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錯她的名字,但她卻教會你如何邁出走向千古一帝的第一步

沒有錯,她就是武則天。

武則天,我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唯一被承認的女皇帝,也是即位時年齡最長的皇帝。

而武則天這三個字,就是我們對她通常的稱呼。


你叫錯她的名字,但她卻教會你如何邁出走向千古一帝的第一步


但是武則天其實並不叫“武則天”。

她的確姓武,但名字是什麼還真不好說。

現在我們翻閱史料,看到“武則天”的名字是“曌”。而“媚娘”則是愛稱,只限李治對她的專用。

曌:同“照”,意指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這其實是一個武則天自創的字,而且雖然“曌”也有自己的字義,但歷史上除了用做武則天自己的名字以外,卻基本沒什麼用處。

為什麼呢?

也許是男人們看著彆扭,女人們用了怕敏感。

連武則天自己怕也沒有什麼機會去使用。

因為當武則天創造這個字的時候她已經擁有了皇帝的權利,她此時不會再自稱名字,而是叫“朕”。

我們今天也同樣不這樣稱呼她。而是稱呼她為“武則天”。武則天又是怎麼來的呢?

來源於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還政兒子李顯,自己則被迫移居上陽宮。

得到皇權之後的的中宗李顯給她上的尊號,就是“則天大聖皇帝”。而武則天臨終前留下遺囑,要去掉帝號,仍改稱皇后。於是,“則天大聖皇后”便成了她的諡號。


你叫錯她的名字,但她卻教會你如何邁出走向千古一帝的第一步


“則天”二字的由來,有兩個源頭。

一說是因為她即皇帝位時,是在洛陽宮的南面正門“則天門”舉行的登基大典;

第二種說法是根據《論語》:“唯天為大,唯堯則之。”的典故。

所以就連“則天”是她的號,而不是她的名字。

而我們今天通用“則天”二字稱呼,起源於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吳兢編撰的《則天實錄》。從此,依據這本書的名字,我們才叫她“武則天”。

但這種稱呼是不準確的,因為它並不符合古代稱呼尊者的一般規律。一般而言,依據對象的不同我們尊稱他人有以下幾種方式:

  • 對於平輩或者是身份平等的人,我們在姓氏後加上對方的字:

如關雲長、孫伯符、曹子建、陶淵明等

  • 這一種情況也可以在姓氏後加號:

如:鄭板橋、蘇東坡

  • 如果對方不是平民,而是擔任過為人熟知的官職,也可以在名字後面接官銜:

如: 杜工部(杜甫)、王右丞(王維)、蔡中郎(蔡邕)、賈太傅(賈誼)

  • 也有加地名的:

袁項城(袁世凱)、韓昌黎(韓愈)、郭汾陽(郭子儀)、劉豫州(劉備)

  • 也可以接家中排行:

白二十二(白居易)、和二(鈕鈷祿·和珅)

  • 皇帝的稱號最為特殊,分為以下四種

稱諡號:漢武帝、隋煬帝

稱廟號:唐太宗、明太祖

稱徽號:西楚霸王、慈禧

稱年號:永樂帝、景泰帝、萬曆帝、雍正帝、乾隆帝

所以關於“武則天”的姓名規範用法應為:

如果稱呼“武則天”為皇帝,則應該規範為:“周 則天大聖帝”

如果稱呼“武則天”為皇后,則是“唐 則天大聖皇后”

無論是皇帝還是皇后都不能在姓氏後直接加諡號。

只有臣子在特指的情況下可以這樣使用,如:嶽武穆(岳飛)、劉文正(劉統勳)。

但為了方便介紹,以下部分我們依然直接稱呼她為武則天。

之所以武則天的姓名如此難以界定主要是認為她的身份特殊,因為她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既做過皇后又做過皇帝的女人。

而武則天武則天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為她在做唐高宗皇后時就是皇后,而且通過“二聖臨朝”的方式,打下了後來奪取權利的基礎。不然你看看那個“曌”字怎麼寫?日月同天嘛!


你叫錯她的名字,但她卻教會你如何邁出走向千古一帝的第一步


但富有戲劇性的是,原本武則天是連做皇后的資格都沒有的。

  • 論出身

一般來說能做皇后的都應該有一個名門望族、達官顯貴的家庭出身。武則天沒有。

武則天的父親是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母親楊氏的家族則與前隋皇室有血緣關係。從血脈上講武則天也算是“名門之後”,但這個名門的成色,相較於其他貴族多少有些注水,因為這個武士彠本人並非依靠門第和軍功起家,而是一個木材商人,因為資助過李淵起事而躋身於李唐官僚集團。而在他死後,武家迅速沒落,武則天不得已隨母親離開荊州前往長安居住,當時年僅12歲。

