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眼中的女性生存意义:平权教育和社会地位

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其受到的待遇更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治理是否安妥。


《理想国》一书,通篇从“正义”出发,论证了什么是城邦正义,什么是个人正义。正义这个词大家都耳闻能详,但其实过于抽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方方面面。

这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有些无从下手甚至于难以理解。但是在这些大的话题中,多多少少可以窥见柏拉图对于女性的态度。

首先要了解柏拉图所处的那个时代。那是古希腊的城邦时代,妇女地位十分低下。哲学家基本都是男性,当他们在谈起女性时,通常是一种藐视甚至厌恶女性的态度。比如亚里士多德就曾说“妇女确实具有思虑机能但并不充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柏拉图对于女性的看法却不是当时的主流看法,即贬低女性、轻视女性、相信女性都比男性低劣。他觉得女性和男性在天赋上并没有十分大的区别,两性之间的区别仅在生理上。


柏拉图眼中的女性生存意义:平权教育和社会地位



最明显的就是柏拉图赋予了女性以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

教育是柏拉图尤为重视的一部分,他认为:灵魂生来就有学习的能力,而教育是一种把灵魂转向正确方向的技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进行一次灵魂塑造。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灵魂引导向真理”。

“如果我们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样,我们一定先要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这是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所说的一句话。当时,女性都缺乏教育机会,且她们并未被当成精神上的平等对象来对待,在男人的眼中女性就是没有智慧的。但是柏拉图驳斥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我们的社会需要女性来维持,而事实也是如此,那么就有必要让女子受到充分的教育。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女性在各个领域的表现,证实了其受教育是可以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

从女权主义开端,女性最先为自己争取的就是教育权。因为我们相信,教育是影响社会变迁乃至改造社会的工具。时至今日,文盲的数量中,女性依旧占了相当大的百分比。如果说从那么遥远的古希腊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了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的观念,现在这样的数字就是一个荒谬的事实,更像是在警示当权者,这样的国度,离“理想”是非常遥远的。

“在男人和女人当中都有天赋才能相同的人,生来就适合做各种工作的人既有女人也有男人。”柏拉图在确认了女性的天赋,并赋予女性教育权之时,也号召女性可以同男性一样承担护卫者的工作。这样就是进一步号召女性走入社会。


柏拉图极力提倡女性参加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女人和男人可以有同样的才能担任国家保护者的职务。这样的观点无疑是为女性的生存意义提升了一个台阶。

当时女性最主要的任务是生育后代,掌管家务。妇女不允许参与政治,也不能在公共场合抛头露脸。这样的地位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只是男人的附属,甚至可以归于“物”这一类。所以,人格、尊严对女性而言都是奢求。

而柏拉图首开先河,在一定程度上将妇女与男子放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可以公平竞争各种职业,甚至于被他列为第二等级的护卫者都可以由女性承担。这些观点无疑为女性的生活开拓了空间。可以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走出房门,进入到社会。当女性被给予和男性一样的机会时,才有可能发现自我的真正本质,为自身的存在,而不是把自身的存在意义从属于家庭和孩子。

柏拉图认为女性和男性应当享有同等的职业和待遇,而随着千百年以来,至今为止男女仍是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男女同时申请一个职位,男性的优势大;同一个职位男性的薪酬高,这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行规了。


什么是理想国?其实应该从各个细节来看。正如上文所讲到的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是否享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其生存意义是不是同男性一样自立,并不依附于他人?在柏拉图口中的各司其职以外,这些细节才是衡量一个国度是否“理想”的准则。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其受到的待遇更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治理是否安妥。

女性本该就有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柏拉图的观点为女性的自我崛起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虽然其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为女性的生存提供了新的意义,是一次超前的预见。


在现在的社会中,作为新时代女性,在已有的对人权、尊严、人格的了解下,更应该努力去争取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为自己的生存意义取得更高的台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