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汉三杰”之首张良在大汉开国群英榜中的排名,能看出什么?

中国历史五千年中,历代王朝更迭,几乎每个朝代开国皇帝,都会为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论功行赏,或封诸侯,或赏爵位。类似于周王朝分封八百诸侯、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上将“以及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作为大汉开国皇帝的刘邦,自然也追逐先人的脚步按套路出牌,成立了一个叫“大汉开国群英榜”的榜单,先后“

侯者百四十有三人”,记载于《汉书·卷十六》中:

”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刘邦“始论功而定封”的初定功臣只有十八个人。而“侯者百四十有三人“,也就是这一百四十三人的”总榜单“是汉朝十二年时吕后命令陈平排位的。

从“初汉三杰”之首张良在大汉开国群英榜中的排名,能看出什么?

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作为“初汉三杰”之首的张良,刘邦身边摇鹅毛扇的决策人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即没有入围”初定功臣十八侯“,在后面那个”总榜单“的排名竟然也是不可思议地落到六十二位。虽然排名靠后,但并不代表张良对大汉的贡献就是杯水车薪。纵观刘邦从起义到大汉建立,张良的谋策无愧于”定国安邦“的帝者师身份。比如创业初期设计先入关中,抢占咸阳,还军灞上,避免决战;鸿门宴上,利用项伯,使得刘邦虎口脱险;烧毁栈道,调虎离山,迷惑项羽,激楚伐齐;后来说服刘邦重用韩信并封其为齐王,联结彭越、英布而建立起攻楚的统一战线;集团建立伊始建议先封雍齿,团结内部;迁都长安以求长治久安等等。

可为什么贡献如此卓著的张良排名如此靠后呢?透过现象看本质,下面一勺就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初汉三杰”之首张良在大汉开国群英榜中的排名,能看出什么?

论功行赏的本质一:军功

这第一个本质,我们从”汉承秦制“中可以剖析。所谓”汉承秦制“,就是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是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说到秦国模式,又不能不提及那老生常谈的商鞅变法。毕竟商鞅变法关系到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西陲小国崛起成为凌驾于六国之上的强国。商鞅变法是秦国走向”列强“的发动机,秦国正是沿着它所设计出来的模式,一路高歌猛进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商君书·去强篇》

也就是说,如果秦国发兵去攻打别国,那么就要按军功的多少授予他们官职和爵位,就一定会取胜。商鞅变法以法家的思想为基础,对秦国上上下下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提出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的主张,却是在秦国实施得最为彻底的,”虎狼之师“也由此而来。

汉朝初建,秦朝虽然已经灭亡,不过祖龙虽死秦制犹在。在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思想和秦朝军功爵制的影响下,刘邦岂能不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也不是一个人能建成“的道理?所以论功行赏的首要前提”军功“肯定是放在首位。

初定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这十八侯当中,除了排名功臣榜第一的萧何以”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为由之外,其他的十七人简历中无一不是有着攻城野战的履历,虽然军功因人而异,但是刘邦自然不会同项羽一样冷遇这些披襟斩棘的将士。而首席谋士张良,因为没有攻城野战之功,自然不在榜单之中。

从“初汉三杰”之首张良在大汉开国群英榜中的排名,能看出什么?

论功行赏的本质二:首义亲信

军功作为论功行赏的首要前提,那首义亲信也是重中之重。如果即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首义亲信,又身兼军功,那不封侯就没天理了。

刘邦的”首义亲信“,俗称丰沛老乡,这还得从刘邦早期的经历说起。出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丰县的一个农户家里的刘邦,成年后在沛县做了泗水亭长。官职虽小,但是他为人好爽,人缘也特别好,不仅在当地小有名气,和县府的官吏们混得也很熟。

比如秦朝沛县县吏萧何、卖狗肉的樊哙、沛府马房里掌管养马驾车的夏侯婴等等都是刘邦的知交好友。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刘邦响应之后,这些知交好友都跟随在刘邦身边。作为刘邦沛县起义的创业班底,从入关灭秦,到刘邦分封汉王,再到楚汉争霸,最后开元建朝。跟随在刘邦身后的这群沛县老乡,从知交好友华丽转身为开国功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情义这种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成的,何况这些沛县老乡都是跟随刘邦一同出生入死过,他不敢怠慢也不会怠慢。论功行赏对刘邦而言能够头疼的就是功劳大小的排位问题而已。

高帝六年(前201年),群臣均已受到封赏,待到向刘邦进言评定位次时,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掠地,功最多,宜第一“。

关内侯鄂千秋进言:“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刘邦听后大叫一声”好“,最终决定将萧何排在功臣榜第一位,曹参次之。

而张良是半路加入到刘邦体系之中的,虽然后来也是功勋卓著,但是和刘邦身边的”第一梯队“班底相比较,优势却是有点单薄。

从“初汉三杰”之首张良在大汉开国群英榜中的排名,能看出什么?

张良自身原因:纯谋士战略家与”黄老学说“影响

通过上述的分析,大体可以确定张良为何既没有入围高祖初定”十八侯榜单“以及在后来的”总榜单“也是排名靠后的原因。毕竟张良一无军功,二不是首义亲信,但是一勺还是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张良纯谋士战略家的身份。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正如司马迁所说,古时人臣的功绩有五等: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勋“;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借助武力的称”功“;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凭借资历长短的称”阅“。”初汉三杰“之首的张良,他和”勋“、”功“是划不上等号的,美其名曰只能是”劳“,即所谓的纯谋士战略家。

此外,精通道家”黄老学说“的张良,深知功成身退的意义。战争结束,像他这样”决胜千里之外“的顶级谋士战略家作用不再凸显,所谓”伴君如伴虎“,一则是因为自己是曾经六国中韩国贵族出身,二则是因为治国方面有萧何这样的政治家足以。

张良不曾有战功,高祖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张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史记》

张良虽然不曾有战功,但是刘邦对他的倾心推崇毋庸置疑,曾让张良自己选择富甲一方的齐地中的三万户作为封赏。事实证明,张良当初婉拒刘邦给他齐国三万户的赏赐,只甘愿做一个留侯的决定是正确的!

结语

常言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用。”初汉三杰“之首的张良,深知名缰利锁牢笼天地,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浊酒。张良对刘邦,大约只是一种深切的感恩知己之心。功成身退的他,既已”了却君王天下事“,便不再细想”身前生后名“,能上榜大汉开国群英榜的名单,何乐而不为?封侯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商君书》

《资治通鉴》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