  • 輪等級

武則天起先並不是李治的妻子,而是他父親唐太宗李世民的嬪妃之一,名分僅僅是個“才人”。按照皇宮制度,皇后為正室,之後是:

正一品:皇貴妃

從一品:貴妃、淑妃、賢妃、德妃

正二品:夫人

從二品:妃

正三品:昭儀、昭媛、昭容、淑儀、淑媛、淑容、修儀、修媛、修容、

從三品:貴嬪

正四品:婕妤

從四品:榮華

正五品:婉儀、芳儀、芬儀、德儀、順儀

從五品:嬪

正六品:小儀、小媛

從六品:貴人

正七品:才人、美人

從這個排位可以看出,武則天處於皇宮的最低等,要想通過熬資格完成“後宮升職記”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 論名分

武則天由於得不到唐太宗的寵愛,只能在後宮屈身於才人之位,但好在此時唐太宗此時已經時日無多。富有心機的武則天很快發現了他的機遇—那就是獻身於當的太子、這個國家未來的皇帝:李治。

關於這一段“不光彩”的史實,李治曾自己解釋:自己在做太子時,因為父皇病重,因此經常出入內宮探視“常得侍從”。但自己對父皇的嬪妃,卻從來沒有對視,沒有半點越禮的行為“未嘗迕目(目光相遇)”。父皇看到後,對自己恪守禮法的行為非常欣賞,於是便下令將才人武則天賞賜給自己“遂以武氏賜朕”。

這話說給鬼,鬼都不信!李治越是如此掩飾,就越是證明當時他已經和武則天有了不可告人的秘密。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而且如果當時唐太宗已經有將武則天許配給李治的旨意,武則天在唐太宗駕崩之後又為什麼會被派遣到尼姑庵?

這隻能說明,武則天在唐太宗死後的身份依然是先帝的女人,而這是李治得到武則天的最大障礙,也是武則天想要上位的限制

。武則天當然也不想就這樣青燈古佛了此殘生,她心中還有更大的野心。但是無論是愛情還是理想他們都跨不過一道鴻溝——人倫禮法!

所以無論是李治還是武則天都需要等待一個機會。尤其是武則天,她首先必須要先回到皇宮,自己總不能和李治在尼姑庵裡廝混一輩子。再說畢竟尼姑庵裡是不能封皇后的。


你叫錯她的名字,但她卻教會你如何邁出走向千古一帝的第一步


天上掉下個王姐姐

就在武則天為此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女人幫了她的大忙。

這個人就是王皇后,李治的原配妻子。

她跟武則天相比可謂是要什麼有什麼:她有顯貴的家世,她有唐太宗的認可,她還有朝中大臣的支持。她最大的特點就是“賢良淑德”。

但她也跟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正室一樣,也有一樣東西得不到,那就是丈夫的愛。

李治並不喜歡她,也許是皇后本人過於“賢良淑德”,也許是他的心早被別人勾走。

總之,由於得不到皇帝的寵愛,皇后一直沒有生下一兒半女,這成了皇后的心病。

在當時蕭淑妃已經生下了皇子,如果這個孩子日後成為太子,將直接威脅她的皇后地位。

王皇后為此感到十分苦惱,一個“賢良淑德”的女人,面對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和一個狐媚的“妖精”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一本《三國志》

她想不出來,古代後宮孤寂的生活,讓皇后也只能用書本來打發時間。

這一天,她在一本晉代的史書《三國志》中看到一個故事: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適逢呂布作亂,曹操向荀彧問計,荀彧建議曹操利用劉備對漢室的忠誠、呂布的貪婪自大和袁術的逞強好勝來達到調動他們互相攻伐。這條計策叫做——驅虎吞狼。

這四個字不知道為什麼,讓此時的王皇后一下子計上心頭。明天皇帝又要去感業寺為先帝進香。月月都要去進香,這份毅力詭異的緊啊。

哼!大賤人就要用小賤人去對付。何不把姓武的接進宮來,讓她對我感恩戴德、唯命是從,等她和蕭淑妃拼個你死我活之後再收漁翁之利......

哎,王皇后,您的表情錯了。

這個王皇后看來的確是“賢良淑德”過了頭,連讀書都如此的拿來主義。這樣要是生在今天,參加高考就是典型的書呆子,學會一道例題就以為掌握了所有的變形。

驅虎吞狼是一個妙計,但使用卻要掌握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要區分對象,搞清楚什麼是狼?什麼是虎?

其實她只要沉住氣繼續往下讀《三國志》就會發現另外兩個故事:一個是袁紹勸何進拉董卓入京除掉宦官;一個是劉璋邀劉備入蜀殺張魯。只是不知道同樣是驅虎吞狼,王皇后看完這兩個故事之後還會不會自以為得計呢?

