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要多些仁愛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增強仁愛之心,當好人民群眾貼心人,及時解決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筆者認為,疫情肆虐之時,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舉國紓難、大敵當前的仁愛之心不可少;疫情穩定之後,恢復生活常態,促進人民福祉,所急所憂所思所盼的仁愛之心同樣不可少。

我國古代也特別強調為官者要有仁愛之心,早在商周之際,這種思想就已經萌芽。《尚書·盤庚》中有“重我民”“施實德於民”的說法。西周政治家周公旦吸取商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提出“保惠於庶民”的思想。孔子、孟子指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宋代程頤說:“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仁愛之心體現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民心向背的重視。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對於領導幹部來講,強調仁愛之心就是要心裡裝著老百姓,時刻想著老百姓,處處貼近老百姓,就是對人民群眾的真摯大愛。這不僅是黨員幹部“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和根本保證,也是我黨執政的宗旨和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領導幹部不僅應把仁愛之心看成一種品德,更應把它看成一種責任與義務,在工作和實踐中要多些仁愛之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強化宗旨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焦裕祿在河南蘭考時親民愛民,即使病魔纏身,仍堅持與群眾一起戰風沙、鬥洪澇、治窮根;大風雨雪肆虐時,他登門訪貧問苦,為困難群眾送去救濟糧款,“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谷文昌在福建東山工作期間憂民為民,帶領當地幹部群眾奮戰14個春秋,植樹造林防治風沙,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孫後代的防護林;他去世後,東山百姓每逢清明、春節敬祖,“先祭谷公,後祭祖宗”,這一習俗至今不變。焦裕祿、谷文昌等人為什麼會被人民一直記在心上?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懷著仁愛之心,甘做人民貼心人,為了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捨生忘死、鞠躬盡瘁。

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河南內鄉縣衙的一副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來告誡領導幹部要辯證看待官與民的關係,愛民、親民。對人民飽含仁愛之心,對群眾冷暖感同身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需,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生動體現。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多些仁愛之心,時刻踐行群眾路線,凡事多站在群眾的立場想一想,有“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飢凍聲”的愛民之情,有“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為民之心,有“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責任擔當,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敬民意識,珍惜民力民智,解決民困民難,維護民生民利,切實把群眾工作做細做實做好。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