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和:用实践为“劳动教育”求解 | 劳动教育思考

编者按: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有新的内涵,体力、脑力都是劳动,更重要的是树立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随着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重要内容的地位得以确立,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行重点研究势在必行。本期,《时代教育 ●行知纵横》继续推出聚焦劳动教育的专题文章,其涵盖理论研究、实践论证、课程发展等,再现了劳动教育扎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刘永和:用实践为“劳动教育”求解 | 劳动教育思考

刘永和,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政府兼职督学、南京“永和工作室”主持导师,中国教科院国内访问学者。


劳动,是人的社会化之唯一条件;劳动,是人的发展之唯一手段。劳动教育至关重要,毋庸置疑。劳动教育是建立在理论假设基础上的“实践性命题”,也就是说,劳动教育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科学性与必要性,“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已经解决。因此,劳动教育无须讨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只要去“做”就行;“做什么”与“怎么做”才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深入讨论、实践探索、动手操作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探索,才能真正为劳动教育求解。

劳动教育实践探索,我以为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由内到外,由浅入深,由简单至复杂的层进式实践,以寻求“劳动教育”的解决方案。


自主管理:自助式劳动服务


劳动,是最具“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所谓“主体性”,是指个体的主动性、选择性、能动性与创新性;劳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因此,劳动教育应该也必须从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开始设计与实施;而自我服务性劳动,是学生劳动教育的起点。

自我服务性劳动,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饮食自我服务。准备食材,烧饭炒菜,洗锅刷碗,清洗饭桌,垃圾分类,等等。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要求做不同的服务劳动,要求力所能及,尽力而为。

二是卫生自我服务。勤剪指甲勤洗手,自己衣服自己洗,书包用品要消毒,书桌书籍要整齐。清洁卫生可以保持身体健康,陶冶自己的性情。

三是学习自我服务。入校学习削铅笔,开学学会包书,练字学会清洗笔砚,作业练习会装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能越俎代庖。

四是作息自我服务。叠衣服叠被子,整齐收拾床铺,整理自己房间,学会调整闹钟,学习修理电器(量力而行),为自己营造干净整齐的生活环境。

自我服务性劳动,从自身要求出发,进行自我服务,并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学会劳动,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享受劳动成果。自我服务性劳动,就是要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爱劳动的习惯,不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新贵族。我们应该细心研究孩子劳动的主体意识以及习惯养成,发挥孩子的内因对于劳动教育巨大的促进作用。


师生协作:互动式教学相长


从“个体”到“集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一步,过渡得好,“个体”很好很快地融入“集体”,成为社会人。劳动教育也一样,从“个体劳动”到“集体劳动”,也是劳动教育转化提升的重要一环。而实现这一重要转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学校里面的师生协作劳动。

老师是学生天然的导师与榜样,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等等,都说明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端重要的。其实,不只是治学如此,劳动教育也一样,需要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然后与学生互动合作,开展协作式劳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师生协作式劳动,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师生互动教育,可以实现最佳的教学相长,可以取得最佳的劳动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师生协作式劳动,有教师榜样的鼓励,有老师行为的指导,有同学集体的参与,可以耳濡目染接受熏陶,可以自然而然融入集体,可以不知不觉中学会劳动,并逐步养成劳动习惯。

师生协作的开展,师生互动的形成,师生合作的实现,是高质量教育教学的有效“进阶”,也是高效益的劳动教育的实现形式。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师生的协作式劳动以及劳动教育,探索新时期学校劳动教育的新特点。


亲子合作:共享式家务分担


学校教育已经从关门办学发展到开门办学,从封闭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发展到家长介入、家校互动,因此,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劳动教育更是这样,换句话说,没有家长的支持,没有家校合作,没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劳动教育很难真实发生,更难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正好把学生的劳动教育分成两个层次:学校的劳动教育,当然是以学科学习的脑力劳动为主,以自助性自我服务和师生协作的体力劳动为辅,既可以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与奉献的教育,同时实现有张有弛的学校生活与学习。因为,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缓解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大脑皮层的紧张与疲劳。家庭的劳动教育,当然以学科学习的脑力劳动为辅,以体力劳动为主,特别是以体力的家务劳动为主,适当兼顾家庭性生产劳动;既可以通过劳动洗涤心灵心境,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生活技能,同时实现家务劳动分工合作,减轻家长劳动负担。

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探索“三主式”教育模式:一是以学校为主导,因为学校是规范的教育单位,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无论对于学科教学还是劳动教育,都经过专业训练,具有独特的教育素养,故应该主导劳动教育;二是家长为主责,家庭教育家长主责,这是教育部《关于强化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的。而且如果家长主责不能落实,家长一心只要考试成绩,就可能造成劳动教育名存实亡;三是以学生为主体,家校合作的劳动教育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需要根据不同年段、不同个体实施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才会扎实有效。


社会实践:社会化合作劳动


突破学校的围墙局限,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努力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三结合“大教育”格局,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劳动教育更是这样,因为劳动教育最大的教室就是社区,就是社会。社会才是劳动教育的大课堂。

学校劳动教育社会化,我以为需要抓住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基地。就像当年建立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基地一样(有些德育基地也是劳动教育基地),调查社区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社区劳动教育基地,制定社区劳动教育支持条例,让学生劳动有处可去,有“动”可“劳”,并且有人指导。二是提升各行各业支持劳动教育的群众意识。社区中的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具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高度意识与积极态度,把是否支持、支持得如何纳入行业评价,培养行业支持学生劳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

社会是学生劳动教育的最大课堂,因此,我们需要在基地建设、教育宣传、榜样树立、行业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全员化关心支持学生劳动教育的“大格局”。


学校劳动教育,路在脚下,路正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