而在霍斯戰役期間,千年隼載著萊婭公主成功逃離敵手。也正是在這艘飛船上,萊婭公主認識到了韓索羅本性的勇敢和正直,二人的情愫從萌芽逐漸升溫。

而對於《星球大戰》的粉絲來說,千年隼伴隨著幾位主角出生入死,經歷無數驚險,始終堅守職責,它更像是一個情懷的寄託。在年初上映的系列新作《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當中,新一代的女主角蕾伊發現了已半廢棄的千年隼,當已是白髮蒼蒼的韓索羅帶著楚巴卡時隔數十年再次踏上千年隼,老夥伴重聚,作為《星球大戰》粉的我禁不住熱淚盈眶。一句“Chewie,We are home.”道盡了所有滄桑。冒險的征程沒有盡頭,蕾伊也駕著千年隼踏上了尋找盧克·天行者的路,千年隼新的傳奇即將被書寫。

《2001太空漫遊》-發現一號太空船

提到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科幻作品,“電影皇帝”庫布里克的史詩級鉅作《2001太空漫遊》一定榜上有名。

《2001太空漫遊》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這部作品以其歎為觀止的畫面構圖、對探討生命起源的精妙蒙太奇,以及其蘊含的深刻神秘的哲學思維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觀眾。而搭載了宇航員和智能電腦HAL飛往木星的宇宙飛船“發現一號”在電影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發現一號”的外形基本符合了人們對宇宙飛船的想象:巨大的圓形框架,主生活區和操作區鑲嵌在圓環之內。“發現一號”這張“證件照”也因出現在電影的諸多的宣傳海報上而垂名青史。

如果說“發現一號”的外部鋼化結構設計還只能說是中規中矩的話,它充滿現代幾何美感的內部設計則足以讓人目瞪口呆了。

承載了將科學家運往木星任務的“發現一號”本身不是戰艦,並不搭載武器。可正像所有科技一樣,本身是不具有攻擊性的,卻在發展過程中失控甚至可能危害人類的生命。

相信這個紅點是每一個看過電影的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它象徵著陰謀,象徵著恐懼。

人類從猿進化而來,經過數千年自以為擁有了最高智慧,然而也終有被人工智能掌控的一天。失去了主動權,人類的未來又在何方呢?

所有的陰謀與死亡之後,一切歸於平靜,“發現一號”依然安靜地徜徉於無盡頭的宇宙當中。或許對於整個廣闊的宇宙,人類的存在與發展真的只是滄海一粟。

《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號

在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中,科學家為了探究生命起源,駕駛宇宙飛船“普羅米修斯號”,前往遙遠的未知星系探險。“普羅米修斯號”是當時人類最先進的星際飛船,能夠跨越太陽系的行星際空間,進行恆星際飛行。同時,普羅米修斯號也是威蘭企業艦隊中最引以為傲的尖端科技太空艦。

普羅米修斯號的駕駛艙都位於前方,這種設計的思路估計是因為更便於目視飛行。這一點對於需要經常著陸飛行的行星際飛船來說是很重要的。

普羅米修斯號“昆蟲樣”的設計理念使飛船旋轉和起飛降落都非常靈便。它緩緩降落異星那史詩般的場面令人印象深刻。

普羅米修斯號飛船象徵了整個電影的核心精神:無限的創造、對人類起源的探索。它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而更是一個藝術品、一個全部高精尖科技的集合體。特別是飛船內各種高端設施,兼具了科技和美感。

最終,普羅米修斯號的艦員為了整個地球不受外星生物的威脅,毅然駕駛沒有武器裝備的普羅米修斯號與外星飛船高速相撞,犧牲自己以自身作為炮彈暫時摧毀了外星人的陰謀。這悲壯的一幕著實震撼人心。

《阿凡達》-創業之星號

“創業之星”全稱為“星際貨運飛船 ISV創業之星”(Interstellar Vehicle Venture Star),編號為601-09。是往返於地球和潘朵拉星球之間的星際貨運平臺,長達1600多米,貨運能力350噸,巡航速度為每秒21萬公里(相當於70%光速)。

