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完了記不住怎麼辦,就跟沒讀一樣?

B1043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說是有人問“讀書有什麼用”,一個有趣的回答是“讀書就像吃飯一樣,雖然我不記得某月某天吃的什麼飯,但可以確信的是,它們已經變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

這個回答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後來我漸漸對它所傳達出來的讀書方法產生了懷疑:假如我們記不住我們讀過什麼書,即便成為了我們的一部分,在關鍵時刻用不上,那讀書又有什麼意義。

你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生活裡發生了某件事,你突然想起它很符合你以前讀過的某本書裡的一句話,但無論如何你想不起來書裡具體是怎麼說的,或者說是你清楚意思,但沒辦法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想要去翻書,又忘記是在哪本書裡看到的,於是只能乾著急。

所以,讀書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讀書目的】

讀小說,我們是想要去體驗那些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經歷的冒險

讀哲學,我們可能是去看傑出的人是怎麼看待分析事物的

讀詩歌,我們可能想獲得情感洗禮

。。。。。。

【向文學大家學習怎麼讀書】

至於讀書的方法,當然是和那些大家學習,看他們是怎麼讀書的。

比如說我們古代,有很多大家讀書會做讀書筆記,並且有這方面的著作留存於世,像是什麼某某筆記、某某鈔、某某隨筆、某某錄,都是他們讀書時所做的筆記,我們可以從這裡學習他們是如何讀一本書的。

我推薦幾本這方面的書,像是宋代王應麟的《困學紀聞》,裡面就是一條一條的讀書心得

《困學紀聞》以後,讀書筆記有名的有楊慎的《丹鉛總錄》、顧炎武的《日知錄》、趙翼的《廿二史札記》、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王念孫的《讀書雜誌》、王引之的《經義述聞》、錢大昕的《十駕齋養新錄》。

這些都是古人讀經史子集所做的筆記

此外,一些詩話、詞話也可以看作是讀詩詞的筆記。

不過,這些都是古文,讀起來可能會有點難度,但大部分還是可以明白的。

現代人的讀書方面的著作也有,像是胡適等人就寫過不少關於怎麼讀書的文章。

畢飛宇的《小說課》也很好,在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大作家是怎麼讀小說的。有一篇我印象很深刻,是他寫林沖風雪山神廟的心得體會,確實是我們一般人難以想到的。

【複述讀書法】

我們普通人可能很難具有像上面這些文學大家一樣洞若觀火的眼光,無法把自己放在和書籍對等甚至更高的地位去批判這本書,而只能去學習、體會書裡的意思。

因此,複述法就是比較適合我們的方法。

顧名思義,就是每讀完一個完整的大段落後,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再和原文對照,看自己有哪些遺漏之處,用詞有哪些錯誤之處。

這樣我們能容易的記住一本書,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改正。

【分類法】

分類法,我發現是很多優秀的人都會使用的方法,而且不僅僅是在讀書方面使用,在生活其他很多方面都會用到。

就比如說我,我書荒然後向那些學霸尋求書籍推薦,我會問“有什麼推薦的書”,這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這些學霸的回答往往是“你要看哪些方面的書”而不是直接給我推薦“看那本書”

這些學霸平時處理問題、學習東西,似乎腦子會把它們自動分類,像是讀書,會分成科技、天文、人文、歷史等等,每一個門類下有包含許多小門類,小門類又包含小小門類……形成一個樹狀圖,到用的時候直接分門別類找出來就行。

無獨有偶,我最近看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村上春樹就介紹說他會爸生活中觀察到的細節分門別類在腦子裡存起來,到寫作要用的時候就像從抽屜裡取出來就行。


易安寧聊科學


讀什麼書很重要,感不感興趣更重要。

每個人從小都要去讀書,雖然那時候讀的書很簡單,但對掌握知識有用,那時大概要反覆讀,無論是語文知識,還是算術。

但長大後,讀書有兩種,一種是充實提高自己的書,一種是閒趣的書。充實提高自己的書,只要自己認為有用,或者感興趣,當可記得多一點。閒趣書記不住就記不住,沒關係當個樂趣。

人到青年或中午,記憶力不可能比小時候,事也多了,心也雜了,不可能真正專心。但自覺性和理解力都強於少兒時代。多理解比死記更有意義,更有利於自己的真正成長,如用在工作上,更可靈活應用而不死板。

古時有紙上談兵之說,今也有書呆子之言,讀書人大忌。

況且讀些大作品,更不可能全記住,全記住那是比書呆子還書呆子的事,對自己毫無用處。有道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用是最好的輔導員,讀有興趣的書,讀有用的書,不會真忘記或理解不了的。


沙沙小觀園


讀書,對每個人而言,是吸收營養,增長知識的寶庫。

而不是走馬觀花,扱機取巧,走走過場,皺眉做眼,給人一種假斯文的感覺。

常言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既而學子,要有持之一恆之心,愛一行,鑽一行,才是做人之道。

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對那些精妙之語,不妨提筆而就,將是你人生以後文學上,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讀,既要讀深,讀透,舉一反三,在腦海中留下一個美好的回味。

書山無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朋友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