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沒辦法溝通?這樣更容易贏得孩子

跟孩子沒辦法溝通?這樣更容易贏得孩子

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父母和孩子沒辦法溝通的場景:早上孩子不願起床上學;不願意刷牙;不好好吃飯;寫作業需要家長督促著完成......父母似乎每天都在和孩子拉鋸挑戰中度過,心力交瘁,完全感受不到為人父母幸福感和自豪感。

“誰說孩子大了就好”的人給我粗來,我保證不打你。那麼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我們是大吼大叫,試圖強制性要求孩子聽話,還是繼續唐僧性嘮叨,“我說的都是為你好”、“我說的都是對的”......抑或是威脅道“不聽我的,就自己去罰站反省一下”。

一旦孩子的行為與我們預期的不一樣,我們就覺得這是孩子的不良行為,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贏了”孩子就是我們利用權威、懲罰、強制等方式暫時性讓孩子聽我們的話,而“贏得”孩子就是通過有效的溝通,用溫和的方式讓孩子心悅誠服,知道父母是懂他的。

跟孩子沒辦法溝通?這樣更容易贏得孩子

兩者的最終結果是戰勝了孩子,但是對孩子的影響卻是截然不同:“贏了”孩子可能會令孩子以後叛逆行為更為嚴重,“贏得”孩子看似雙方都沒有贏,卻讓孩子今後更願意和我們溝通。

在實際場景中如何操作?

比如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在遊樂場玩,玩到正興奮時,爸爸因為有急事,需要立刻離開處理,不跟孩子商量,強行抱走。孩子肯定會哭鬧,無奈大人的權威,只好屈服。這樣“贏了”孩子,大人和小孩心情都不好。

但是我們換一個方式,用商量的語氣,“寶貝,爸爸有事要處理,再玩多10分鐘我們就要離開了。”到5分鐘的時候,就要提醒孩子,到1分鐘的時候再次提醒,給孩子一個預期,這樣孩子會更願意合作,這樣“贏得”孩子,大人和小孩心情都是愉快的。

記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打碎了,牛奶灑得滿地都是,我正想衝他發火,可看到孩子驚恐的小眼神,我冷靜了一下,溫和地和孩子說“牛奶弄翻了,你很難過,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孩子默默地點頭,主動說“我去拿掃帚清理乾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但學會了承認錯誤,而且還學會承擔責任。

跟孩子沒辦法溝通?這樣更容易贏得孩子

孩子就是在生活挑戰中成長,我們不僅要看到孩子的行為,還要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心情。在這個溝通過程中,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懂我的,從而更願意合作,用合作代替較勁。

在這個溝通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兩個誤區。

跟孩子沒辦法溝通?這樣更容易贏得孩子

一、我說的都是對的,孩子就應該聽我的。

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經歷了很多,總結了很多人生經驗,能夠幫孩子少走很多彎路,更容易達到目標,所以孩子應該聽我們的。我們應該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而不是一味強制孩子遵循我們的話,導致親子之間的隔閡。有時孩子不聽我們的,要問清緣由,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就發號命令,我們要做的是溫和共情,耐心聽聽孩子的想法,才能打開孩子的心扉,更容易“贏得”孩子。

跟孩子沒辦法溝通?這樣更容易贏得孩子

二、沒有共同話題,只看到孩子缺點。

大多數父母跟孩子聊天只會談學習,只注重學習成績,“整天看手機,快看書去”,一開口就把天聊死,家長應該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聊天,如果孩子喜歡畫畫,就多跟孩子聊藝術方面的話題,孩子感興趣了,自然喜歡跟你溝通,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是瞭解我的,自然喜歡跟我們分享更多感受。

跟孩子沒辦法溝通?這樣更容易贏得孩子

平等溝通,瞭解孩子感受、想法,孩子更容易合作,從而“贏得”孩子。

大家有什麼溝通實用好技巧?歡迎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