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倫、胡亮編《敬隱漁研究文集》出版

張英倫、胡亮編《敬隱漁研究文集》出版

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4月22日,記者從遂寧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獲悉,由張英倫、胡亮編著的《敬隱漁研究文集》於近期出版。全書分為三卷,不僅收入敬隱漁、羅曼·羅蘭、魯迅、巴薩爾耶特等人的相關通信,還有十一位當代學者關於敬隱漁的十四篇最新研究成果。胡亮表示,該書既是敬隱漁研究的重要成果,又是早期中法文化交流史研究的生動個案,填補了中國現代文化史研究的一個空白。

據悉,敬隱漁原名顯達,字雪江,四川遂寧人,生於1901年,約卒於1933年,享年不超過三十三歲。詩人,作家,翻譯家,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先驅者,生前主要居留在四川、上海和法國,與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魯迅、郭沫若等中法文豪都有交往。他曾首次將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譯成漢文(沒有最後完稿),介紹到中國;還曾首次將魯迅的《阿Q正傳》譯成法文,介紹到歐洲。

曾得到羅曼·羅蘭、郭沫若、茅盾、成仿吾等人的高度評價,被目為創作、翻譯和學術研究的“天才”(可惜是個“短命天才”)。綜合各方面史料來看,很有可能,敬隱漁最後因為身體或精神疾病蹈海而亡(一說投湖以死)。

《敬隱漁研究文集》作為敬隱漁出生一百二十虛年獻禮,由江蘇文藝出版社精裝出版,共有284頁,定價58元。全書分為三卷:卷一史料,收入敬隱漁、羅曼·羅蘭、魯迅、巴薩爾耶特等人的相關通信,以及羅曼·羅蘭的相關日記,均由張英倫先生譯為漢語。卷二論文,收入胡亮、馮鐵、袁莉、張英倫、朱穆、鍾沁、廖久明、陳俐、劉志俠、王錦厚、王細榮等十一位當代學者關於敬隱漁的十四篇最新研究成果。卷三年譜,收錄張英倫精心編訂的《敬隱漁年譜(1901-1933)》。

編者之一胡亮認為,本書既是敬隱漁研究的重要成果,又是早期中法文化交流史研究的生動個案,填補了中國現代文化史研究的一個醒目空白。

張英倫、胡亮編《敬隱漁研究文集》出版

編者簡介:

張英倫:生於1938年,安徽蚌埠人。作家,學者,翻譯家。曾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師從羅大岡教授,並與馮至、卞之琳、羅大岡、李健吾、羅念生、楊絳、柳鳴九等學者長期共事。曾任外國文學函授中心校長、法國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現受聘為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法國文學史》、《雨果傳》、《莫泊桑傳》、《大仲馬傳》、《敬隱漁傳》等,譯有《莫泊桑小說選》、《茶花女》、《瑪爾戈王后》、《鮑狄埃詩選》、《梅塘夜話》等,主編有《外國名作家傳》、《外國名作家大辭典》、《外國中篇小說叢刊》、《外國小說大觀》等。敬隱漁研究方面,著有《敬隱漁傳奇》、《敬隱漁傳》,編譯有《敬隱漁文集》、《敬隱漁研究文集》。現居法國巴黎。

胡亮:生於1975年,四川蓬溪人。詩人,論者,隨筆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巴金文學院簽約作家。供職於遂寧市文廣旅遊局。著有《闡釋之雪:胡亮文論集》、《闡釋之雪:現代詩人評論集》、《琉璃脆》、《虛掩》、《窺豹錄:當代詩的99張面孔》、《屠龍術》(即出)、《狂歡博物館:八十年代巴蜀先鋒詩史略》(待出),編有《出梅入夏:陸憶敏詩集》、《永生的詩人:從海子到馬雁》、《力的前奏:四川新詩99年99家99首》。創辦《元寫作》。獲頒第5屆後天文化藝術獎、第2屆袁可嘉詩歌獎、第9屆四川文學獎、2018年度十大圖書獎、第3屆建安文學獎。現居四川遂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