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90%的問題,都是因為不懂“溝通”

在非洲草原上,有種吸血的蝙蝠。它的身體極小,卻是體軀龐大的野馬的天敵。


這種蝙蝠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允血液。


野馬在受到蝙蝠的攻擊後,馬上就開始狂亂的奔跑和蹦跳,想甩掉身上的蝙蝠。


但是野馬的這種瘋狂舉動對於蝙蝠毫無影響,它從容地吸附在野馬上,直到吸飽血液才滿意地飛去,可是野馬卻常常會因此而痛苦地死去。


後來,動物學家在分析這一問題時發現:蝙蝠所吸食的血液量微不足道,野馬遠遠不會因為失血而導致死亡,它們的死亡是劇烈的情緒反應所造成。


所以,打敗野馬的並不是蝙蝠,而是野馬自己。它們把微不足道的小事當成滅頂之災,最終毀在自己歇斯底里的狂躁上。


01


其實,我們人類也會犯同樣的錯誤。一醫生朋友說,他見過很多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後,因為恐懼,不斷臆想疾病的可怕。時間長了,形成心理負擔,不能積極地配合治療。結果,本來不至於影響生命的疾病,病人卻在短短几年內去世了。醫生朋友慨嘆說:“他們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嚇死的!”


職場上90%的問題,都是因為不懂“溝通”


小布之前認識一個叔叔,是媽媽年輕時的同事。因為在單位爭強好勝,評職稱的時候大家沒選他,為此他和領導、同事鬧得很不愉快,直到退休也沒評上。


前段時間,他生了場大病,鬱鬱而終。本來不大的一件事,卻成了他解不開的心結,最終毀了自己。他就像可憐又可悲的野馬一樣,把自己打敗了。


人在很多時候不是被外力打敗,而是被自己內心的“結”所打敗。


主要因為不善溝通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只要學會一招就夠——說話。


蔡康永:“把說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


02


《奇葩說》的老奇葩“辯論之神”黃執中說:“人生的困擾,說到底,十之八九,問題都出在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困擾,說到底,十之八九,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


無論家庭、校園還是職場,無論親情、愛情還是友情,生命中我們絕大多數的糾結與困惑,其根源都來自我們怎麼與別人對話上。


職場上90%的問題,都是因為不懂“溝通”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次實驗:在兩間安裝上很多鏡子的房間裡,分別放兩隻猩猩。


一隻猩猩性情溫順,它剛進到房間,就高興的看到裡面有很多“同伴”,對自己抱有友善的態度,於是非常開心的跟這個新“群體”打成一片,奔跑嬉戲,關係融洽、和睦。


三天後,當實驗人員把它牽出房間的時候,它還戀戀不捨。


另外一隻猩猩性格暴躁,從它進入房間的那一刻起,就被鏡子裡面的“同類”兇惡的態度激怒了,於是每天與新的“群體”無休止的追逐打鬥。


三天後,這隻猩猩被實驗人員拖出房間的時候,因為氣急敗壞,心力交瘁而死亡了。


職場上90%的問題,都是因為不懂“溝通”


兩個猩猩的經歷就如同一個人在職場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狀態,有時候一語不慎,滿盤皆輸。


不懂溝通的人,很可能會因此錯失一個又一個機會,一次又一次被委以重任的可能,最終拉開和其他人的差距。


蔡康永曾在《說話之道》一書中寫道:“別人罵你一句,你會罵他一句,這叫吵架。別人讚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讚美,這叫社交。”


03


溝通的經濟價值。


職場上90%的問題,都是因為不懂“溝通”


前幾天我跟一個好姐妹相聚,她向我提到一位友人職場遇到“滑鐵盧”。


這位友人跟公司的財務總監,發生了小小衝突,有衝突其實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屁大一點兒小事兒,本來好好溝通就行了。


悲劇是這位友人卻是一個典型暴躁主,遇事向來不冷靜,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兒,他非得風風火火的把財務總監罵了一頓,鬧得雞犬不寧。當時他可是爽歪歪,解了心頭恨。


後來,他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正要啟動,需要走財務撥款。他跟沒事兒人一樣,優哉遊哉的跑去找財務撥款,財務總監找各種理由就是不撥款。


一邊項目必須要進展,如果不啟動會影響到團隊的整體進度,直接關係到他的前程,一邊財務款項下不來,讓他乾著急。


最後他跟財務總監的恩怨影響到了項目的整體進度,領導直接認為這位友人無能,把他所接手的重大項目移交給替手。


從此,他想在公司再獲得機會難如登天,這次經歷給他的人生上了關鍵一課。


04


如何掌握高級的溝通之道?


職場上90%的問題,都是因為不懂“溝通”


1、在事情到來的時候,先區分事實與情緒


2、在事實與情緒面前,先消除情緒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讓步,接納對方的情緒,平復對方的心情。


注意:理解對方的立場,和是否贊同完全兩個概念。


在澄清之前,你還是需要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樣一來,在消除情緒之後澄清事實,承認自己的不足,表個態度或說出解決辦法,一場原本劍拔弩張的人際危機就能輕鬆化解了。


這裡教你一個好用的方法,那就是把自我當做一個孩子,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住在一個孩子,TA天真善良滿懷赤忱,當內在的小孩感受到了委屈想要大哭時,學會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