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台湾并非百业待兴,一些“特殊行业”反而赚了!

因为两岸关系“降温”,近年来台湾经济形势持续走低,无尽再加上新冠肺炎影响,产业发展更是受到严重冲击。疫情如深邃幽暗的漫长隧道,看不见尽头。不少台湾商家或是选择放无薪假,或是直接吹“熄灯号”,剩下的则在苟延残喘中,苦苦等待民进党当局迟迟不到的纾困金。然而,却仍有一些产业“逆风成长”,在这一波疫情中意外加快脚步,甚至赚得盆满钵满,其中不乏台湾民间的一些“特殊行业”。

疫情冲击台湾并非百业待兴,一些“特殊行业”反而赚了!

没陆客+疫情冲击,知名老店也难撑

尽管最近全台上下都在庆祝连续6天的“零确诊”,但台湾观光餐饮业在疫情期间雪上加霜,仍不知何时恢复昔日景气,许多老字号餐厅接连歇业。连续两年摘下米其林一星的台北大三元酒楼,4月起停业两个月;高雄市知名的江浙菜餐厅“祥钰楼”今年3月初更直接宣布停业,20多名员工资遣。

82岁的业者朱金鸿,在餐饮业打滚超过半世。他说,17年前SARS时曾停业两个半月,疫情过后重新开张,但这回何时能再开门迎接客人,他也没有答案。就算疫情过去,大环境经济短期仍难复苏,餐饮同业对市场前景普遍悲观。

疫情冲击台湾并非百业待兴,一些“特殊行业”反而赚了!

丽致餐旅集团旗下台中亚致大饭店因不景气,加上疫情冲击,“赚的不够亏的多”,3月9日结束营业。集团事业开发部副总罗明威说,今年1月住房还有九成。受到疫情影响,主力客层国际商务客不敢来亚洲,2月后订房仅剩三成,只好宣布停业。

“阿秋大肥鹅”台中太平贺缇店同样因不堪疫情冲击于3月底停业。业者说,当初进驻酒店,主要是为服务饭店旅客早餐,去年受陆客短少影响,量已经从原来四百多客,骤减只剩个位数;疫情之后,更没客人,公司只好歇业。

台中有三十年历史的怀旧餐厅“香蕉新乐园”5月10日吹熄灯号。负责人吴传治说,“一例一休”实施加上陆客不来,生意已大受影响,如今因疫情,平日合作的七十家旅行社都没有团,平日客人仅剩两成,“实在已无力招架,更不容许再贸然挺进”。

疫情冲击台湾并非百业待兴,一些“特殊行业”反而赚了!

不只知名餐饮店的光环顶不住疫情影响,位于台北市西门町的“阿宗面线”,被誉为观光客必吃的铜板美食,昔日大排长龙、民众站着吃面线的景象不再,因疫情影响,如今不见排队景象,还可看到店员呆坐滑手机。阿宗面线的陈老板坦言,买气差很多,西门店业绩仅剩一、两成左右,没有观光客来,几乎都是台湾人,现场吃的民众也减少,老板苦笑“变得比较好排队,问常客就知道”。

全台爆发抢购潮,囤积的米不愁卖了

和餐饮业的愁云惨淡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能搭上“宅经济”旋风的网购业。民众外食的次数减少,在家煮食机会增加,在加上时不时爆发的抢购、囤粮潮。台湾“稻米”销量逆势上扬,花莲、台东生产的优质米,更受岛内外青睐。花莲富里米宅配订单成长三倍,台东纵谷各地农会订单不只比去年成长三成以上,在地青农甚至抢进海外亚马逊网购市场。

疫情冲击台湾并非百业待兴,一些“特殊行业”反而赚了!

花莲县富里乡农会总干事张素华表示,疫情爆发后,许多民众抢著囤物资,农会电话被“打到爆”,曾创下单日宅配营业额破百万(新台币,下同)纪录。网路订单多,当地招牌的契作益全香米、特殊品种的牛奶皇后米都卖到断货,从疫情前平日宅配二到三百箱,暴增到如今每天要宅配八百箱、出货量有一万多公斤,只好启动总量管制,让大家都买得到米。

台东县池上乡农会总干事游玉樱表示,民众因防疫减少外食,尽可能在家里煮食,使用稻米的量增加,二月份零售订单单日都有二、三百件。随着疫情持续延烧,订单不断涌入,三月到四月中旬,已接到二千多件订单,农会都在加班出货。

