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為便於大家對接下來的內容更好理解,先舉一個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發生和出現的自然現象。天氣預報中衛星雲圖,大家會看到在很多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氣旋。氣旋是由於溫度差、能量差、水蒸氣蒸發等作用形成的。

我們看它們長的有點像誰?是的,非常類似我們宇宙中的星系漩渦。有的像氣旋、有的像風團、有的像龍捲風。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如果我們說星系漩渦就像“四維母體宇宙”的氣旋呢,只是“四維母體宇宙”(“母球”)在高維,我們看不到而已。

那麼我們無法觀測發現的,卻被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證明了的星系黑洞裡,究竟又是什麼呢?

它會不會就是我們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連接點和臨界面呢?只因為我們站在低維無法觀測她呢?

如果是這樣,是不是有一道天然的區隔像“上帝的屏障”阻擋了我們的視線,讓我們無法看清整個宇宙的全貌呢?

7.1 “上帝的屏障”、“愛因斯坦的背面”

我們覺得,這道“上帝的屏障”,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和歷史先賢都曾經來過。

我們也相信愛因斯坦也曾經矗立在在這道牆前,他躊躇徘徊,思考良久,但還是在他的方程中畫上了一條線,告訴大家“此路不通”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道堅固的壁壘,一系列我們的備註,讓這條線,畫給了整個物理學,甚至全人類。我們不清楚是否是由於這道“上帝的屏障”太過堅固,還是歷史巨匠的臂膀過於寬厚,似乎至此以後的幾代物理學家、數學家,只能沿著他們目視的方向搜尋答案

那麼在他們背後呢?是否還有一片巨大的宇宙,“四維母體宇宙”,多少年來我們似乎始終無視她的存在

當然這道“牆”,這個“上帝的屏障”可能就是由“四維母體宇宙”的三個孩子光速、0秒、絕度零度和被大家稱作“黑洞”的事物,在微觀、在宏觀、在空間、時間、在發展變化上的不同的維度層面來共同修築的。

宏觀層面的“星系黑洞”是我們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球),也是孕育我們生長的地方。

所謂“奇點”和“奇點”之前是什麼?廣義相對論方程的坍塌,僅僅證明它在此並不適用,但我們卻並不能證明和無視“她”的存在

也許並不僅僅是相對論方程,而是基於建立在我們時間軸基礎上的整個統計學的失效,導致了所有我們以統計和計量為框架的物理學的崩潰,以至於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無限大、無窮小,但這又如何呢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我們的時間,並不代表所有的“時間”我們的公式塌縮,並不代表多維宇宙的結構和運作也會因此停止運轉觀察對於“她”來說意義足夠重大嗎?也許我們可以做的僅僅是儘量補齊缺失的部分,盡力還原她本來的面貌,逼近最為真實的答案。

“她”就在那,發現,然後進入新的開始。

7.2 物理學相關宇宙和“黑洞”觀測及觀點簡述

下面來看看,天體學家、物理學家對宇宙和“黑洞”多年來的相關觀測和觀點。然後依據目前物理學理論,提出相關的認知疑惑。在而後的“宇宙拼圖”章節中,結合我們的宇宙框架,試著解答這些疑惑。

7.2.1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宇宙背景輻射是來自於宇宙空間背景的各向同性或者黑體形式和各項異性的微波輻射,也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特徵和絕對溫標2.725K的黑體輻射相同,頻率屬微波範圍。

“宇宙大爆炸”理論給出的答案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產生於“宇宙大爆炸”後的三十萬年。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彭齊亞斯和RW·威爾遜為了改進衛星通訊,建立了高靈敏度的號角式接收天線系統。1964年,他們用它測量銀暈氣體射電強度。為了降低噪音,甚至清除了天線上的鳥糞,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聲。他們認為,這些來自宇宙的波長為7.35釐米的微波噪聲相當於3.5K。1965年,又更正為3K,並將這一發現公諸於世,由此獲得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從0.054釐米直到數十釐米波段的測量表明,背景輻射是溫度近於2.7K的黑體輻射,習慣稱為3K背景輻射。黑體譜現象表明,微波輻射是背景極大時空範圍內的事件。因為只有通過輻射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黑體。現今宇宙空間的物質密度極低,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極小。

