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傅恒是怎么死的,傅恒之死的前前后后

富察·傅恒是清代乾隆时期的重要人物,历史上写到乾隆前期的重大事件总是绕不过傅恒,而在乾隆后期的主要事件,傅恒的儿子福康安也常常在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对父子的事迹几乎贯穿了整个乾隆朝,在历史上也颇有传奇色彩。

历史上的傅恒是名门出身,他是康熙朝户部尚书米思翰的孙子,察哈尔总管李荣宝的幼子,傅恒的姐姐更是乾隆的结发妻子,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所以傅恒还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

出生贵族家庭的傅恒,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能文能武样样精通。贵族出身忠诚可靠的傅恒二十岁入宫做乾隆皇帝的贴身侍卫,此后一路火箭般蹿升,二十四岁担任山西巡抚(类似现在山西省长),二十八岁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九岁时领兵平定大金川叛乱,得胜还朝后的傅恒被升任领班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中的领班)这样的文官之首,清代制度不设宰相,但这个职位是类似其他朝代宰相的。

历史上的傅恒是怎么死的,傅恒之死的前前后后

二十九岁的傅恒就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领班军机大臣,说完全是靠富察皇后的裙带关系显然不现实。只能说是因为富察皇后的关系给了傅恒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傅恒用自己的才能惊艳了乾隆。如果傅恒表现的很平庸,作为自己心爱皇后的弟弟,大可以赏钱赏女人,并不昏庸的乾隆怎么会用整个大清国的命运开玩笑。

公元1765年,缅甸多次入侵云南边境。因边境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行军运粮都极为困难,乾隆先后任命了三位云贵总督讨伐缅甸都以失败告终。四年连续三次大败而归,乾隆面子很是挂不住,最终讨伐缅甸的任务落到乾隆手上的王牌傅恒身上。

历史上的傅恒是怎么死的,傅恒之死的前前后后

因为是在热带山林中作战,物资运输很不方便,傅恒只选取了两万八千精锐出征,对外号称五万大军。作为统兵主帅的傅恒选择沿河道两侧前进的进军路线,并用船只装载粮草跟随在大军之后,解决物资运输困难的问题。初期清军进展顺利,很快就击败入侵的缅军并把战火引入缅甸境内。缅军在自己国内山上设置了很多木寨据险顽抗,翻山越岭远征的清军只携带了极少的笨重火炮,少量火炮的攻击效果不好。只能依靠挖地道用火药爆破的方式缓慢推进,双方僵持了下来。

南方热带山林中有一种致病的“瘴气”,实际上是大量带病菌的蚊子聚集在一起,远看就像一团灰蒙蒙的气体。傅恒所率的八旗精锐都是北方人,适应不了南方热带山林中湿热的气候,很快许多士兵病倒。傅恒手下将士死伤过半,傅恒本人也没有幸免,染上恶性疟疾,反复腹泻以致卧床不起。

乾隆收到傅恒在缅甸前线重病不起的消息大惊失色,颁发谕旨要求傅恒立即撤军。傅恒撤军回国后清点人数,出征时率领的两万八千人只有一万三千人回到国内,损失的人马中病死的将士是战死的十倍以上。回到京城的傅恒没有继续参与国事,而是在府中养病,两个月后病情加重傅恒病逝于家中,年仅四十九岁。

历史上的傅恒是怎么死的,傅恒之死的前前后后

傅恒死后,乾隆亲自登门在灵堂前奠酒,并写下“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的挽诗。前半句是说傅恒一生忠勇继承发扬家族的名声,后半句是说我会把你的儿子当做我自己的儿子教育培养,可以说是对傅恒宠爱之极。傅恒死的时候其第三子福康安年仅十六岁,幼子福长安才十岁,都未成年。但也有人把这句诗理解成乾隆承认福康安是自己所生,关于福康安生父的谜团,历史的真相可能永远都解不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