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打你一巴掌,你就要打回來嗎

我們小時候都被教導過“以德報怨”這個成語,但是隨著大家慢慢長大,不少人對這個成語所代表的行為產生了質疑。

@七七七七七:別人惹了我,我憑什麼還善待他!能報復的時候當然要報復回去!

@83簡單:“以德報怨”出現在《老子》的第六十三章,叫作“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老子說,人間有大大小小多多少少很多事情,你何必計較呢?別人對你不好,讓你感覺到怨恨,你要用德來回應他。因為以德報怨,別人的怨才會完全化解。但是其實我個人更喜歡儒家孔子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用適當的代價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

@沒喲:不喜歡這個成語,我也不會這麼做的。

@煤油要點燈:怪怪的成語,不喜歡這麼做,我也不會告訴我孩子這麼做的,這樣太吃虧了。

就如上面@83簡單這位網友所說的那樣,“以德報怨”這句話是道家思想,更加強調社會整體,而代表社會整體則會告訴大家,不要在乎那些恩恩怨怨的小事。

有句諺語叫做:瞭解一切就是寬恕一切。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一個人做某件事肯定會有他個人生活背景的影響。比如某個人從小是個孤兒,被人家欺負,經歷過你無法想象的不幸。他不認為對別人好會有用,他不對別人兇別人便對他兇。你若真正瞭解了他的背景之後,或許就不忍心責怪他了。誰喜歡被別人責怪呢?

小老鼠貝塔就是如此。他是一隻老鼠,從小被主人家的花貓咪麗欺負,經常餓肚子,只能用布口袋(玻璃瓶)收集食物的氣味,留著以後餓了聞聞。咪麗的飯碗每天都有好吃的,而貝塔想要尋找些剩飯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被貓發現,一命嗚呼。

別人打你一巴掌,你就要打回來嗎


貝塔並不明白“貓”和“老鼠”這兩種身份完全對立,且人類對他們態度不同的原因。他甚至想:“要是主人每天也給我一點兒東西吃,哪怕比咪麗少得多,我就不會偷了,主人真是個怪東西。”

貝塔只是不想餓死,他想要想辦法活下去。所以他選擇偷東西填飽自己的肚子。

在貝塔得到坦克,大敗咪麗之後,貝塔把咪麗的食物都搬進了坦克裡,咪麗沒有東西吃,只能餓肚子。一連幾天都是這樣後,咪麗某天中午偷偷爬上主人的餐桌,想要吃東西,卻被主人一頓好教訓,當天晚上,咪麗被綁在椅子腿上,失去了自由。

所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對於主人來說,貝塔是一隻總是偷自己東西的小偷。無論如何主人都想要貝塔消失,因為主人不想丟東西,也不想看到老鼠這種生物。

而對於主人來說,咪麗只是一隻可以用來抓老鼠的貓。如果這隻貓沒有抓到老鼠,還偷吃東西,主人絕對不會給咪麗好臉色,咪麗的待遇可能比貝塔還要悽慘。

貝塔一早就知道,自己能吃上飯,咪麗就吃不上飯;而咪麗能吃好吃的,自己就得餓肚子。貝塔不想餓肚子,也不想讓咪麗吃不上飯。於是他離開了這個家,自己到外邊去闖蕩。


別人打你一巴掌,你就要打回來嗎



其實咪麗的待遇跟貝塔的存在是息息相關的,這件事,在貝塔離開家之後,咪麗終於明白了。

貝塔跟咪麗再相遇時,咪麗正在被三隻貓欺負。貝塔幫助了咪麗,還給了咪麗一根香腸吃,咪麗才終於開始後悔自己曾經那麼對待貝塔。

其實咪麗做的本沒有錯。她遵循貓的本能去捕捉老鼠,遵從“主人”的意志,然後可以得到獎勵——“美味的食物”,對於貓咪來說,這樣的生活本是天經地義的。但是經歷過被主人拋棄的事情後,咪麗終於明白了貝塔的“鼠生”是多麼艱難,最終與貝塔化敵為友。

而貝塔絕對是一隻善於為他人著想,心地善良的小老鼠。他從一開始,因為自己捱餓,所以明白即使是天敵咪麗,不吃飯捱餓也會很痛苦;幫助咪麗回家的過程中,他為自己身為老鼠而難過:咪麗可以光明正大受人寵愛,自己卻要躲在床底下。

然而無論多麼痛苦,貝塔還是選擇了幫助咪麗。面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天敵,貝塔選擇了原諒她。這與貝塔的性格有關,也與貝塔的經歷有關:即使是天敵,貝塔也不想看到她餓肚子。

因為貝塔知道:餓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啊。

別人打你一巴掌,你就要打回來嗎


除了貝塔這樣的做法,鄭淵潔面對不公平的事情,有另外的應對方法。

鄭淵潔曾經有一處沐浴在陽光下的房子,後來有人在房子的南邊新蓋了一座摩天大廈,這樣鄭淵潔的家裡就見不到陽光了。鄰居們都聯合起來向摩天大廈索要陽光權,鄭淵潔卻表示: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的正確方法是努力工作,掙更多的錢,把遮擋自己的房子買下來。再有遮擋的再買,一直買到喜馬拉雅山。

當你一路買到喜馬拉雅山時,你會發現,以遮擋陽光為動力,你不斷努力工作掙錢,已經成為名利雙收的成功人士。當你功成名就時,你即使住在地下室裡,也會感到陽光普照。有時候人只能看到自然界的陽光,看不到人生的陽光。他們看到自然界的陽光被遮擋了就急就維權,人生的陽光被遮擋了卻熟視無睹。自然界的陽光可以被外人遮擋,人生的陽光外人是遮擋不住的,只有自己遮擋自己。 ——鄭淵潔

面對這樣的事情,你會如何應對呢?而正在騰訊視頻熱播的動畫《舒克貝塔》中,貝塔跟咪麗之間又有什麼故事發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