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文/第一職場網文馨(歡迎關注第一職場網)

前段時間,朋友離職了,她跟我抱怨了幾句,她說,“實在受夠了,你知道跟一個說話囉嗦、愛抱怨、愛甩鍋的同事搭檔是怎樣的一種折磨,簡直就是浪費生命啊!”

雖然具體內容,我不清楚,但我深深的感受到,對於一個時間觀念特別強,又追求高效率的人來說,和囉嗦、低效率的人一起工作,是一種不堪重負的行為。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說話沒條理,表達不清楚,本質還是沒有邏輯。

“同學,你到底想表達啥?”每天在後臺,我會收到很多人留言,前幾篇收到了一篇2000多字的文,裡面居然沒有標點符號,用空格表示。而且,留言裡抱怨太多,洋洋灑灑,說到了原生家庭的傷害,說到了父母的無知,說到了自己的迷茫,還說到上司不作為、同事間勾心鬥角……真的,太包羅萬象了。最後來一句,“老師您能幫助我嗎?”

說實話,我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更不知道,她到底最想解決什麼問題。

說話沒條理,表達不清楚,本質就是沒有邏輯。

如果能把你要表達的事情,歸納總結,用1、2、3問題來表述,或者根據問題分類,輕重緩急來排列,這樣別人也能明瞭。

在職場上,我們經常遇到,有一些員工彙報問題,也是非常囉嗦,比如領導只問了你一句“你的案子做完了嗎?”結果他回答了一大段,關於案子的細節種種,的說自己加班到多晚,說案子裡哪個觀點不好,說哪個數據自己正在查找……說實話,老闆時間都非常寶貴,你只需把結果告訴老闆就好了,如果老闆再問裡面的細節,你再詳細解釋,如果沒問,就答一個結果,僅此而已。

我們換位想想,如果你是一個領導,有這樣的一個下屬,你問一句,下屬就在那兒像機關槍一樣吧嗒吧嗒說上半天,你會不會崩潰?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直擊要點、言簡意賅是表達的本事,背後是清晰的邏輯思維

什麼是邏輯思維?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是指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抽象思維。

那如何提高嗎?

不知道你是否看到一個印度片《三傻大鬧寶萊塢》,有這一幕給我印象很深刻,能這樣繪聲繪色表示,是邏輯思維加語言表達的結果,非常形象。

兩個同學在回答老師提出一個專業知識,解釋工學上的“機械裝置”

第一位同學回答的非常晦澀,是課本上的教材,沒錯,可惜一般人聽不懂。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第二個同學,就描述的非常簡潔、直接,很生動,通俗易懂。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我在自媒體上,認識一個小夥伴,他能把非常晦澀難懂的科普文講得老少咸宜,來龍去脈理得清清楚楚,這邏輯思維,我還是很服的!

先來說說,我對邏輯思維的理解,邏輯思維的過程是

化繁為簡,直接目的,就是找到解決方法,而在這個過程中,要剔除一切與“尋求解決方法”無關的信息。

我們做項目時,經常會給開發商老總去彙報,很多時候幾個部門整合的PPT一做就是幾百頁,但老闆時間緊張啊,臨時變動,所以,我只能硬著頭皮,找出20頁最關鍵最核心的內容,講透徹,也就足夠了。

關於邏輯思維模式,有很多種,但我覺得你能把3個運用好,也就足夠了。

(1)歸納、總結法:

所謂歸納法,就是由結果出發,尋找原因;通過觀察、比對、分析,找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聯的過程。


舉個例子。

結果:此次公寓開盤,銷售並不理想,賣出200套房子。

因素:

1.市場環境:疫情下,市場冷淡,銷售能力下降

2.產品問題:自身缺陷

3.社區配套:不成熟

4.交通位置:太偏

5.多家競品:搶客戶

6.銀行貸款:優惠力度不大

7.房地產政策:不明朗

應對方法:比如具體挖掘新客戶的方法,比如搞促銷活動等。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在每溝通一件事情前,你需要自己在心裡打掃稿,如果實在想不明白,那一張列出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我以前帶團隊時,經常讓下面人這樣自己先總結。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大腦深入思考的過程,1、2、3、4等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也會杜絕說話囉嗦、主題不明確的問題。

給你介紹一個小方法,找一張A4紙,橫著放,折成三折,你在1分鐘之內,在每一折中,寫出你要表達的三個觀點,然後分別對應寫出支持觀點的依據,用50個字概括,這樣鍛鍊自己,也會逐漸培養自己梳理問題、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

(2).三段論:

