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创造强关系的社群才是好社群(上)

一般人对社群的期待是全体群员积极参与社群活动,保持群内的热度,进而吸引更多人加入如此正能量的社群,让社群快速发展壮大,并认为做到这一点的社群就是好社群。

群规模大,就是好社群吗?假设把你的微信群取消,你的“社群”还在吗?假如没有微信公众号,你的“社群”还有根据地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就应该意识到,你还没有建立真正的社群。

能创造强关系的社群才是好社群(上)

不评估微信群活跃度,不评估微信公众号粉丝量,那应该怎样评估一个社群的质量?

在网络上大家可能都读过论述社交关系的文章,很多社交关系文章会信誓旦旦告诉你什么是强关系(如亲朋好友工作同事)什么是弱关系(通过网络接触到原来不熟悉不了解的人)。有的观点认为强关系会锁死你的交际圈,弱关系连接才是打开你事业圈的王道,我们认为这些思考都似是而非。

我们运营实践结论是真正能创造巨大价值的关系一定是强关系,而不是弱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弱关系发现销售机会,发现潜在的强关系资源,但要让这些弱关系产生价值,你还得先把它们转化成强关系。

一个事实就是传统产品型企业的客户在购买之后大部分和企业并没有持续连接,这其实是一种弱关系。如果客户始终保持对企业产品的关注度,那么传统企业早就转型互联网无压力了,天然就是互联网大号。

传统产品型企业的问题是他们和客户之间只有一次购买连接,通过购买过程他们获得了一些客户信息,但是没有和客户建立连接,以致到了互联网时代,他们找不到他们的客户了,不得不转型互联多去构建产品型社群,重新建立和客户的直接连接。

能创造强关系的社群才是好社群(上)

而服务型企业这方面的困扰就少很多,如银行要借助互联网建立和客户的连接,难度就少很多,因为服务业务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关系,他们无须建立社群就可以方便到达用户,对他们而言,提升服务质量比建设让人满意的社群更重要。

那么拥有强关系的社群本质是什么?我的结论是必须建立社交关系“交叉覆盖”。

什么叫“交叉覆盖”?

和你关系亲密的人,往往你拥有他的手机号,QQ号,微信号,邮箱地址等各种联系方式,甚至找不到他时还可以通过他的身边人挖出他躲在哪里。

但在弱关系中,人和人之间只有一层连接,我们讲六度空间,其实还应该有一个六连空间,人和人之间的连接还应该包括职业圈连接(邮件、微信、QQ)、生活圈连接(社群)、兴趣圈连接(俱乐部会员)、私密圈连接(陌陌)、血缘圈连接(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连接越多,关系越强。

能创造强关系的社群才是好社群(上)

要形成一个社群,群员和群员之间,至少需要两个维度的连接,所以我们从来不认为我们现在的几十万微信订阅者就是社群,因为我们大部分只有微信一个渠道的一次连接。我们也不认为我们的几万名在线课程学员就是高质量的社群,因为他们大部分和我们只建立了2~3个维度的连接;一个维度的网易云课堂,另一个维度是微博或者微信,再一个维度是QQ学员群。积极员会多一项个人微信互加,优秀学员会和你微博互粉,连接深度也在不停加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