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日本壽司

日本大和民族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日本古代聖德太子積極學習中國的漢字和儒學,以“文化立國”,日本還派出遣唐使,學習大唐的律令、佛學和技術等。學習過日語的人一定知道,日語中有大量來源於英語、德語等外語的“外來詞”,這便是近代日本人吸收西方文化的一個痕跡。

日本人善於學習的精神不僅體現在文化與語言方面,餐桌也是其學習的平臺之一。如今我們所熟知的日本美食中,很多都是明治維新後才從海外引進的,例如壽喜鍋、烤肉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明治維新後日本餐桌的變化吧。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壽喜鍋

一、古代的“素食主義”被打破

佛教由百濟傳入日本,並在蘇我家和聖德太子的提倡下迅速傳播,很多人甚者統治者都成為了佛教信徒,之後的天武天皇就是其一。他有感於佛教不殺生的戒律,下令全國禁止食肉,但好像野味和水產品並不在禁令之內。這便是古代日本“素食主義”的開端。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天武天皇畫像

在之後數任天皇的反覆禁止下,雞、鴨、牛、羊、豬等肉類漸漸消失在日本人的餐桌上。王公貴族的餐桌上尚有各式各樣的魚肉料理,也有一些平民偶爾以山中的野味滿足口腹之慾,但整體上素食已然成為日本人餐桌上的主流。

直到近代日本國門被西方殖民者打開,以素食為主的飲食結構才被打破。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和思想文化,當時的日本人表現出一種“事事不如人”的自卑感,不少人發出了向西方靠攏的倡議。福澤諭吉就曾說,日本人之所以在智力、體格上不如西方人,是因為肉類攝入嚴重不足,他還寫了一篇《應該吃肉》的文章來呼籲民眾吃肉。在明治維新中,明治天皇更是在御膳中加入了大量肉類,並採取了獎勵肉食的政策。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福澤諭吉

在這些倡議下,日本的牲畜養殖業初具規模,各種肉類也漸漸走向大眾的餐桌。日本古代的“素食主義”在近代被打破,這不僅改變了當時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更打破了古代日本料理與其他國家飲食文化之間的隔閡,為之後引進海外菜式、改良原有菜式掃清了障礙。

二、西餐與牛肉鍋

日本最早的西餐出現在當時的貿易港口長崎,這是早在江戶時代的事。被官方允許貿易的荷蘭人居住在長崎,不但為當地人帶來了西餐,還調教出一批能夠製作西餐的日本人。這些掌握西餐製法的日本人在荷蘭商館工作,只服務於荷蘭人。

由於鎖國令與禁肉令,當時還沒有西餐廳,西餐也沒能走向日本民眾,更沒能在其他地方傳播。直到明治初年,西餐廳才在日本各地出現,主要賣牛排、麵包、咖啡等食物。但那時候西餐是很貴的,只有極少數的才有財力品嚐。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西餐牛排

在養殖業發展和官方的倡導下,吃肉的風氣漸漸在民間傳播。但奈何西餐價格頗高,一般民眾無福消受,所以民間便開始創制自己的肉食料理,牛肉鍋便是其代表。製作牛肉鍋時,先將牛肉的油脂放入鍋裡融化,再放入牛肉薄片煎熟,淋入醬油、撒上蔥花調味後即可使用。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日式牛肉火鍋“壽喜鍋”。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壽喜鍋

牛肉鍋製作簡單,迅速在民間盛行。但它既不是傳統的日本菜式,也與西餐大相徑庭,應該說這是明治時期日本人的獨創料理。牛肉鍋在之後也得到了諸多改良,不但擁有了獨有的料汁,還加入了諸多配菜,如煎豆腐、魔芋、香菇、茼蒿等,並以生雞蛋作為蘸料,以起到降溫和增加鮮嫩口感的作用。不過,日本壽喜鍋用的雞蛋都是經過殺菌處理達到生吃標準的“無菌蛋”,諸位切勿用自己手邊的一般雞蛋進行效仿,以免吃壞肚子。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無菌蛋