微波背景輻射的另一個特徵是具有較高的同向性。各向同向性說明,在各個不同方向上,各個相距非常遙遠的天區之間,應當存在過相互聯繫。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天文學的重大成就,它對現代宇宙學產生的深遠影響,可以與河外星系的紅移發現相提並論。

目前的看法認為背景輻射起源於熱宇宙的早期。這是對“大爆炸理論”強有力的支持。

到1980年,仍有一個背景輻射有關的問題令人困惑,從太空中所有方向來的輻射具有完全相同的溫度,這太平滑和完美了。而“大爆炸理論”認為,從宇宙誕生大約30萬年後的時刻以來,這一輻射應該沒有發生過變化,所以從那時起,背景輻射沒有受到過干擾。

7.2.2 宇宙星系紅移與宇宙大爆炸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宇宙大爆炸”理論不再過多介紹,就是我們現今的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奇點大爆炸”,在這之前,既無空間也無時間。

宇宙紅移指的是宇宙加速膨脹,導致的星系遠離。是20世紀初,埃德溫·哈勃發現並觀測到的絕大多數星系的光譜線存在紅移現象,這被認為是對“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支持。

7.2.3 “黑洞奇點”與在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方程中的分母r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現今物理學的觀點認為星系“黑洞”中存在一個質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物質點,被稱為“黑洞奇異點”。“黑洞奇點”會吞噬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

在廣義相對論基本方程中,分母r是表示事物距離“奇點”的距離。一旦物質到達“奇點”,即r為0時,方程將失去意義,所有均為無窮大,此點代表了時空的終止,在之內沒有任何意義的存在。

7.2.4 大小星系的外圍自傳週期基本統一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2018年3月14日,英國皇家天文臺月刊稱,一組科學家通過長期觀測發現,星系無論大小和形狀,它們的外圍恆星繞行一週的時間均為10億光年左右,而且離奇的一致。

7.2.5 銀河系的鐵餅狀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銀河系大約是一箇中心厚度約6000光年,銀盤直徑10萬光年的鐵餅狀星系,中心有一個巨大的荒蕪地帶,黑色無形,被稱為“星系黑洞”。另外科學家表示,絕大多數的星系中心都有一個巨大的“星系黑洞”,整個星系圍繞其旋轉。

7.2.6 霍金輻射與黑洞形成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物理理論學家勞拉·梅爾西尼·霍頓博士在在線物理學知識庫ARXIV發表文章稱,其使用數學方法,將萬有引力和量子力學理論和諧融合,得出結論是黑洞並不存在,她和霍金均認為當恆星死亡坍塌時,會釋放出霍金提出的黑洞輻射,在這個過程中,星球自身會流失大部分質量,最終死亡星球密度不足以形成黑洞。

7.2.7 NGC1052-DF2星系被指缺少暗物質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自然》雜誌上描述了一組科研團隊的發現,耶魯大學的彼得·凡多庫姆在一份新聞稿中說,NGC1052-DF2星系是一個距離我們6500萬光年外的超彌散星系,經過探索發現其異常的內部結果,恆星幾乎佔據了該星系全部的質量。NGC1052-DF2星系,挑戰了星系怎樣形成的標準想法。

7.2.8 還沒有塵埃落定的“力”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維物質宇宙與四維母體宇宙的臨界面

牛頓發現客觀事物存在萬有引力,並根據觀察得到的數據推算出這個力所遵循的公式。有的理論推測認為萬有引力是由引力場傳遞,引力場由物體的質量產生。還有希格斯場、弦理論、規範引力理論、圈量子理論等等。但至今還沒有很準確的理論解釋萬有引力是怎樣產生的。