在電影中,創業一號從地球到潘朵拉星球飛行了6年多的時間,所有乘客在往返途中均全程低溫休眠,所以並不會感覺到時間的漫長。

飛船內部,一望無際的冬眠倉,散發著充滿科技感的清冷光線。六年的時間在這個環境中度過其實也還不錯。

驅動裝置上,創業之星的驅動系統包括兩臺反物質湮滅能動力引擎,一座光子風帆,一臺核聚變星際巡航引擎。

核聚變星際巡航引擎。長達1.6公里的艦體擁有一個長達264米的巨大反應堆,其體積的99.5%為核反應艙室,另外0.5%為湮滅艙室。但是這體積僅佔總系統體積0.5%湮滅系統卻提供了超過95%的星際航行動力。

光子風帆。能在航行過程中不斷改變角度,幫助艦體加速或減速。它的厚度只有幾十個分子厚,卻能極其有效的反射電磁波。

創業之星所用的反物質燃料為反氫和氫,二者互相湮滅,發出巨大的能量。其製造等離子氣體比焊接電弧還要亮1億倍,同時使得飛船能以相當於70%的光速行駛。其尾氣被認為是最壯觀的人造景觀之一。

通信設備上,當到達潘朵拉星球時,創業之星會用無線電與駐潘朵拉工作人員進行通信。當需要及時與地球部門聯繫的時候,就會動用量子通訊系統進行超光速通訊。

《火星救援》-赫爾墨斯號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赫爾墨斯星際飛船是一代人的成就,標誌著一個新科學時代的開始。它承擔了搭載六位科學家往返火星的任務。

赫爾墨斯飛船革命性的推進系統將利用離子發動機產生氬氣,完美地控制飛船向前航行。在船上時,船的重心旋轉滾筒產生足夠的人造重力,讓宇航員能輕鬆移動,同時保護他們免受長期失重的影響。此外,它還使用了先進的塑料屏蔽層,使飛船免受宇宙輻射的侵害。飛船還具有強大的反應器能滿足一切動力需求,供應一系列生命支持系統的正常運轉。

在電影中,由於一次火星風暴,船員的火星任務被迫中止,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被意外留在了火星之上。就在沃特尼發揮聰明才智、憑藉不屈不撓的意志在寸草不生的火星之上艱難求生的同時,赫爾墨斯號也在經歷著考驗——飛船上的其他船員得知沃特尼還活著後毅然決定返回火星營救他,這就意味著赫爾墨斯號的連續工作時間將延長一倍。

好在赫爾墨斯號的強大性能支撐幫助它完成了這個挑戰。經歷了重重磨難,赫爾墨斯號終於光榮地完成了任務,搭載著全部六名成員安全回到了地球。

《星際穿越》-永恆號

永恆號(Endurance)是電影《星際穿越》中宇航員探索宇宙的母艦,它連接著運輸機登陸號、巡航機徘徊者號。

永恆號

徘徊者號

登陸號

永恆號的外形呈環狀,由12個隔艙組成的。通過氣閘系統和彎曲連續的樓層連接,12個隔艙承擔了不同的使命:四個發動機隔艙,四個永久性隔艙,以及包括生活區、駕駛艙、低溫室與醫學實驗室和四個將被放在新行星表面的登陸艙。

看過電影的觀眾可能會疑惑,為何電影中的永恆號一直在旋轉呢?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物理原理:旋轉的永恆號為飛船內部提供了重力。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的幾乎所有硬科幻電影裡出現的飛船,都採用了懸臂或圓環式自轉人工重力,可見這種人工重力系統是廣受認可的。另外,永恆號的尺寸設計經過精確計算, 這就既保證容量大並能夠長時間在軌運行,又能在穿越蟲洞時足夠牢固而不會散架。

永恆號的內部同樣充滿玄機。設備精密而易於操作,方便宇航員在各種不同環境下維持健康和進行科學研究。

《地心引力》-天宮一號&神舟飛船

對,你沒有看錯。如果說以上那些炫酷的飛船大多還只是虛構的產物,真真實實存在的天宮一號也在好萊塢科幻大片裡閃亮登場了。

不像虛構的航天器,能夠在電影的設定集中找到非常詳細的數據參數,以及預估戰鬥力,而“天宮一號”的真實技術指標:機密!