三、被本土化的咖喱

咖喱也是當今日式料理的一個代表,雖然無法得知其傳入日本的具體時間,但肯定不早於明治時代。最早的咖喱料理出現在西餐的菜單上,日本人在得知這一味料理後,也紛紛效仿製作。

一開始,日本人所用的原料以海產品為主,因為土豆、蘿蔔、洋蔥等料理並不易得到。具體做法是先將蔥、姜、蒜用油烹香,加入魚類、貝類同煮,再放入咖喱粉勾芡。後來,隨著肉類和進口蔬菜增多,牛肉、雞肉和土豆、蘿蔔等蔬菜才成為咖喱的主要材料。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其實,口味清淡的日本人,不太能接受具有強烈香辛料味道的咖喱,所以日本人將其進行了改良。他們在咖喱中加入了甜味與海鮮汁,並以一種叫作“神福漬”的醬菜佐餐。咖喱飯因此被群眾廣泛地接受。

戰後,咖喱又得到了新一輪的改良。一家名為House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百夢多”的塊狀咖喱,在原先的基礎上加入了蘋果和蜂蜜,使咖喱的味道更加柔和,更符合日本人的口味,並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日式咖喱。據一項調查顯示,每兩個日本人就有一個吃過百夢多咖喱。甚至在我國超市的調味品區,百夢多咖喱也佔據著一席之地,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地都見到過它的身影。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日式海鮮咖喱

四、日式拉麵竟是由中國傳入

提到日本料理,很多人最先浮現在腦海中的,就是一碗湯汁濃厚、上蓋叉燒的拉麵,殊不知,這一極具代表性的日本食物竟然是從中國傳入。戰前的日本華人聚居區流行著一種廉價的熱湯麵,其配料有限,製作簡單,廣為下層的華人所喜愛。也正是由於拉麵便捷、廉價、美味,日本的下層民眾也漸漸被其征服。

大正時期,拉麵走出了華人區並在日本流行開來,成為日本人的家常美味。戰後,拉麵又得到了升級改造,品種增多,品質也大大提升,漸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日式拉麵品種,如味增拉麵、醬油拉麵等。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與傳統的蕎麥麵與烏冬麵不同,拉麵使用的是濃厚的肉湯,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拉麵一定不是傳統的日本食物。一碗標準的豚骨拉麵澆頭豐富,較為有代表性的澆頭有叉燒肉、海苔、高良薑、鳴門卷(一種以魚漿為原料製成的食物)、半熟雞蛋等。最重要的部分,還是那粗細得當、富有彈性的麵條和味道濃厚鮮美的骨湯。九州地區的博多拉麵,便是日本拉麵的優秀代表。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日式豚骨拉麵

由於是屬於普通民眾的食物,近代拉麵大多以街頭小攤的形式販賣。當下勞動者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找一家路邊小攤,掀開簾子進去,點上一碗熱騰騰的湯麵,一份煎餃,一杯燒酒,自在地吃吃喝喝,和老闆說說笑笑,一天的疲勞也就此散去。

都知道日本人愛學習,連吃的都不放過,中國拉麵、咖喱能學的都學

街頭小攤

文史君說

日本飲食和日本文化一樣,都極具包容性。我們今天看到的經典日本美食,很多其實是明治維新之後才出現的,而且大多是吸收了海外的菜式,比如西餐、咖喱、中國拉麵等。日本人總是能夠積極學習其他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並進行本土化改造。飲食便是其學習精神的一個體現。

參考文獻

徐靜:《試論日本飲食文化的諸特徵》,《日本學刊》2008年第5期。

趙宏濤:《淺析日本飲食文化》,《課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34期。

徐靜波:《日本飲食文化:歷史與現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日)坂本太郎:《日本史》,汪向榮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