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海上鋼琴師》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1900說:“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走一條死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境,茫茫無際。”

未經反思的生活究竟值不值得一過?看完整部電影,這個問題從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迴盪。

影片的開頭,通過從小號手MAX開始慢慢引出了鋼琴師1900的故事。

1900是一個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頭等艙裡的一個嬰兒,被船上的水手丹尼所養大,不幸的是一次偶然的事故,使1900再次成為了一名孤兒。

當船長想把他送到陸地上的孤兒院時,1900失蹤了。在他失蹤的22天后的一個夜裡,他出現在一架鋼琴前,演奏著動人的曲子。從那時候開始,音樂就像融入了他的血管一樣。

他從來沒有離開過大海,卻在船上通過對別人舉手投足的冷眼旁觀,分析解讀著別人的故事,在自已的腦海中繪製著自已的地圖。

他至死都不曾下過船。

《海上鋼琴師》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影片通過表現1900對音樂世界的追尋與船上懷著美國夢的乘客對美國這個國家的嚮往做對比,展現了船上、船下的不同追求。為觀影者建立起了鋼琴師1900的世界觀,並展現了他在世界觀的引導下,對自我精神世界的堅守。導演通過藉助1900的視角引人對生活的本身進行深入的思考:

當懷著美國夢的乘客為望見自由女神而歡呼雀躍時,他們是否真正走進了夢想裡的殿堂?還是隻是被另一種物慾橫流的世界所奴役?

從來沒有踏足過陸地的1900,他的世界就僅僅只是那艘“弗吉尼亞號”嗎?還是像影片中他所說的:“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

究竟是一個女人,一間屋,一塊地,一條路,看不見城市盡頭,看不見世界盡頭令人嚮往?還是有著88個鍵的琴盤,無限的音樂使人為之沉迷?這些都值得觀影者細細品味。

在1900的世界觀中,把船和陸地認為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他眼睛裡,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得樂章。而在弗吉尼亞號上卻可以用有限的琴鍵,敲出無限的音樂,敲出他無垠的精神家園。

就如他所說的“鍵盤有始也有終。有88個鍵,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而這也正是他之所以不肯離開船的原因。

陸地上連綿不絕的城市,還是有限琴鍵上的無限音樂哪一種生活值得一過?這個問題影片沒有給出答案,給了觀影者思考的空間。

在影片中有兩個鏡頭使人啼笑皆非的同時亦發人深省,一次是當1900第一次坐在鋼琴前演奏時,“弗吉尼亞號”的船長對他說道:“這些是違反規定的”的時候,1900回道:“去他媽的規定”;另一次是在號稱爵士創始人傑裡羅挑戰1900,落敗而走時,1900說了一句“去他媽的爵士。”

這兩處體現了1900對墨守成規所帶來的侵犯的強烈反抗,對自我無垠精神的捍衛。當船長對1900坐在鋼琴上演奏時對他說規則,當傑裡羅號稱爵士創始人向1900挑戰,當別人以外界的拘泥來束縛音樂的無限時,這兩句粗俗的話語把1900飽滿的精神世界詮釋得淋漓盡致。

《海上鋼琴師》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在小號手MAX找到了1900時的那一幕,1900對他說:“世界從我身邊經過,但只有2千人一次。這裡有夢想,而又永遠不會超出船頭船尾,你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上,表達出無限的快樂來。這樣才是我的生活。”

就像人們常說的“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當一個不世出的天才決心把自已投身於無限的熱愛中,他表現出的是一種“無我”。我們能說這種“無我”是錯誤的嗎?自我究竟是一種什麼概念?生活又是一種什麼概念?“無我”會不會是另一種自我?

大多數人的活法才是正確的生活,那少數人的活法呢?活著本身的意義又是什麼?

1900,他是一個沒有身份的,他的一生只在大海上渡過。他是一個“不存在”的人,他的一生都沉浸於音樂所創造的世界。

在影片的開頭,MAX前往當鋪當掉了自已的“康恩”牌小號,他對當鋪老闆說“你所買下的是一段音樂史”。只可惜,他的這段音樂史僅值20美元。看到這時,一種真真切切的現實壓迫感撲面襲來。

《海上鋼琴師》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到影片的最後,在當鋪老闆聽完MAX講述完1900的故事後,把小號還給了他。

看到這裡,我釋然了,或許當鋪老闆只是在用自已的方式表達對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渺小卻又崇高的敬意。他所能做的只是給MAX所崩塌的精神世界,留下一塊磚,亦或是一片瓦。

看完影片後,我不再確定是否有必要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又或許,那些醒著的人才是真正睡著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