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冒充公检法,英德多名女性被骗,这类诈骗需提防!

【紧急提醒】冒充公检法,英德多名女性被骗,这类诈骗需提防!

【紧急提醒】冒充公检法,英德多名女性被骗,这类诈骗需提防!

近期,英德市接连发生冒充深圳、

清远公安办案实施诈骗案件,

被骗金额非常大。

【紧急提醒】冒充公检法,英德多名女性被骗,这类诈骗需提防!

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经清远、英德反诈中心分析,发现为境外专业电诈犯罪分子操作实施。该犯罪团伙专门针对英德地区年轻(20-45岁)女性用户,以涉嫌洗钱、身份证被他人使用涉及犯罪,需要当事人与“办案民警”qq视频核实情况,以安装录音软件为由传送木马到受害人手机,从而远程操控受害人手机,盗刷受害人银行卡、套现受害人微信微粒贷、京东金融、支付宝借呗,诈骗金额非常大。

【紧急提醒】冒充公检法,英德多名女性被骗,这类诈骗需提防!


【紧急提醒】冒充公检法,英德多名女性被骗,这类诈骗需提防!

我是公安局的 医保局

通管局 检察院的

你涉嫌藏毒 洗黑钱

你的通缉令 拘捕令

不要泄密 按我说的去做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目前较为高发的诈骗类型之一。此类案件利用受害人急于证明自己清白洗脱嫌疑的心理来进行诈骗,受害人上当受骗后,一般损失数额都比较巨大,是一种性质恶劣、危害程度较大的诈骗犯罪。


疫情期间,冒充公检法诈骗并未因酒店、KTV、网吧等停业而减少作案,而是迅速调整策略,围绕涉疫物资买卖改写剧本。冒用单位出现了热度最高的卫健委、疾控管理中心,甚至新打造了一个北京互联网投诉管理局。而针对银行办业务需要预约这一情况,对验证资金转账环节进行了调整。大大缩短了转账环节,提升了诈骗成功率。


电话冒充公、检、法诈骗有两大突出特点。

第一大特点:

作案手法隐蔽。犯罪嫌疑人编造各种虚假事由实施连环诈骗,作案手法不断变化。

第二大特点:

犯罪手段迷惑性强,受害人容易上当受骗。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身份,恐吓被害人涉嫌犯罪,并利用非法购买的公民信息伪造通缉令迷惑被害人。

针对此类诈骗案件,我们该如何防范?

看小编为您解锁

此类诈骗的四个步骤

轻松识破他们的骗局

让你免于此类诈骗的发生


在冒充公检法的整个诈骗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电话中的演技,按照诈骗剧本的要求,要环环入戏、声情并茂,诱骗他人入局。

第一步:骗取信任

骗子通过网络购买的受害者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住址等隐私来取得受害者初步信任,同时会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为警方办公电话,让受害人拨打114查询验证,进一步增强信任。

第二步:震慑

骗子会通过严肃谨慎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

第三步:恐吓

骗子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重大案件,随时可能被逮捕。为了增强恐吓,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官网或网络传真让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缉令。

第四步:遥控转账

骗子声称清查资金,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缓和语气,诱骗受害人入局。实则是要求受害人把将银行卡插入ATM机,然后把卡内的资金转到指定的账户,或者要求受害人将所有资金汇集到一张银行卡,然后骗子通过骗取受害人该张银行卡的密码、验证码、网银等信息将该张银行卡的资金转走。


记住了!

凡提到这几句话的都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是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银行卡透资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公检法机关及其他部门之间也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检法等部门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通过电话、QQ、微信等社交软件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对资金进行审查的请一概不要相信,以防上当受骗。

【紧急提醒】冒充公检法,英德多名女性被骗,这类诈骗需提防!

【紧急提醒】冒充公检法,英德多名女性被骗,这类诈骗需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