过去两年,台东稻米生产过剩,稻谷暴仓,今年因疫情影响,稻米需求量突增加三成以上,可说异军突起。有消费者说,现在餐厅没开担心群聚感染,宅配又方便,大家凑个十包就可免运寄到家里,真空包装的米也比较不会坏掉。

住中和的市民张秀云表示,一家人如今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便利,人在家中坐,只要上网购买,货就送上家门口,颠覆她过去上传统市场的习惯。如今除了青菜会到市场、超市购买,几乎都在网路上买生活物资,从白米、鲜奶到孩子的零食,外出用餐机率大约只剩过往的四分之一。

宅家也要动起来,游戏机卖到大缺货

“宅经济”兴起,网络视讯业者大发利市。宅在家时间多,台湾有不少老人家因想念孙子而学会视频通话,民众在家玩线上游戏、电视游乐器机会也大增,适合全家一起玩的电视游乐器全台大缺货,甚至全球都抢预约。

疫情冲击台湾并非百业待兴,一些“特殊行业”反而赚了!

“这次疫情让我学会远端视讯。”新北市三重七十六岁的吴昭赐说,今年过年八个孙子因防疫没回老家,他非常思念,本来用手机联络,但网络讯号有时很差,常卡住。后来孩子帮他买了视讯镜头,让他和孙子们聊天,透过视讯稍解思念之苦。吴昭赐说,早年只有一般电话,听得见声音却看不到人,电话费又贵,不敢多讲,如今网络“吃到饱”,三个孩子、八个孙子轮流讲,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比以前充实很多。至少透过视讯看得到人,也比较没那么思念孩子、孙子。

许多民众宅在家玩电视游乐器,造成大缺货。台湾陈姓业者说,switch的游戏,约有七成适合全家大小一起玩,且可多人一起操作,最热卖,但也造成全世界大缺货。现在在台湾想买就要预约,且交货日不知哪一天。四月份他只收到一次货,且仅三台主机,但等着买的人太多,目前只有日本还正常供应,台湾民众想买到,恐怕还有得等。

因为是世界性的缺货,业者大多要求须搭配其他不热销的配件才要卖主机。台湾洪姓男子最近刚花两万多元买了一台主机外加多项配件的游戏机,他说,主机只有九千多元,加上配件贵了许多,但太无聊了,还是买来和家人一起玩。

特殊行业躲疫灾,“地下经济”难掌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许多原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都在台湾社会重新检视。逃逸“外劳”染疫酿成医院交叉感染;酒店公关确诊让“八大行业”( 视听歌唱业、 理发业、三温暖业、舞厅业、舞场业、酒家业、 酒吧业、特种咖啡茶室业,除了提供服务场地外一般还有陪侍人员)受创转入地下;申请纾困补助才知道须有劳保;摊商寻求贷款纾困得先办税籍登记;想分到“酷碰券”的商机就必须接受非现金、金流透明的行动支付。台湾的经济结构,似乎因为一场疫情而发生改变。

疫情冲击台湾并非百业待兴,一些“特殊行业”反而赚了!

台湾社会特殊工种盛行,4月初一名北部酒店公关小姐确诊,全台酒店、舞厅遭勒令停业。有业者说“几千家庭将顿失经济来源”,但也有业者让店内小姐转往KTV、汽车旅馆、招待所等,让“地下经济”更难被掌控。

台湾“地下经济”规模大,据台湾成功大学前副校长何志钦团队发布的台湾首份“地下经济”调查报告,台湾“地下经济”规模超过GDP的百分之廿八,远高于OECD成员地区的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但台湾学者认为,“地下经济”不完全是不好的。台湾政大财政系教授陈国梁说,“地下经济”虽不缴税、不公平,但有弹性、效率高,是台湾中低所得者的营生之道,可能也补充了社会福利、提高了生活品质 。

但学者也指出,“地下经济”规模愈大,防疫难度愈高。因看不到、管不到,所以失联移工若不慎染疫难以追踪及防堵,且“八大行业”难以保持所谓“社交距离”。此外,“地下经济”规模愈大,纾困振兴愈难行。若结构性问题未解,“地下经济”不会因疫情而地上化,但会因为本身弹性大的特色而找到其他出路。


海峡导报两岸新闻交流中心 林静娴@娴娴美台志 整理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