先講第一種,可以是通過「大前提 → 小前提 → 結論」式的推理過程。

先說大前提是什麼,而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麼小前提也是什麼,最終結論是什麼。

比如,著名的「蘇格拉底三段論」: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結論)所以蘇格拉底是要死的


比如,(大前提)所有父母都盼著孩子有出息

(小前提)小王也是一個剛剛做了父親的人

(結論)小王盼著自己的兒子有出息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第二種,舉個例子,很多老闆開會總說,“我只講三點內容”,模式如下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過去-現在-未來

高層幹部-中層幹部-基層員工

行業-公司-競品

首先-其次-再次

(3).金字塔模式溝通法

這個很容易理解,最頂端的是最重要最核心的觀點,或頂級重要的事情,然後是次之內容,最後才是具體的論述。

我覺得關於溝通的邏輯思維,也不用想複雜,一般都是提3個觀點,這個也是我們大腦最容易記住的黃金線,太多的話,容易把自己繞進去,別人反而更加困惑。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除了邏輯能力,我們還需要表達能力和語言的歷練

這樣跟你說吧,表達能力公認有3重境界:

第一境界,先把你說話說清楚,有理有據、條理清晰;

第二境界,你的表達有很強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這個需要刻意練習)

第三境界,直接和對方的價值觀溝通並搞定對方:(主題昇華)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只需要把第一境界弄透徹就可以了,因為你不做辯手,也不是外交官,更無非昇華什麼價值觀。

比如,著名的電梯10秒理論,就在電梯裡用10秒時間跟老闆說清楚一件事,比如,老闆問你,最近你手頭在忙什麼項目?你該如何作答呢?

結論先行,條分縷析。比如我說,我和團隊在做11地塊公寓項目,目前推廣到N組團,現有蓄客2000戶,與銷售部正籌備開盤計劃。

一定要簡明扼要說重點。

而且,任何時候,先明白,溝通者最想得到什麼,你們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一定要是要點先行。

當然,表達方面,如果想吸引眼球,可以運用故事、段子、電影畫面等更形象的內容,在這裡我就不展開說了,相信,也能提升你溝通的效果。


說話高效、簡明扼要,因為溝通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教父》中說,“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無論是,邏輯能力培養,還是表達能力,都來源於你日常生活別具匠心的觀察,和深刻的洞察能力,找出事物的本質,以及事物之間的關聯性。

提到關聯性,比如拿離職跳槽,這件事情來,你可以多拓展思維:

(1)假如我不離職,在本公司中,轉崗可不可以?畢竟我熟悉這裡。

(2)我必須離職,那我跳槽後,能得到的最高待遇和崗位是什麼?

(3) 我跳槽後應聘這個崗位,還需要什麼技能?有哪些技能,需要我現在快速掌握?

(4) 我所從事的行業,在5到10年間,整體前景怎樣?

(5) 我跳槽的公司,最看重員工什麼?如何被選聘上?

(6) 我現在離職,還是過一段,老闆會是什麼態度,有什麼風險?


發散性思維,也會逐漸培養你,分析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會在學校課本中,只能在我們活生生的實踐中,多鍛鍊,這也算是一種刻意練習了。

畢竟,時間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寶貴,而溝通的最大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所以,希望你也能多多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和高效溝通能力,這也是對別人時間最好的尊重。


感謝您的鼓勵與認可,職場路上,願意深度鏈接,一起進步!

後臺回覆關鍵詞:

回覆“讀書”二字:給你精心整理的上千本乾貨書籍彙總。

回覆“測試”二字:關於DISC性格測試及解析,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及解析,以及楊毅老師《職場救贖》電子書籍。

回覆“簡歷”二字:領取實用簡歷模版近500套。

回覆“面試“二字:專門精選了HR面試攻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文馨,10年知名地產企劃總監,第一職場網合夥人,向上管理金牌講師,青雲計劃獲獎者,在行行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職場路上,與你一起蛻變!

延伸閱讀:

1.領導畫大餅,你就打太極,事可以做絕,話不可以說絕!

2.最可能離職的員工,很多是那些養精蓄銳、不動聲色的“老實人”

3.張文宏說做“老實人”被欺負,善待老實人就是善待最初的自己

4.迷茫?困惑?如何職業規劃?解析數萬名諮詢案例,給你貨真價實!

5.對職業規劃的無知和誤解,才是你職場不順的根源

6.從20歲到30歲:多想想後路,少幹些自毀前程的事

7.從30歲到35歲:為你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

8.一張圖看清窮人思維: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