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愛和傷

父親的愛和傷


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小孩的成長事關重大。我們與原生家庭血脈相連,從我們從來到這世界那一刻起,就和它建立了最親密的關係,這份親密的血緣關係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了我們溫情,有愛,有時還會有不少的傷害和遺憾,嚴重的甚至會讓我們產生難以消失的陰影。

一般小孩都是由母親培育長大的,所以 母親的性格直接影響到小孩。媽媽一般跟孩子進行的都是內心的交流,更多的情感的交流,和孩子是融合的那種體驗。。

父親作為一家之主,經濟來源的棟樑,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當個小孩有一個失敗或者是缺失的父親,可能給男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不同性格的父親會帶給孩子不同的性格。

挑剔的父親:挑剔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到,所以希望孩子做到或者是有些不好的東西,自己不願意去做,不能去面對,所以就投射到孩子身上,看小孩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其實實際上就是一個內在過程的表達。

就好像有的父母自己沒有上大學,小時候成績不好,就一再強調要求小孩成績要好認真學習,考一個好大學。

這樣會把孩子的自主性抹殺掉,全部消極解掉,只能說小孩要按住父親的標準。

嚴厲的父親:就是對小孩比較嚴厲,嚴格。就好比說小孩考到90分甚至100分,他也覺得這是很正常的,給出“不要驕傲,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這個時候他們往往把自己的情感給屏蔽了,不會笑羞對孩子說:“你真棒,爸爸為你自豪。”

其實這是父親缺少共情。科特認為父母無法對孩子共情 以及孩子對這種失敗的反應,是幾乎所有心理問題的根源。

這樣也會影響到小孩的共情能力。孩子如果能夠理解他人的感情,才能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體貼父母,在別人難過的時候可以安慰。對大方的不自私,有愛不霸道,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蔡元培:決定孩子的一生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缺席的父親:如果一個孩子是沒有在爸爸身邊長大,只是跟隨媽媽。可能會導致他心理健康方面的重大問題。

父親的長時間的不在身邊,給小孩產生一種失蹤或者是隔離的感覺。長大以後小孩可能也會對父母進行失蹤,不想呆在父母身邊。

父親的愛和傷


吝嗇的父親:當一個人在三歲左右受到一些挫折,就特別容易表現出對金錢對物質的一種吝嗇。

當一個父親對孩子吝嗇時,他其實是先入為主,覺得孩子欠他們的。

我們家長很多時候會對小孩說,你考了多少分,我就給你買東西。意思就是說,只要你學習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父母就會給予你什麼東西,如果你不按照這些東西做,你就失去這些東西,得不到這些東西。

沉默的父親:我們中國人很少說愛,特別是很少說我愛你,很多父母也是情侶也是,都只是覺得心裡知道就好,不太願意去講出來。對於孩子來講,他的內心是渴望著從父母那裡得到感受到情感的存在,如果不把他說出來,孩子就不能確定父母做哪那麼多事情,卻不能明確的表現他們是不是愛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思想時刻影響到孩子成長後性格。

父親的愛和傷

#情感寫作小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