中原得鹿不由人

但此時的李治和武則天卻真因為王皇后的支持得以團聚,離開了感業寺的武則天,如同游龍歸大海,從此時來運轉。

很快,王皇后便發現事情有些不對了。她的如意算盤打得並不響,因為她找錯了對象。武則天可不是一個甘心為別人擺佈的提線木偶,武則天此時就像竹葉青,是一條已經在草叢裡隱忍潛伏很久的毒蛇,只要給她咬你一口的機會就馬上會見血封喉。

此時,重返後宮的武則天,已經不是小小的“才人”或“淑妃”能夠滿足的了。她從一開始就是衝著皇后的位子來的。就如同董卓和劉備。這回張皇后當不成曹操,倒是她和蕭淑妃一道做了何進和劉璋。

叫這不叫驅虎吞狼而是開門揖盜!


你叫錯她的名字,但她卻教會你如何邁出走向千古一帝的第一步


在武則天的攻勢下,李治鑽進了媚孃的溫柔鄉里駟馬難追。蕭淑妃也很快失寵。就如同三國,蜀國強大之後曹操和孫權馬上走到了一起。張皇后和蕭淑妃也組成了“保衛愛情統一戰線”

但武則天看來也是熟讀《三國志》的選手,她很清楚面對皇后和淑妃的聯盟,自己必須速戰速決。於是在一年之後皇宮之中就發生了一件懸案。

一天中午,李治下朝之後來看自己和武則天生下的公主,卻發現公主死於襁褓。內監調查之後發現,只有皇后此前來照看過公主,而且當時身邊並沒有隨從。所有的證據都指向皇后,李治怒不可遏便動了廢后的心思。

此案,歷來被歷史愛好者定性為武則天心狠手辣,是利用自己的骨肉除掉敵人的手段。

由於歷史條件限制,大明宮內並沒有安裝閉路攝像頭(就是有,此時也肯定因為檢修等原因突然失靈),我們不能武斷的認定兇手就是武則天自己。

畢竟依據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武則天固然心狠手辣但卻不是一個人性泯滅、喪盡天良的人。

況且她當時還沒有能力控制李治的一舉一動,她真這麼做就必須算準李治會在公主死後不久來到現場,否則公主不就白死了?自己的第一個女兒的姓名卻只能換來一個概率事件,武則天此時應該不至於孤注一擲。

這個事件的結果直接對皇后不利,那是個公主又不是皇子,皇后沒有下毒手的必要,她犯不著啊。再說這個人再蠢,也不會孤身前往武則天的老巢親自下手,這不是擺明授人以柄嗎?

但皇后有沒有可能因沒有生育經驗而失手誤殺公主;或者武則天早知道女兒生來有病命不久矣才藉此扳倒皇后;而李治是真在氣頭上或者腦子不靈光還是故意不去細想就真的相信了皇后是兇手。

這些都已經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到是,現在後宮出了人命官司,死者是公主,受害者是寵妃,兇手又是皇后——

李治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但武則天卻很冷靜,她很清楚,此事李治雖然下定決心,但是廢皇后是事關前朝政治的國家大事,現在自己除了李治的寵愛一無所有,勢力還遠遠不夠。

如果現在除掉王皇后,還會有趙皇后、李皇后等那些“賢良淑德”的女子等著上位,還遠遠輪不到自己。而放王皇后一馬則可以博取“大局為重”“寬宏大量”的政治名聲。而人心的支持是自己此時最缺乏的。

所以武則天做了兩手準備:

  1. 在前朝收買被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打壓的官員,讓他們日後成為支持自己上位的後援。
  2. 用自己此次博得的名聲繼續利用小恩小惠團結後宮,瓦解王皇后和蕭淑妃的勢力。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在這段時間,武則天也認清了現實:以色侍人色衰而愛弛。自己想要在上位的路上走遠就必須要充實自己。

所以武則天也讀書。很快武則天在《漢書》中看到一段故事不禁連連點頭:徵和二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詛咒武帝,與陽石公主通姦,在酷吏江充的嚴刑逼供下,連同太子劉據在內的數萬人遭到連坐。

於是很快唐高宗李治就病了,

皇后和蕭淑妃的寢宮中不出所料的被搜出大量寫有李治姓名的草人,草人上面滿是符咒和鋼針......

