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國明明是最弱的一方,為什麼還喜歡主動挑起戰爭?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室衰弱,群雄割據,各地勢力明爭暗鬥,狼煙四起,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經過黃巾之亂,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之後,各地實力逐漸被吞併,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三個政權最終脫穎而出,先後改元建國,是為魏,蜀,吳!

眾所周知,魏國是三國當中最強大的一個,而蜀國恰恰相反,國力最弱,吳國處於二者之間,在三國前期,三方勢力,戰爭不斷,互有攻伐,主要是孫劉聯手抗曹,在荊州被奪,關羽被殺之後,吳蜀聯盟,徹底破裂之後,蜀國傾全國之力攻打吳國,欲為關羽報仇,前期兵鋒所指,所向披靡,連奪東吳數座城池,在此危難之際,吳王孫權大膽啟用陸遜,至此,蜀國也遇到了堪比司馬懿的勁敵,後來大家也知道了,劉備輕敵冒進,被勝利和仇恨衝昏了頭腦,作戰出現嚴重失誤,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一病不起,病逝白帝城,拖孤(劉禪)於諸葛亮,到此時,蜀國國力到達最低谷,嚴重損耗,好在諸葛亮扭轉乾坤,休養生息,穩住局面,蜀國又慢慢回到正軌!

數年之後,諸葛亮認為蜀國國力已經恢復,所以組織蜀中將領六次北伐,偶有小勝,卻終究沒能撼動曹魏政權,帶著遺憾病逝於五丈原,每每讀到三國這裡,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明明蜀國最弱,為什麼老是主動“惹是生非”挑起戰爭呢?

其實這個問題蜀國的重臣李嚴就曾當面質問過諸葛亮:丞相,我對你沒有意見,我只是反對你傾全國之力北伐,勞民傷財,消耗國力!劉禪也對諸葛亮說:相父,我國開國以來魏軍從來不敢犯我,倒是相父頻頻攻打人家,這是何故?此時,諸葛亮義正言辭的答道:蜀中有天塹,憑藉地勢尚可以安穩的生活20年到50年,但20年50年之後呢?臣今年52歲了,我不在了,又當如何?凡是偏安一隅的王朝,不思進取,必被外人所滅?

從這段話當中不難得到答案,第一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知道蜀國國力最弱還是逆天而行,因為他總想憑藉自己超高的才能彌國力的不足,第二:諸葛亮確實年齡大了,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所以急於北伐,以完成先帝夙願。第三:諸葛亮認為自己死後每人能像他一樣才智超群,獨斷乾坤,帶領蜀中將士繼續北伐,第四:諸葛亮從歷史角度出發指出偏安一隅,不思進取必然被滅。諸葛亮的種種出發點用心良苦,都是再正確不過了,可惜天公不作美,時間不等人,諸葛亮由於事必躬親,54歲病逝五丈原(因肺病死的),留下千古遺憾,讓人扼腕嘆息。

大家認為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什麼呢?

三國時期,蜀國明明是最弱的一方,為什麼還喜歡主動挑起戰爭?

三國時期,蜀國明明是最弱的一方,為什麼還喜歡主動挑起戰爭?

三國時期,蜀國明明是最弱的一方,為什麼還喜歡主動挑起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