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土菜之一:《鹹豆子》

隆重推介一下家鄉魯南山區一帶的一種美味,這是一種類似於臭豆腐的味道美食,當地老百姓俗稱“鹹豆子”。在《舌尖上的中國》介紹的西瓜醬,其實是一種做法,一樣的味道,雖然製作工藝和成品有些重口味,但特別好吃。

農家土菜之一:《鹹豆子》


農家土菜之一:《鹹豆子》


農家土菜之一:《鹹豆子》


農家土菜之一:《鹹豆子》


農家土菜之一:《鹹豆子》


農家土菜之一:《鹹豆子》


鹹豆子也叫臭豆子,“聞著臭,吃著香,三天不吃饞得慌”。這是一種農家鹹菜,製作的關鍵環節是-----焐黃豆(其實就是發酵黃豆,國外叫納豆),這種鹹菜是特別的考驗一個家庭主婦的廚藝水平和經驗,焐黃豆的輕重尺度非常重要,焐輕了味道有股酸臭味,口感很差,焐的重了,臭味太濃,影響品質和食慾。這道菜品是當時農村人下飯的主菜,製作程序是把黃豆煮熟、放到泥盆裡、蓋上包袱用麥秸包裹保溫,需要經常觀察,一般的十天左右就焐好了。因臘月天裡,氣溫很低、很難達到扯粘絲的發酵程度和效果,內行老手才能順利焐成,而且臘月醃製才算正宗。

這完全是一道自給自足的美食,扯絲的黃豆、大紅蘿蔔切片、生薑絲、香菜段、花椒麵,再上放上足夠多的鹹鹽,攪拌在一起,這些天然、綠色的食材都是自家生產的,一起醃在瓷缸裡,蓋上高粱蓋筳,幾天後就可以吃了,再等完全醃好了,用高粱薄框子曬乾後,存放起來,不容易變質,用辣椒一炒,頓頓端上桌子,年頭到年尾都在吃。

製作鹹豆子的詳細介紹:

1.製作時間:冬季均可加工,其他的時間不宜。

2.精選黃豆:挑選優質黃豆,用溫水或冷水浸泡12個小時以上,直至黃豆全部泡開為止。

3.大鍋煮豆:將泡開的黃豆洗淨撈出,放入鍋內,加足水,用大火燒開,開鍋後改為用小火煮,一直煮到用手捻豆粒成泥為止。

4.焐臭豆子:這是焐豆子的最關鍵的環節。首先將一隻乾淨的泥瓦盆,將豆出鍋放入盆內加蓋後,放入灶房柴草內,用麥秸稈蓋上保溫,溫度保持在20℃左右,過低,受涼難發酵;過高,會燒豆脫水,豆粒發硬不好吃,只需3-5天即可將豆焐好,溫度低,焐的時間就會多幾天。

5.焐好的豆:焐好的鹹豆子,是淡褐色,粘性大,用筷子一挑有較長粘絲,並有一股濃郁的香臭味。

6.拌鹹豆子:將蘿蔔(紅皮蘿蔔最好)切成小塊,蔥姜切成絲,香菜切段,加上用火燒的辣椒再碾碎成面最好,一般蘿蔔要比臭豆子多出20倍,以上材料面拌勻,再加入足量的鹽,醃2-3天后食用。

7.曬鹹豆子:有高粱杆的薄框子,將鹹豆子鹹菜,在露天下晾曬,等水分蒸發,變幹了,看出醃漬了,收回放起來。

這道美味是魯南農家的必備菜,更是下飯菜,七八十年代,農民缺少其他菜餚,就是全靠“鹹豆子”鹹菜下飯,喝糊豆、卷煎餅,所以各家各戶飯桌常年都有,幾乎頓頓都吃這道鹹菜。特別是用土雞蛋、嫩大蔥、特產的薄皮辣椒,加自己種的芫荽(香菜)爆炒“鹹豆子”,這道菜餚是真正的、絕對的美味無比,它和煎餅簡直就是絕配,那真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特別的鮮美醇厚、百吃不厭、口水直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