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縣王村鎮:蹚出農旅融合新路子

王村鎮:

出農旅融合新路子

平涼日報記者 姜慧仁 文/圖

涇川縣王村鎮:蹚出農旅融合新路子

知青點的大花轎。

4月14日,來到涇川縣王村鎮的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團記者們,被這裡的知青記憶園吸引了。作為記者可謂是見多識廣,但這個深藏山村裡不起眼的知青記憶園還是讓記者們深感意外,眼前一亮。

感嘆:這裡留有知青記憶

王村鎮朱家澗村的王村知青記憶園是王村鎮按照“挖掘本土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引領脫貧攻堅”的思路,招商引資建辦的集革命傳統教育、追憶往昔歲月、農事活動體驗、農業觀光采摘、鄉土飲食開發為一體的農旅融合景區。

“真的沒想到這裡還有個反映知青生活的記憶園!”背起當年知青點的仿製步槍,來自《大公報》的記者劉俊海笑了,他似乎回到當年的知青時代,他將記憶園景色看了個遍,不住地感慨。

“甜,真的特別甜,甜得真特別!”知青園的早熟甜瓜也讓遊客甜到心裡,來自寧夏固原市的張麗麗,今年30歲,單身的她是一個既漂亮還特別挑剔的人,可她說起這甜瓜興奮不已:沒想到這個季節就能吃上夏天才上市的甜瓜,而且特別脆甜。

“我形容不來這種‘甜’,有大梨的脆爽,有西瓜般豐富的汁液,還有哈密瓜似的甜……”張麗麗說,反正感覺這種味道有種特別的甜。

感慨:紅色教育有了新基地

王村知青記憶園分知青記憶館、紅二十五軍過王村紅色文化長廊、人民公社大食堂、河堤知青漫步園、知青採摘園、現代農業觀光區六大板塊,核心景區總佔地面積245畝,輻射區面積960畝。於2019年7月份開工建設,10月份投入運營,累計接待遊客3.62萬人次,目前已成為周邊市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革命傳統教育、紅色研學、團隊旅遊的主要場所之一。

“記憶園傳承了紅色基因,深度挖掘王村知青點舊址和紅二十五軍過王村這一特有的紅色文化資源,還原了當年部分知青工作生活的場景,使黨員幹部及遊客在思想上接受了洗禮、心靈上得到了慰藉、情感上引起了共鳴、靈魂上得到了昇華。”市工信局幹部、駐朱家澗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隊長楊蒼龍說,

近年來,市工信局在落實單位幫扶責任、駐村結對幫扶、幫助培育發展富民產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協調解決了一批實際困難和問題,通過記憶園等項目開發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工作。

農旅融合: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朱家澗村是王村鎮深度貧困村之一,也是一個整村搬遷村,通過知青記憶園小飯湯、“八掛五”水席、農家土暖鍋等鄉土飲食的開發運營,使該村7名農家婦女有了穩定的餐飲就業崗位,6戶貧困戶參與了記憶園保潔保安及採摘園大棚的經營,破解了“搬遷群眾產業發展後勁不足、增收渠道單一”的發展難題。

“記憶園還實現了農旅融合。”王村鎮黨委書記劉小平說,在知青記憶園的帶動下,目前,王村鎮已形成知青記憶園、完顏民俗文化景區、掌曲紅軍樓3個新景點,加上今春已建成的劉家溝千畝油菜花海、上塬薛家莊古梨園、章村連雲堡紫荊花海3個觀花景點,“王村一日遊”的鄉村旅遊板塊已初步形成,同時通過遊客流,帶動了沿線蔬菜產業的發展,走出一條鄉村旅遊帶動蔬菜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子。

“下一步,我們將放大知青記憶園效應,持續跟進160畝的知青採摘園、460畝的觀光油葵花基地、330畝的觀光農業基地建設。”劉小平說,藉助網上媒體、平臺以及傳統媒體等多方宣傳推介,推動鄉村旅遊和蔬菜採摘產業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