目前人們把所有的力分為四大類: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愛因斯坦晚年曾試圖將所有這四大類力,用一種理論統一起來,這就是統一場論或大統一物理理論,但沒有成功。

7.3 關於上述問題的認知疑惑

7.3.1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疑惑

經“大爆炸奇點”至地球如此遙遠的全程加熱或冷卻,各種光譜輻射的吸收,為什麼3K背景黑體輻射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同向性?如此漫長的百億年的歷史週期,它們是如何依舊如此廣泛的存在的呢?各遙遠的天體之間相隔如此多的天文學單位,又是通過什麼進行相互聯繫的呢?另外它和星系紅移有無直接的聯繫?

7.3.2宇 宙星系紅移與宇宙大爆炸的疑惑

“宇宙大爆炸”可以產生現今宇宙,那麼歷時如此之久,它為何還沒有塵埃落定?即使宇宙星系紅移可以勉強解釋,宇宙加速膨脹又代表了什麼?還在不斷的爆炸嗎?它的物質來源是什麼?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7.3.3 “黑洞奇點”與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方程中的分母r的疑惑

廣義相對論方程中,作為物質與“奇點”距離的分母r為0時,為什麼就失去了掌控?甚至整個物理學都坍塌了?如此的瑕疵,為什麼只能默認,而毫無辦法呢?難道就像眾多物理學家說的那樣,什麼是奇異點,就是我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為了不使物理學坍塌,於是就把問題拋給奇點,告訴大家就此結束,時空已經不存在了,不做解釋了呢?是不是“奇點”本身就有很大問題呢?是不是方程失效一切就不存在了呢?

7.3.4 大小星系的外圍自傳週期基本統一的疑惑

為什麼星系無論大小,無論形狀,外圍恆星體圍繞星系中心旋繞一週都是幾乎完全一致的10億年?為什麼它們會像精準的瑞士羅盤表一樣運轉?它們為何具有一致的時間標尺?這暗指了什麼?是背後有什麼一致的東西在指揮嗎?是一種作用嗎?是一種一致的力嗎?

7.3.5 銀河系的鐵餅狀的疑惑

銀河系為什麼是中心厚度約6000光年,銀盤直徑10萬光年的鐵餅狀?如果以“奇點”為質量重心點旋繞,應該是像太陽系一樣是個沒有厚度的平盤,為什麼會有6000光年的厚度?其間有無數層的星體平層,這說明它們的重心點根本不是一個?它們為何有無數層的重心呢?這說明了什麼?是不是銀心不止一個“奇點”?還是“奇點”理論本身存在問題呢?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銀河的中心到底是什麼呢?

7.3.6 霍金輻射——黑洞形成的疑惑

霍金輻射到底輻射的是什麼?如果霍金輻射使死亡的星球密度不足以形成黑洞,是像霍金之後說的星系中心的黑洞本身就不存在呢?還是它確實存在,是我們對黑洞本身的定義有問題呢?

7.3.7 NGC1052-DF2星系被指缺少暗物質的疑惑

DF2星系為什麼被指缺少暗物質,使我們對暗物質又增添了疑惑?是暗物質本身就不存在?還是我們近年來對暗物質的估測有問題?DF2星系發生了什麼?它缺少了什麼?而到底什麼是暗物質呢?

7.3.8 還沒有塵埃落定的“力”的疑惑

什麼是力?力從哪來的呢?星系為什麼會“飄”在宇宙空間中?是物理學家說的由於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才產生的力嗎?具有質量以後才產生的力嗎?力是如何傳播的?力的作用是光速嗎?還是遠比這要快的多?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力本身的存在,在力的作用下,才產生了相互作用,才產生了相對質量呢?

結合之前章節我們對微觀物質世界和四維層面作用的內容,帶著在本章中提出的疑惑,來進入下一章“宇宙拼圖”,梳理我們宇宙的可能摸樣,看看是否能解答部分疑惑

作者陳代華,歡迎大家參與探索和討論!

請看第八章《宇宙拼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