從此,被砍斷手腳的王皇后和蕭淑妃在武則天眼裡跟死人也沒什麼分別。

此時,真是“買一送一,還有驚喜大禮送不停”

武則天皇后之路上最後的絆腳石卻自己送上門來。

他就是褚遂良。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褚遂良出手不奇怪,武則天就早知道他一定要跳出來。


你叫錯她的名字,但她卻教會你如何邁出走向千古一帝的第一步


可武則天沒有料到的是這個褚遂良會如此草包,自己都沒出手,李治自己就收拾了他。

因為褚遂良小看了武則天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小看了李治此時心意已決的倔強,更是小看了皇權和相權的矛盾。

先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褚遂良上書反對廢王立武的使出了程咬金的絕招“三板斧”:

  1. 王皇后出身名門,有先帝遺命為後,巫蠱案顯然誣告,不能因此廢后。
  2. 另立皇后,也不能不顧倫理綱常,選服侍過先帝的女人。
  3. 褚遂良以致仕為要挾,揚言要告老還鄉。

這就難怪唐高宗惱火了,表面上褚遂良是因為廢王立武而上書,實際上樁樁件件都是以顧命大臣的老資格針對自己而來。

  • 王氏於國是皇后,在家是自己的妻子,要立要廢難道不是丈夫和皇帝的權利?你褚遂良何許人,老拿出先帝遺命在朕耳邊沒完沒了,什麼都是我爸如何如何,你的心裡還有朕嗎?許敬宗許愛卿說的好啊“一個老農民多收了幾鬥穀子,也要換老婆,何況貴為天子?”朕如果這回換不了皇后,豈不是連鄉下老農都不如了?
  • 你總拿武氏服侍過先帝的事計較,朕已經解釋過了,看來你們是不信,非要認為朕敗壞倫理綱常,要真是如此,那朕豈不是連這個皇帝都沒臉做了?你褚遂良此時舊事重提安的什麼居心?是想說朕搞破鞋?
  • 朕親政六年,什麼都要聽你們幾個老傢伙以先帝的名義指手畫腳。現在你褚遂良還拿告老還鄉來威脅朕,這是幹什麼?逼宮嗎?你要史書上記下你這官是朕求著你做的是嗎?朕廢了皇后趕走了賢臣,就成了你們眼裡的偏信則闇、無道昏君?你這是把朕放到火上烤啊!

褚遂良你混蛋!其心可誅!

的確,史書上記載李治的確是以寬厚柔弱的皇帝,要不是這樣的皇帝,也出不了武則天這樣的強勢皇后。

但是皇帝畢竟是皇帝,皇帝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力。再軟弱的人一旦掌握了生殺予奪的大權都會變得有脾氣。

而就算是一個普通人如果被別人看做軟弱,最害怕的恰恰就是在公開的場合真的被人視作軟弱無能,更何況大唐一國之君?

而一個接過父親江山的兒子最擔心的也就是兩條:一個是擔心自己的作為趕不上父親,被被人說子不類父;二就是擔心父親留給自己的託孤大臣成為飛揚跋扈的權臣,自己不能制約。

更何況他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罵人不揭短。

無論是李治還是武則天他們都很清楚他們的結合是違背了什麼,而這一點雖然瞞不了別人,但至少容不下別人公開議論。褚遂良公開在朝堂上叫囂“此舉無顏面對先帝”,就等於公開說武則天是敗壞人倫,李治是寡廉鮮恥。普通人都難以面對這樣的尷尬,一個皇帝當著滿朝文武又怎麼下的了臺?

如果說褚遂良前幾條都只不過導致反對無效的話,這一條卻等於是把自己也推上死路。

褚遂良你自己找死的話,那就怪不得朕了,那就比比看誰怕誰!

李治喝令:拉出去!

躲在簾子後的武則天,笑了。

其餘大臣以長孫無忌為首都著急保住褚遂良的性命,對於廢王立武再也無力阻止了。

愚蠢的褚遂良最終被貶謫愛州(今越南清邁)。兩年後死在當地。

另一位唐太宗時期的重臣李勣就沒有這麼蠢,在褚遂良狂犬吠日時他選擇了沉默。

當李治向他徵求意見時,他也只是淡然地回答: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問外人?

人生巔峰第一步

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李治下詔廢王皇后、蕭淑妃。

十九日,李治詔立昭儀武氏為皇后。

十一月一日,舉行了封后大典。


你叫錯她的名字,但她卻教會你如何邁出走向千古一帝的第一步


禮使英國公李勣親手將皇后的璽授恭敬地呈上給武則天。

武則天開歷史之先河,首創了皇后在大典上接受了百官和外國使臣的朝拜的先例。

武則天:

這個木材商的女兒,

這個太宗面前卑賤的才人,

這個感業寺裡誦經禮佛的居姑,

終於實現了她的願望,成為大唐王朝的皇后。

這一年,武則天三十二歲。

對於此刻的她來說,皇后,已經只是她人生中的一個“小目標”

從此以後她告訴了天下:

“你問我女人算什麼?我告訴你,你們男人不敢管的事,我們女人管。你們男人不敢殺的人,我們女人殺。一句話,男人能管的我管,男人不能管的我更要管。這就是我,一個女人。怎麼樣?夠不夠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