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西博物院

喜歡旅行的朋友都知道,每個地方的博物館都是旅途中的必去之地。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山西博物院。

在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穩步推進的前提下,3月24日起山西博物院有序恢復開放,喜歡歷史和文物的朋友們終於可以一飽眼福了。

走進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位於太原市汾河西畔濱河西路北段,前身為1919年創建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 1953年起稱山西省博物館。新館於2004年竣工,定名為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建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基礎設施,是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

走進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總平面採用了中國傳統的軸線對稱的構圖手法,東西軸線為主軸線,南北軸線為次軸線。主館4層方正規矩,逐層向外斜挑,體現了古人“如鳥斯革,如翬斯飛”的審美取向。主館的主題形象,被賦予了“鬥”和“鼎”的寓意,“鬥”象徵豐收喜悅,“鼎”象徵安定吉祥。

走進山西博物院

院外鳥尊雕塑,鎮館之寶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

走進山西博物院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華夏腹地,山川秀美,氣候宜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中國遠古人類和文明的發源地,素有“華夏文明搖籃”之稱。五千年文明從這裡開始,八百里太行在這裡崛起。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壯美秀麗的自然風光,讓三晉大地散發著迷人的氣息。

走進山西博物院

有人說: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

走進山西博物院

晉國霸業

走進山西博物院

編鐘,春秋時期樂器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時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等。

走進山西博物院

鑊鼎,形體巨大,多無蓋,用來煮白牲肉

走進山西博物院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堪稱“戲曲搖籃”。山西的戲曲劇種繁多,全國三百多個劇種,山西就有五十四個,佔到六分之一。在五十四個劇種中,中路梆子通過博採眾長,再加地理、歷史等原因,逐漸發展為山西的代表戲曲,所以人們又稱中路梆子為“山西梆子"或"晉劇"。

走進山西博物院

孝義皮影戲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中國皮影戲的重要支派之一,因流行於山西省孝義市而得名。據專家考證,孝義皮影起於戰國,是中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史料記載,孝義皮影在宋金時代已有班規、雕簇者存在,說明孝義皮影在宋金時代已發展成熟。

走進山西博物院

走進山西博物院

晉商是指山西商人,是中國最早的商人,其歷史可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是晉商的鼎盛時期,晉商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在中國商界稱雄達500年之久。

晉商之家族不同於一般官紳家族,它是具有商業烙印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在中國明清以來的近代經濟發展史上,馳騁歐亞的晉商舉世矚目,山西特別是以太谷、祁縣、榆次、平遙等為代表的晉中盆地商人前輩,舉商貿之大業,經營範圍包羅萬象,奪金融之先聲,錢莊票號匯通天下,稱雄五百餘年,創造了亙古未有的世紀性繁榮,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燦爛的商業文化。

走進山西博物院

走進山西博物院

晉商也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遺產,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

走進山西博物院

喬家大院

走進山西博物院

平遙日升昌

走進山西博物院

本期攝影:任國棟(喜歡攝影的山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