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扶貧路上 辛苦亦甜

  作為一名農村教師,作為一名基層扶貧工作人員,他盡心竭力,合理分配時間,一心撲在“教育和扶貧”事業上,力求“教書育人、扶貧攻堅”兩促進,受到了單位和群眾的讚許,他就是蒙城縣馬集中學教師趙金科。談及扶貧,趙金科總是深情地說:“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到別人,再辛苦,也值得,心也甜。”

  用心走訪摸清實情樹其信心

  為了有效地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做好扶貧攻堅,趙金科多次深入到蒙城縣馬集鎮鳳光村村委會,到所幫扶的貧困戶家中,做深入的瞭解。“要想針對性的幫扶,提高幫扶效果,就得摸清實情。”趙金科告訴自己。

  經過多次走訪交流,趙金科掌握了所幫扶貧困戶的真實情況,王出省,致貧原因主要是自身發展動力不足,他的父親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無勞動能力。兒子在袁圩小學上六年級,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王出省一人苦撐。為了讓王出省能滿懷信心,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趙金科可謂費了一番心思,每次調查走訪時,趙金科都會和王出省推心置腹地交談,有時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談家長裡短,聊農時農事,分析家庭境況,展望未來美好前景,把“扶貧”和“扶志”結合起來,讓貧困戶燃起生活的信心。

  注重“造血”激發動力有效幫扶

  “能在‘個人包戶’中,和貧困戶建立聯繫,也是一種緣分,今後,我就當親戚走了。”說到走訪貧困戶,趙金科總是一臉的堅毅。平日裡,一有時間趙金科就就往王出省家裡跑,與起談心,幫他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

  結合王出省的家庭實際狀況,趙金科建議王出省不妨種一些紅薯、花生等特色植物,一來土地效益要好一些,還可以領到特色種植補貼,明顯增加家庭收入,一開始,王出省很有牴觸情緒,認為每年種一麥一豆,相對清閒。種紅薯、花生太麻煩,需要拔草,收割需要人工等,不願種。經過多次走訪,深入談心,王出省終於願意先種一畝紅薯試試。

  在一次走訪中,趙金科瞭解到王出省莊需要幾名環衛工人,趙金科便找到村裡,與村協調,讓王出省參與到本莊保潔隊伍中,這樣,每月王出省就有了幾百元的固定收入。與此同時,趙金科還和駐村幹部一起跑相關部門,爭取危改資金為王出省家翻蓋房屋。

  身體力行清掃環境倡導衛生

  “屋內,院裡,東西要擺放整齊,尤其是廚房,要打掃乾淨,再忙再累,都要講究衛生,這樣才能提高生活質量。”趙金科每次到幫扶貧困戶家中,都會有這樣一番談話。

  在大力宣傳“五淨一規範”的同時,趙金科會積極主動找來掃把,說幹就幹,把王出省院裡打掃一遍,把生活用品與生產用具分開擺放,忙東忙西,王出省看在眼裡,嘴裡說著“都幾十年的習慣了,難改!”,一邊跟著趙金科也幹起活來。看著院裡屋裡,整齊乾淨,王出省一邊撓頭,一邊憨笑:“嘿嘿!看著就是得勁。”時間長了,一來二去,王出省家的物品擺放明顯規範了,看著也舒服多了。“物品擺放要規範,家庭衛生要搞好,家庭環境要舒心,生活就得好好地過。”趙金科每次離開時,都會囑咐道。

  在幫扶的日子裡,每逢節日,趙金科都會買上禮物和學習用品,看望慰問所幫扶的貧困戶。平日裡,像走親戚串門一樣,趙金科也不忘帶著些米、油等生活用品,也許是中午,也許是傍晚,急匆匆地趕去王出省家,深情關注,親情幫扶,辛苦著,快樂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