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更不要打壓他們真實的情緒。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上學辛不辛苦,我認為很辛苦。我和孩子講:“爸爸每天上班要擠兩個多小時的地鐵,但我感覺你更辛苦!”

這是我心裡最直接地感受,每次看到兒子寫作業到很晚,我都會問他:“累不累!”兒子總是會和我說:“累!”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這是一個人最真實地感受,我從來沒打算否定掉它。當然,媽媽並不同意我的說法,她認為這樣的觀點太過消極,然後會對兒子說:“上學哪有那麼累,媽媽小時候......小孩子沒那麼多煩心事兒,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

這時候,我總是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這麼好,我樂不樂意再次回到童年?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時光隧道

回想起來自己的童年,我會說我願意。那時候的父母很少管孩子的學業,當然更多的是不懂怎麼管,我父母就從來沒有輔導過我,甚至都沒有過問過我的學習,所以整個童年都很自由,感覺都是在結伴而行的遊玩隊伍中度過的,學業中得痛苦、艱辛似乎從未體會過,更奇妙的是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進入高中。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所以,回到我自己的童年,我會很樂意!

可是,讓我回到壯壯的童年,我就有些猶豫,因為他們這一代人過得並不輕鬆。

壯壯只報了兩個課外班,一個跆拳道(一週三次課),一個寫字(一週一次課),在三年級這個階段,只報了兩個與學習無關的課外班,幾乎是最少的。可壯壯也只能在週末看兩三次電視、玩一次遊戲,放學後幾乎不和同學們互動,因為你根本找不到同學。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我清楚,並不是家長對孩子有多狠心,非得讓他們學更多的東西,而是大家都在學,你又要在這個大系統裡生存,就必須“同流合汙”了,這就如同“影院效應”,前排的人站起來,後排的人也只能被迫站起來,最後大家都沒有撈到好處,不過我的底線是小學階段最好挖掘自身的學習潛力,遠離輔導班。

現在孩子最大的壓力,來自假性的減負口號和真實的學業壓力之間的矛盾,以及孩子們有限的精力與家長們無限地想讓孩子培養多方面技能之間的矛盾。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我們當年之所以那麼輕鬆,最主要的原因是選擇少,我們縣城只有五所小學、三所初中、兩所高中,幾乎沒什麼升學壓力;那時候也沒有條件上什麼興趣班;再加上除了書本,一切課外書都是不合規的普遍認知。於是我們就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造”。

所以,單純從快樂的角度來講,我更樂意回到自己的童年,只是希望那個時候的我,能得到更多知識地滋養。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我現在上班,每天要擠兩個多小時地鐵,有時還要加班,早上6:30出門,晚上7點多回到家是常事兒,這看似辛苦,但我在路上一直幹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時還會看部電影作為消遣,所以也是很自在,晚飯收拾完家,還可以繼續看一個半小時的書,所以心裡也是美的很。

這時候我更能夠感受到壯壯得辛苦,尤其是最近要期中考,常常寫作業到10點半,有時甚至到11點,三年級的孩子就要挑燈夜戰,這還不包括課業之外大量的興趣班和閱讀,對比高中時的我,因為一直強調要睡夠8個小時,所以每晚10點鐘就上床了。

怎麼能說現在的孩子不辛苦呢?!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我們告訴孩子學習不辛苦,目的是希望引導他們積極向上,克服目前的困難,說的好聽一點,就是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可我們這樣做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孩子的真實情緒。

在一個完全沒有自己想法的孩子面前,我們的觀念能很容易被他們接受,即便我們的某些想法是錯誤的,此時孩子的內心也並不會出現掙扎和糾結。可是在稍微大點的孩子面前,我們強行讓他們接受不同的觀念,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見,他們就會出現認知上地不協調,最終導致心理上的諸多問題。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費斯汀格

關於認知不協調,他的發明者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有一段精彩的表述:個體如果存在相互抵消的觀念(即認知結果),那麼思想對立的結果就是衍生出一股力量,進而改變個體的行為或態度。個體有時未必如一般認為的那樣,改變行為以符合信念,反而會改變信念,使其合理的解釋行為。

有一個很多人都聽過的經典例子,一個喜歡清靜的老頭被一群不期而至的孩子所打擾,老頭略施手段,就把孩子們發自內心得快樂和錢綁在了一起,然後通過錢,這個可控的手段,來控制孩子們的行為,最終很輕鬆地將吵鬧的孩子們趕走了。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我們的行為總是在內心地引導下才能正常行事,兩者是一致的稱之為協調;否則內心是反對的,行為上就會是被動的,就是不協調。

案例中,老頭得高明之處在於,他在改變孩子們的行為之前,先改變了他們的想法,並且還用一個可控的東西——錢,和這個想法綁定在一起,於是孩子們便像提線木偶一樣,被老頭毫無聲息地趕走了。

相反,如果老頭採用完全相反的手段,即便孩子們被趕走了,也必將是一場激烈的衝突,孩子們最終還是不服氣的。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日常生活中,認知不協調的現象非常普遍,比如你對領導很不滿,但行為上卻表現地很恭維;你對同事有怨言,但行為上卻表現地無所謂;你想提醒一下對方不要擠你,卻一直忍氣吞聲......

你的行為和你的想法常常對不上號,你感覺自己像帶了一個面具,無法在現實生活中伸展自己,有時好不容易真地要伸展一下,你會發現,那就是暴怒,因為你似乎都不懂地如何緩緩釋放自己的情緒。這就是長期的認知不協調所帶來的心理問題!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我們常常會在沒有改變孩子想法的時候,就急著去改變他們的行為。比如對於學習累不累這件事情,

很多家長因為無法接受孩子的真實情緒,為了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便急於把一種完全相反的情緒強行灌輸給孩子。

這種事情反覆地發生在孩子身上,最可能的結果是,這些孩子會在一次次情緒被否定的過程中失去了自我,也就是自我迷失了。孩子會認定:

我沒有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都源自父母;我沒有自己的想法,我的想法都源自父母;我不用做什麼決定,我所要做的決定也是父母的......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在很多我們所不理解的自殺行為面前,常常會有人感嘆一句:死的勇氣都有了,為什麼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坦率地講,那些將要死去的人,未必能夠感受到死亡本身所帶給他們得痛苦,這種痛苦的感覺也可能是別人的,而擺脫這種失去自我感知得痛苦,也許是他們最希望通過自殺,這種極端的手段達到的。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一個人的情緒基本不會出現突變,不良情緒都是在慢慢鬱積中種下的惡果,正所謂有因必有果。

我們不能對短期內改變孩子的想法抱太大地希望,畢竟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是從別人的口袋裡拿錢,一是把自己的想法裝在別人的腦袋裡;我們又要容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時,所帶給我們的壓力。

也許,這些就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最應該承受的。

學習很辛苦,不要騙孩子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持續更文,感謝你的關注!

文中圖片侵刪,請聯繫作者石頭聊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