那就再來認真欣賞一下電影中“天宮一號”在蔚藍宇宙遨遊的美麗身姿吧。

不要覺得天宮一號從戰鬥力防禦力方面都無法和之前提到的戰艦相匹敵,它在影片的最重要時刻出現,的的確確起到了力挽狂瀾、拯救宇航員生命的關鍵性作用。

在電影的最後,走投無路危在旦夕的女主角正是成功登上了“天宮一號”,乘坐著神舟飛船平安地返回了地球。

“神舟”號飛船軌道艙和返回艙脫離“天宮”號空間站,遭遇宇宙漂浮碎片的襲擊,再加上高速穿越大氣層摩擦的極高熱度,整個飛船在太空中宛如一團燃燒的火球。可即使面臨如此的嚴峻挑戰,“神舟飛船”依然不負使命,成功降落地球。

小結

正如星際迷航系列的經典臺詞:Space: the final frontier.這句臺詞在系列每一部作品中得到延續,總是能攪動trekkies心中情結,每次聽到都有一種澎湃而肅然、甚至要熱淚盈眶的感覺。在每一個科幻迷的心中都有一片廣闊而充滿未知的宇宙,只有宇宙本身才是最後的邊境。

只要神秘的外太空星際版圖還留有空白,人類探尋未知的腳步就不會停止。隨著現實科技的進步,人類的想象也在不斷豐富,科幻電影中所構造的宇高科技宙飛船也一定會隨之不斷進化升級。更棒的飛船永遠在下一部電影裡。就讓我們期待未來的科幻電影會給觀眾奉上更為美輪美奐的太空史詩吧。


籃球之腳踝終結者


《異形1》、《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星際迷航》、《星球大戰》、


Dlzgslzy心情日誌


七星文理之我見:

我看過的電影《諾亞方舟》中,“諾亞方舟”是目前我見過的最大的“宇宙飛船”。

“諾亞方舟”,又譯挪亞方舟,為《聖經》中諾亞製造的大船,是《希伯來聖經·創世紀》中的故事。為什麼說“諾亞方舟”是最大的“宇宙飛船”?

第一,它富於幻想。其建造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場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災難,記載中諾亞方舟花了120年才建成,這段故事分別被紀錄在《希伯來聖經·創世紀》(《舊約聖經·創世紀》)以及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上。

第二,它精工細琢。諾亞方舟設有三層,採用柏木一類的防水高脂樹木建造,方舟內外都塗上焦油。諾亞方舟的長度是寬度的6倍、高度的10倍,形狀有如箱子一般。摩西的母親在箱子上塗上瀝青柏油,使它可以在尼羅河漂浮。

第三,它載量較大。紀錄中,載了諾亞一家八口,以及各種飛禽走獸,不潔淨動物雌雄各一對,潔淨動物雌雄各七對,在洪水來臨之時,大地全部被洪水淹沒,只有諾亞方舟上的各種生物得以倖免,在洪水過後,諾亞方舟擱淺在了阿勒山上,最後,上帝以彩虹為立約的記號,不再因人的緣故詛咒大地,並使各種生物存留永不停息。

為什麼要造“諾亞方舟”:《創世紀》第6章到第9章記載了諾亞方舟的故事。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耶和華見到地上充滿敗壞、強暴和不法的邪惡行為,於是計劃用洪水消滅惡人。

結語:“諾亞方舟”既是一個很夢想的最大的宇宙飛船,又寄予了人類對和平、安寧、正義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